風水探秘(十四):毀滅中華民族工程(1)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第十四節 毀滅中華民族的工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陸上馬了兩項在國際上都屬於宏大的工程項目,分別是南水北調工程和三峽工程。從風水角度來看,這兩項工程恰恰是破壞天地和諧,破壞宇宙上下穩定的項目。

南水北調分為從長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調水的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

東線工程:

長江三峽 集仙峰(意文╱大紀元)

從長江下游江蘇省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上,並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經隧洞穿黃河,流經山東、河北至天津。輸水主幹線長1156公里;一路向東,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威海,輸水線路長 701公里。

中線工程:

長江三峽 帽蓋峰(意文╱大紀元)

從長江中游北岸支流漢江加壩擴容后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輸水總幹線全長1267公里。截至2009年12月4日,南水北調中線穿黃隧洞下游線進入約600米寬的黃河水面主河道掘進施工地段,這標誌着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已進入到關鍵階段。

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穿越黃河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投資較大、施工難度最高、立交規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築物,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務是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向黃河以北地區供水。

西線工程:

長江三峽 神女峰(意文╱大紀元)

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補充黃河水資源的不足。

現代以來,北方生態環境惡化,很多地方開始沙漠化,沙塵暴也頻繁發作,水也越來越少。所以南水北調的源頭是因為北方缺水,故有人想既然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那何不從南方調點水到北方去,解決北方水旱的問題呢?

我們認為,這種思想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提這種建議的人簡直就是不學無術的無知之徒。人人都知道,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本上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是甚麼,方能對症下藥。

而不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單從技術上去處理,用科學技術的方法去解決,在古代,是被道德之士唾棄的,在現代,也是被明智之人所否定。我們在前面講過,道術兩字,道在先,術在後。所以,發生甚麼問題,都先從「道」上考慮,解決掉根本問題,再用「術」的手段,處理表面現象,才是「正道」。

大家翻翻歷史記載可以知道,在古代,比如唐朝,甚至後來的大清,在北方,那時處處山清水秀,青山綠水,生態環境良好的。那為甚麼現在卻是這種情況呢?原因究竟是甚麼?

我們認為,天地人三個空間是息息相關,和諧協調的,就像一個輪盤運轉的三個層面。按古代理論來講就是「天人合一」,三個空間是一體的,這個一體我們用輪盤來形容,天地人三個空間是這個一體,也即輪盤的三個層面。而維繫這種協調運轉的關鍵,也即輪盤的中軸轉動即靠的是「道德」。

舉個例子,「道德」就像輪盤轉動的動力,如果人人向道重德,自然天人合一,三個空間的運轉動力充足,展現也生機勃勃;如果人的道德水準下滑,三個空間的協調運轉就象長期沒上潤滑油的機器,轉動晦澀,動力也不足。

長江三峽 龍門大橋(意文╱大紀元)

因此,造成今天北方缺水的根本原因,是現在中國人的道德問題。舉個例子,大家可以想想,黨政府作為服務機構,本來是為民服務的,但現在卻壟斷資源,與民奪利,壓榨老百姓的生存空間,而代表黨政府的黨官員卻是人人貪汙腐敗,個個爭權奪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大陸每個單位裡人與人之間都勾心鬥角,人人自私自利?這已經是廣為人知,人人都認可,但人人都沒辦法解決的事情了。

所以,現在要著手的,並不是用科技手段處理自然環境問題,而是著重解決人心問題,人的道德問題。甚麼方法能使人心向善,甚麼辦法能提高人的道德標準,那就採用、推廣這種方法,再配以「術」的使用(科技手段也可以籠統歸納為術的一種),那時再看看,中華大地上會是甚麼樣?!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剪黏雖來自中國,然而文化大革命後這門傳統工藝已在中國消失。臺灣剪黏在臺南安平葉家承傳至第三代,從葉鬃開山、葉進祿接棒,目前由第三代葉明吉接手,百年的家業,為臺灣廟宇屋頂增添多彩的莊嚴。
  • 惠山泥人產於中國江蘇無錫的惠山附近,是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以其造型簡練、色彩豔麗、形神具備的獨特風格而久負盛名...
  • (shown)在歷經極辛苦的四十年歲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雕刻家──郭宏燦,秉著祖傳的高超技術,在金屬上鑲嵌著金絲銀線。他所完成的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與藝術性價值且寄望透過文化財的保存,讓其他人能更重視歷史文物的價值與精神。
  • (shown)「只要能雕刻,就別無所求。」因為十八歲目睹高麗大藏經雕版的震撼,開啟李圭南一輩子與雕刻的不解之緣。三百多件的完成作品,在在展現其對雕刻的熱愛與執著,刻畫之間透露著爐火純青的刀功。
  • (shown)早上三、四點鐘,天未亮,侯加福已到赤蘭溪、沄水溪去找石頭。清晨的溪谷露水很濃,身體都淋濕了,他卻感覺很好,能夠找石頭,還可以找靈感。侯加福創作石雕時都是用鑿子直接在石頭上打底稿,手工雕刻的作品給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樣。
  • 侯加福創作石雕時都是用鑿子直接在石頭上打底稿,他強調手工雕刻的作品給人的感受不一樣。在工作室裡,他拿出一大一小的鑿子擺在桌上說:「這就是我的畫筆,我用這支鑿子去構思,鑿子打到哪裡我就畫到哪裡,我很少拿筆在石頭上畫。石頭拿起來,我從猴子的臉開始打,除非這件作品要鑿很深,我才會動機器。」
  • 移民到美國的大陸朋友說很喜歡台灣人,因為沒有黨文化,人情味濃,和大陸人比,一般來講就是比較善,比較有傳統觀念。
  • (shown)看著螺鈿工藝在父親螺鈿大師陳志升引領下傳入臺灣,在新竹盛極一時而今日益凋零,陳甫強為了不讓這門藝術就此沒落,和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學校合作開班授課,期望這項手工藝術能繼續承傳。
  • (shown)猶如孕育一個生命,彭坤炎將濃稠的天然漆一點一滴堆起,每天以一公分的進度堆砌。粗坯成形、雕刻、色彩紋理設計、砂紙研磨、上色、髹飾完成,製作一件漆藝作品常需耗時十個月。走過艱辛耕耘路,彭坤炎樂意分享成果。
  • 有三十年手工製鼓經歷的製鼓師傅梁正穎告訴我,一位老和尚打了他的鼓之後說:「這鼓是天上來的。」這話引起我的興趣,問他有什麼涵義,梁正穎輕淡的說:「我想就是打出來的鼓聲很細很柔,像仙樂一般,能夠傳達打鼓者慈悲的心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