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都現專用人行道 給手機低頭族指路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7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南綜合報導)日前,美國華盛頓DC街道上出現了低頭族專用人行道,還標了箭頭讓他們跟著走。不過,低頭族們顯然忽略了低頭族專用道,在行走時仍專注於看手機,似乎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路面的變化。

自智慧型手機推出後,「人手一機」的熱潮延續至今,更衍生出「低頭族」的新名詞。這群人在走路、乘車、排隊等場合均機不離手,一直保持低頭盯著螢幕的狀態。

智慧型手機推出後,「人手一機」的熱潮延續至今,更衍生出「低頭族」的新名詞。這群人在走路、乘車、排隊等場合均機不離手,一直保持低頭盯著螢幕的狀態。(Gettyimages)

有專家表示,低頭族長期使用手機,會帶來很多慢性危害。由此,抵制低頭族情況亦愈來愈多,尤其在一些公開場合更被列入不受歡迎行為。

媒體實驗:低頭族不會使用低頭族專用道

7月17日(上週四),美國首都華盛頓DC的18街附近,有行人發現,人行道被劃分為兩部分:一邊是「禁止手機」(No cellphones)路線,另一邊則是「使用手機」(Cellphones),且後面加上「行走風險自負」(Walk At Your Own Risk)字樣。在可使用手機的這條路線上,又標有來回的箭頭。

這不是DC市政府交通部門的措施,而是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為一個行為科學電視節目而進行的實驗。

國家地理頻道發言人桑德哈斯(Chad Sandhas)承認,該「禁用手機」人行道是他們臨時標設的。他們正在拍攝一個名為「Mind Over Masses」的系列節目,其中包括行人對於新的人行道的反應 。不過,他謝絕透露更多細節。

在國家地理頻道的鏡頭下,上週四,不少行人似乎忽略了新設的「使用手機」和「禁用手機」專用道,有些行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因為他們忙著看手機。也有一些人對這兩個專用道進行拍照,或稍有駐足觀看。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54歲的秘書法達卡(Irene Fadakar)說,她原本注意到了路面上的新標記。但她承認,走了不到一個街區後,當她專注在手機上時,不小心就走到了「禁止手機」的專用道上。

行走玩手機 恐危及人身安全

美國一項研究推算,每年最少有1,500宗因用手機分神,在行人路上跌倒受傷入院急診的個案。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是受傷高危族,男士受傷風險略高於女士,曾有人邊走邊玩WhatsApp意外「撞柱」,導致前額嚴重受創。

該研究發現,近年因在街道行走時玩手機分神引致的意外大增,由2004年的256宗增至2010年的1,506宗,最多傷者是21至25歲,雖然大部份個案受傷不嚴重,多數是扭傷及擦傷,但有少數人因被汽車撞倒而傷勢嚴重。

研究人員提示,在人行道上邊行邊用手機上網或打字,危險性等同於駕駛時講電話,他們呼籲,應避免行走時玩手機。

低頭族機不離手 慢性傷害多

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大部份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都會在走路時使用手機。

醫學專家指出,低頭族長時間使用手機,對人體容易造成慢性傷害,其中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眼睛,不僅視力會越來越差,眼睛水分逐漸蒸發變得乾燥,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慢性結膜炎或形成乾眼症,也包括頸部、背部、肩膀的肌肉酸痛,以及手腕關節疼痛等問題。

另外,長時間使用手機,影響人際關係。因為網路的便利性,讓人不需要相見就能和對方說話,導致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相處、溝通能力大幅下降。

越來越多的手機持有者發現自己得了「手機恐慌症」,若離開手機一會兒,就會魂不守舍,手足無措。如同上癮一般。

另有研究發現,這一代青少年最缺乏同情心,因為在手機短信裡,可以迴避眼神的交流,可以省卻溫暖的寒暄,可以不用擔心對方看到信息後,會產生怎樣的表情和回應。

抵制低頭族

有網站呼籲已忍夠低頭族的人採取實際行動,包括發電郵,呼籲低頭族放下手機至少5分鐘、抬起頭與身邊的人談話。

網站還設公開低頭族玩手機照片的「恥辱榜」(Hall of Shame),以示不歡迎低頭族。

英國報章曾刊登一則新聞,說連鎖超市Sainsbury一名收銀員,向一名正在傾談手機的顧客「say no」,要求他先放下手機才替其結帳。

該事件曝光後,當地數千網民站在收銀員一方予以支持。結果,超市Sainsbury沒處分該收銀員,但最終也向該名顧客致歉了事;但英國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公開支持該名收銀員,他指看見身邊很多人埋首智能手機、iPad,也差點令他發瘋,他更指吃飯時應禁止使用手機與iPad!

事實上,抵制低頭族的現象愈來愈多,尤其在一些公開場合,更被列入不受歡迎行為。

(責任編輯:高松)

相關新聞
邰正宵成低頭族 備行動電源贈歌迷
學測英文偏難  作文考低頭族
低頭族後遺症  台試考生寫省思
台學測英作文考「低頭族」 考生好發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