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乾渴,中華民族生存危機(二)

鄭義

人氣 18

【大紀元2014年09月11日訊】「這是一幅何等絕望的人類生存狀態!久旱微雨,人與獸皆到村邊石灘上的坑凹處尋積水,渴極的狼與人同飲,寸步不讓。被毆至死,臨死前還掙扎著把嘴伸進那淺淺水窪……」

這是著名作家鄭義《毀滅性的創造——中國生態災難描述》一書中關於水的一段寫實。流亡海外之前的幾年間,鄭義傾盡家資和精力,遍訪大陸山川河湖,水頭水尾,高原低地,城市鄉村,看到、聽到、採到了觸目驚心的民族生存危機,被他稱之為「魔幻現狀」。

本文采擷自書中第六章《水資源枯竭》。不幸的是,時間到了20年後的2014年,鄭義先生書中記錄的中華大地水枯竭危機愈演愈烈。讀罷本文,也許您會掩卷深思:再過5年、10年,我們還有水喝嗎?天人合一,天怒人怨,天災人禍、天愁地慘,天地之威……這些祖上留給我們的敬畏之語,會不會使您對民族存亡生出憂患與焦灼?

水資源枯竭 (二)

(接上期)

水資源基本國情與數字

中國的水資源總量不小,有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口基數太大,人均佔有量僅為2200立方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1/5,美國的1/6,印度的1/8,加拿大的1/60,名列世界第109位,被列為世界13個貧水國之一。畝均水資源為1400立方米,不足世界畝均的60%。

儘管與世界平均水準相比,中國人均、畝均水資源已相當匱乏,但這仍然是賬面上的數字,實際上可用之水還要少得多。與空氣一樣,水在地球上的循環沒有國界,降雨量主要取決於大氣環流,而非地面植被。因此,一個國家的生態環境即便急劇惡化,其水資源總量并不一定在短期內表現出明顯的衰減。對於中國,這似乎是一個福音。但是,抽像地談論水資源總量、人均、畝均意思不大,因為這并不是真正到手的水量。中國實際供水總量為5200億立方米,人均才440立方米,僅為「賬面」上人均數(2200立方米)的不足1/5,國際水資源警戒線(1000立方米)的不足1/2。其中農業用水4000多億立方米,20億畝耕地,畝均水資源才200立方米,僅為「賬面」畝均數字(1400立方米)的1/7,每年都有大量耕地因乾旱減產甚至絕收。眼下竭盡全力才做到的,不過是每年多供應幾億立方米(人均不足1立方米,畝均不足0.5立方米),談不到夠與不夠,就連遏止水荒加速惡化趨勢都難以做到。

造成這種「賬面」水資源量與實際用水量巨大差別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水資源在空間和時間分佈上嚴重失衡。遠離人口和工業中心的江河及雨季的洪峰,都屬僅有統計意義而無實用價值的「賬面」水量。

在空間分佈上,可把中國水資源分為十大片。北方六大片(黑龍江流域、遼河流域、海灤河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南方四大片(珠江流域、浙閩台諸河片、西南諸河片、內陸諸河片)。總體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一種簡單的說法是:北方16省,人均水資源僅300多立方米;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下的耕地面積為8億多畝。即比人均水資源370立方米的以色列還乾旱。

中國水資源在時間分佈上之不平衡,表現在江河枯洪比極大,冬春枯水季節甚至乾涸斷流,而6、7、8、9四個月汛期水量,一般要佔到全年徑流量的70%左右,南方占60%,華北平原和遼寧沿海可達80%以上;河川徑流量年際之間變化也很大,并可出現連續多水年和連續少水年。

如果把空間與時間這兩種不平衡結合起來分析,即,從空間分佈的水資源量上減去汛期難以利用的水量——情況就變得觸目驚心了。比如,具體到北方遼海黃淮四個流域片,真正可用之水,就不再是該區水資源總量2702億立方米,而要減去80%的汛期大水,(當然還要加上汛期用水量和有限的水利工程蓄水量),這樣一來,真正可以利用的水量就十分有限了,估計可能僅僅是賬面水資源總量的一半,也就是說,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畝均水資源,可能僅有150立方米左右。

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數字。畝均150立方米,幾乎可以和極度乾旱的西海固地區相比了。那一帶的水窖,兩窖半的蓄水量就是150立方米。據農業專家證實,目前技術條件下的最低需水量,種水稻每畝為280~300立方米,種小麥每畝為220~280立方米。就算是種小麥,150立方米水也僅是需水量的60%。

中國水資源危機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旱災是對中國農業打擊最大的自然災害。農業缺水量大,每年供水4000億立方米以上,缺水500億立方米,同時還有8000萬農村人口和6000萬牲畜飲水困難;進入九十年代,每年農田受旱面積4億畝左右,與五十年代相比,受災面積增加1.5倍,成災面積增加3倍;預計到本世紀(20世紀-編注)末,農業灌溉缺水將從1990年的300億立方米增加到600億立方米。

第二,城市供水不足。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個缺水;這300多個缺水城市工業產值佔全國的70%;300多個缺水城市中110個嚴重缺水,其中50個城市「情況危急」;在32個百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就有30個受長期缺水的困擾。城市缺水還直接造成工業減產。在各種談論水資源危機的文章裡,都可見到一句抄來抄去的話:「因工業(或城市)缺水,每年經濟損失高達1200多億人民幣」,語氣很嚴重,損失數字卻大大偏低,可能僅為實際損失的20%以下。

第三,水污染日趨嚴重。全國每天排放的廢水量,七十年代初為3000~4000萬噸,八十年代初為7500多萬噸,九十年代中期超億噸,其中80%以上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90%以上的城市水環境惡化,可飲用之水越來越少。

第四,地下水嚴重超採。長期的地下水超採,已經造成了100多個城市地下水位明顯下降,在全國形成了56個降落漏斗,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已有50餘個大中城市發生地面沉降。

第五,水資源浪費嚴重。農業灌溉因土渠防滲漏性能差,水的利用率僅為30%左右,與開發國家比較,要低出20%~50%左右;工業設備和工藝都落後,不僅耗水量大,而且水的重複利用率僅在30%左右,這種巨大的浪費又加重了水資源危機。

1996年,在福建省舉行的「紀念第三屆『世界水日』暨《水法》頒布七週年大會」上,當時的水利部長鈕茂生提出鄭重警告:水已經向中國亮出了「黃牌」。

隨著水資源危機的惡化,水利事業的地位急速提升;從「農業的命脈」上升到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再上升到超過能源、交通、通訊地位的「基礎設施」之首。

毫無疑問,水危機已經成為威脅著中華民族基本生存的第一大危機。

(未完待續)

--轉自《新紀元周刊》 自由評論

責任編輯:勞拉

相關新聞
北京人口爆炸、水源枯竭、污染 必遷都?
「總有一天 水比油貴 糧比金貴 我們欲哭無淚!」
中國轉基因食品氾濫  專家:當局掩蓋糧荒
河北水系統崩潰 地下水下降達20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