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四類課程一個出口可減輕學生負擔嗎?

人氣 5

【大紀元2014年07月29日訊】官員與全國12所知名重點中學校長在重慶巴川中學舉行的中國新高中論壇上,論劍新高中課程改革。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透露,正在醞釀的新高中課程改革將對高中學生進行二次分流,學生不再千軍萬馬只朝高考一根獨木橋上闖。方案將試圖在普通高中里區分出四類學生,滿足他們不同的發展需要。第一類是只滿足於高中畢業的學生,第二類是要參加普通高考的學生,第三類是參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第四類是升學目標主要瞄準國際高考的學生。(重慶晚報7月22日)

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是,誰來區分這四類學生?是學校還是學生自己?如果是學校來區分,這無疑侵犯學生的選擇權,在學校分重點班、平行班都遭遇質疑的情況下,還把學生分為四類,這顯然是開倒車。而如果由學生自主選擇,試問有多少學生,會把自己歸為第一類學生?有多少學校會開齊三類或者四類課程?當四類(或至少三類,其中一類針對出國留學學生)課程只有一個出口時,學生的選擇權會增加嗎?

我國上一輪課程改革,業界已將其歸為失敗,記得課程改革的初衷,也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學生的選擇權。按照課程改革的設計,課程被分為必修課、選修課、拓展課等,其意圖是在必修課之外增加學生選修的比例,但實施結果卻是,很多學校上完必修課之後,根本就不上甚麼選修課,而是把選修課的時間用來上與高考核心科目相關的內容,甚至列入必修課的課程,也因高考不考而被邊緣,比如體育課。

課改之所以遭遇失敗,根本原因是高考制度沒有實質性改革,高校就用高考科目的成績錄取學生,在這種錄取制度之下,幾乎所有學校都圍繞高考指揮棒轉,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只關注高考核心科目的學習,勢在必然。如此一來,即便課程設置再完美,到了現實之中,都變為花架子。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本來可帶來這種局面的轉變,如果自主招生高校實行真正的獨立、自主錄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高中被遺忘的選修課會被重新引起重視,可是我國高校的自主招生,僅僅是給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一定的高考錄取優惠,自主招生的學生還是要參加高考、填報志願,應對這種自主招生體系,學校的理性選擇是,讓學生一心一意準備高考,再適當對可以入圍自主招生的學生進行重點培訓(一些高中就開設自主招生課程班,或和高校聯辦先修課程班),而大多學生的理性選擇是,以準備高考為主,以準備自主招生為輔(學校未開設相關的課程,就到社會機構報名參加培訓)。

至於針對出國留學的AP課程,說實在的,這是少數國際高中和民辦高中的事,與我國普通高中關係不大,將其納入高中課程體系,頗為勉強,更重要的是,選擇這些課程的學生,本就不准備參加國內高考,他們面對的是另一個升學評價體系。

在經歷過上一輪的課改失敗之後,我國教育部門應該反思這背後的根源,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不反思失敗的根源,甚至拒絕承認失敗(還有的宣稱成功),又按照以前的思路進行課改,除了勞民傷財之外,不會有多大改革價值。令人困惑的是,如果上一輪的課改,是成功的,有必要馬上又啟動新的改革嗎?而如果上一輪課改失敗,需要新改革,那麼為何還採取一樣的思路呢?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輪課改背後,都有利益集團的推動,因為新課程體系,意味著新教材編寫,還有各種關於課改的培訓、推進、驗收等等,而僅僅是教材的利益鏈,已經極為龐大。在利益因素裹挾之下,且不觸動現有制度的課改,只會增加負擔,包括教師的負擔、學生的負擔,而學生的負擔又包括經濟負擔,課業負擔。如果沒有實質性的改革價值,這樣的改革不如不改,要防止利益集團以改革之名謀求改革的利益。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葉曉:引爆中國金融危機的一顆神祕炸雷
周曉輝:中共賄賂聯合國高官及脅迫世衛曝光
【名家專欄】全美大學女籃 明星閃耀
弘正義:中共利用人工智能發展科學難進步的根本原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