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凖上殿 百僚股栗

作者: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663
【字號】    
   標籤: tags: , ,

宋太宗(939年─997年)巡幸魏地時,寇準(961年─1023年)十六歲,因他父親淪落蕃邦,他到太宗的行營上書,言辭激昂,舉止一無所畏。太宗很讚賞他,命有關選拔人才的部門,記下他的姓名。二年之後,寇準果然中進士。

寇準十九歲時中進士。當時取用人才時,多問其年齡,凡是年少的人,往往被罷遣還鄉。有人教他多報幾歲年紀,寇準說:「我剛剛考上進士,怎敢有欺君的行為呢?」

寇準擔任員外郎時,有一回,他的奏議違背了宋太宗的旨意,太宗拂衣而起,要回後宮去。寇準便用手拽住太宗的衣服,請他重新坐下來,一定要把所奏的事解決後,才讓太宗回宮。太宗因此很讚賞他,曾說:「朕得一寇準,就像是唐太宗得一魏徵。」

有一年,天下大旱,宋太宗對此甚為憂慮,乘御輦到史館去問天旱的原因。大家都回答說:「水災和旱災,是天氣變化的原因所致,堯舜禹湯這些古代的聖上,也拿它沒有辦法。」只有寇準一人說:「一定是朝廷的刑罰出現偏頗差錯。天氣大旱,就是因此而引起的。」

宋太宗聽罷,大怒而起,返回宮中。過了不久,就召寇準入宮,問他說話為何如此偏激?寇準向太宗啟奏說:「某某人犯貪污罪,數目不多,卻判了死罪;而參政王沔(950年─992年)之弟王淮,監守自盜,所得財物價值在千萬以上,卻因有上面的照顧,而免於死罪。這不是刑罰不公是什麼?」

宋太宗便把王沔叫來質問,王沔嚇得叩頭認罪。太宗遂即將王沔等都革除官職。當天傍晚,果然上天就降下一場大雨!宋太宗大喜,認為寇準可以重用,於是,寇準很快就被提拔上來。

寇準性格忠樸,喜歡直言,講話無所顧忌。當時曾流傳一句口頭語:「寇凖上殿,百僚股栗。」(佞邪之人都嚇得站不穩)

(事據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此書被日本譯名為《宰相經緯學》)

——轉自正見網(乾坤一擲 膽大包天萊國公)

責任編輯:李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晏嬰是春秋後期齊國著名的賢相,後人習慣上多尊稱他為「晏子」。春秋時魯昭公三年(西元前539年),齊景公認為晏嬰的住宅太差了,就對晏嬰說:「您身為宰相,不宜再住在這麼寒酸的房子裡了。我為你建造一座明亮高爽的住宅,如何?」
  • 根據不同古籍記載,到宋朝為止,至少有三人都和閻羅王有關,分別是:包拯、寇準和范仲淹。因此有人推測,或許閻羅王不是終身制,是輪流由有名人擔任。
  • 宋朝每年資助遼國三十萬歲幣,最終不僅以商貿的方式全部賺了回來,而且貿易獲利是歲幣的近三倍。兩國議和的三十萬歲幣,既保障了兩國敦睦,還有助於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也避免因兵將長年戍守邊關,對百姓造成賦稅上的壓力,可謂一舉四得。
  • 他是挽救江山社稷於傾覆中的賢相,是功高蓋世、命運大起大落的忠臣,是耿介孤高、特立獨行的另類傳奇,是那個朝代和後世都繞不開的話題人物。其在評書、戲曲、影視中老練機智的幽默形象,與史實和詩詞中的他有不少差異,他就是中國百姓熟悉的陌生人——寇準。
  •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968年—1022)。契丹遼國趁宋主新立頻頻騷擾邊境,戰事告急。即便楊延昭(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軍積極抵抗入侵,但遼國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往往繞開阻擋在別處突襲打缺口,給北宋邊防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老臣畢士安向真宗推薦寇準為相,讚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真宗憂其「好剛使氣」,難以駕馭。畢士安說:「準忘身殉國,秉道疾邪,故不為流俗所喜……而今北敵跳梁未服,正適合用寇準。」 真宗想借畢士安之德望來穩住寇準,於是景德元年(1004年)八月,同時任命畢士安與43歲的寇準為同平章事,即宰相。
  • 蘿蔔真是天地間一寶,說這萊菔給人「來福」,名實相得益彰,真是天造地設!《本草綱目》讚美蘿蔔,宋代的愛國詩人、政治家、名相名將和來福蘿蔔有感人的遭遇……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 衛懿公因為沉迷養鶴,荒廢政事而亡國;魯隱公喜好觀魚,明知不合禮法卻執意要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