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威登的傳奇(十八)

文/方慧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4年09月24日訊】今天路易·威登無疑是法國乃至全世界的頂級皮件奢侈品,LV自問世以來,就孜孜不倦地追求精緻、品質、舒適的「旅行哲學」,雍容大方的設計歷經上百年不僅沒有被時間所淘汰,反而成為時尚之經典。但是,您可曾知道這個輝煌的皮件帝國是由一個出生卑微的磨坊主的兒子和他的後代們一手打造的?現在讓我們追溯路易·威登的足跡,走進這個皮件帝國,探尋它具有無比魅力的秘密。

汽車後備箱

自從父親路易去世後,威登公司裡裡外外業務都由喬治操心,他不僅設計出了一個百年不衰的帆布圖案,重新調整了阿尼埃爾工廠的生產結構,而且首次橫渡大西洋去美國參加1893年在芝加哥舉辦的世博會,以及1894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的世博會。

十九世紀末,現代汽車進入公眾的視線。早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會上,「不用馬拉的車」就面世了,喬治當時就被這種新型的交通工具所深深迷戀住。1894年在法國舉辦了世界首屆車賽,這次巴黎—魯昂之間的車賽激發出喬治的熱情,他立即設計出適合放在汽車後車廂的行李箱,他採用了父親創製的鋅板探險旅遊箱上的開箱鎖。

喬治遺傳了他父親的商業慧眼,及時把握住交通工具發展的脈搏,不斷地創新,適時地滿足消費者的要求。當1898年法國舉辦第一屆「汽車、自行車和賽車國際展」(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du cycle et des sports」)時,一些車款已配有路易·威登的汽車後備箱了。

這款汽車後備箱不僅具有前瞻性,而且功能也日臻完善,直至推出這樣一款功能齊全的旅行箱:它備有一個衣架、裝帽盒、盥洗用品櫃、野餐桌、皮毛毯、腳墊、羊絨披肩、米其林地圖套、獵刀、折疊杯、藥盒,甚至還有糖果盒。

威登公司進駐美國

1898年4月,喬治·威登在美國開設了第一批經銷點,實現了父親路易許多年前的夢想。實現這個美國夢,始於1893年,即當喬治參加芝加哥世博會時。那時他是唯一的來自法國的旅遊用品商,儘管因為關稅的緣故,他的商品價格是其他競爭對手的兩倍,他還是把參展的商品售罄了。喬治在芝加哥認識了一個在美國經營高級旅遊用品的商人約翰·沃納梅克(John Wanamaker),兩人達成協議,約翰將在美國(費城和紐約)代理銷售威登產品,並且代表喬治參加在奧馬哈(Omaha)的密西西比舉辦的國際博覽會(Trans Mississipi &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約翰還從展會上抱回一塊金牌。

富裕的美國人很賞識威登產品的奢華品位與卓越品質,於是威登行李箱很快在新大陸立足,喬治大喜,在威登家族的史料中發現這樣一段文字:「儘管因為海關關稅高得令人咋舌,行李箱在美國的售價是巴黎的兩倍,但還是有許多買主。路易·威登家族應該是一個範例,給那些仍然猶豫著是否要去國外尋找商機的同胞做出了榜樣。讓我們強調的這個範例非常特殊,因為路易·威登是唯一的豪華旅遊用品出口商。」

威登行李箱剛在美洲新大陸成功落地,就發生了兩件讓喬治大怒的事件:首先是他的美國代理商約翰在次年又成為另一家法國哥雅(Goyard)行李箱的獨家代理人,一想到從此法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的行李箱竟然會擺放在威登行李箱的旁邊一起銷售時,喬治就怒不可遏,但又無可奈何。令他更惱怒的是:他不僅要承受沉重的關稅和運輸費,而且還要遭受美國旅遊品製造商對威登產品的「另眼相看」,他們聯名要求海關對威登行李箱征特別稅。喬治快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但是他依然孤獨而頑強地走在征服美國市場坎坷的路上。

倫敦分店再遷址

路易·威登倫敦分店自1885年開張以來,13個年頭過去後,銷售狀況依然沒有起色,一直是虧本,喬治向政府請求減低運費和出口關稅,但是商業部長的答覆是:「政府無法僅為了一個公司的利益而修改出口稅。」喬治不是一個輕易就退卻的人,對於英倫這片兒時求學的土地,他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他懷著執著不變的信念要征服英國市場。現代BBC名記者杰里米·帕克斯曼(Jeremy Paxman)是這樣描述19世紀末的英國:「這個國家的財富讓世人欽羨,它有用之不竭的貨幣,它的投資不動產或海域資產龐大到令人難以置信。這一切讓帝國之都的人們相信,其它國家的人都夢想歸化為英國。」

1899年喬治決定把店面搬離火車站的街區,遷移到新龐德街(New Bond Street),並希冀它將會是一塊風水寶地,在新世紀裡的銷售額能有新記錄。這條街上的很多商人都號稱自己是「維多利亞女皇陛下的欽點供應商」。威登倫敦分店的新地址是新龐德街149號,它擁有整幢樓。雖然分店面臨財政窘境,但是喬治表現出典型的法式自信,他以第三人稱這樣記述道:「威登公司的桂冠屬於堅守很久的倫敦分店,因為喬治·威登是第一個去充滿未知數的國度經營公司的企業家。在法國,去外國開設分公司銷售法國產品的工業家太少了。」

喬治的首次成功

與父親相比,喬治的興趣更廣泛。他不僅愛好文學,擅長寫作,而且熱衷於政治。他的兒子加斯頓日後回憶說:「喬治·威登的一生對政治充滿熱情,他始終站在政治強勢的對立面,始終支持政治勢力的弱者一方,在經濟方面亦如此。」喬治如果對哪一家公司不滿,他就打股市戰,猛烈抨擊那家公司的股東。加斯頓敘述道:「他抗爭,他聯盟,與西部鐵路公司及郊區水利公司針鋒相對。」 喬治的這種態度招來政界的敵意。

1900年,整個巴黎城興奮地忙碌著,為20世紀的第一場奧林匹克運動會和世博會做籌備工作。多年來,喬治被任命為世博會野營和旅遊用品部的評委,可這次法國商業部長因政治因素否認了對喬治的任命。最後喬治的同行們推薦他以專家的身份成為評委。在展會期間,當商業部長以官方身份參觀工業廳時,喬治和加斯頓故意離開攤位以避免和他握手。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是在4月15日至11月12日舉行。主題為世紀回顧,吸引遊客超過四千萬人。喬治的寬闊攤位設在東方帳篷形狀的展區內,威登行李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致於喬治在1911年初不得不考慮增加阿尼埃爾工廠的生產規模和人力資源,從原先的125人增至200人。而在1880年,即當父親把資產轉賣給他的時候才僅有25名僱員。這期間公司的營業額和盈利也以相同的比例在增長。

喬治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商人,而且他能把握技術革新的時機。當他的LV帆布剛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時,一種新型的仿皮防水帆布材料又被發明出來了。這種新材料以它的發明者名字而命名為「貝加莫伊德」(Pégamoïd)。這種新材料是在一色的無圖案的帆布面上,再加工塗上一層特殊防水的膠狀物,使其具有皮的光澤。加斯頓曾寫道:「喬治·威登立刻明白這個新產品的優越性。1902年4月,原先的織狀帆布就被貝加莫伊德取代了。它巨大的好處就是使製造程序簡化了,帆布直接被塗層,不必再上膠水,不必再上釉了。儘管價格很高,我們還是採用這種新材料。」此後,這種新塗層帆布就一捆捆地被運到阿尼埃爾工廠,在那裏被直接粘到行李箱上,然後再塗上喬治設計的圖案。

一些客人為了使行李箱配套完整,繼續定制棋盤式帆布行李箱,然而對新型塗層帆布配有LV圖案的行李箱的需求也在飛速增長。此時的競爭對手模仿的不再是標識圖案,而是它的樣式和出色的工藝。「大部份的製造商竭盡全力設計與威登行李箱相近的款式,甚至在相當保守的英國,也感受到要改變產品樣式的必要性。在倫敦主要的旅行用品店提供給客人的商品裡,總能找到威登產品的影子。」加斯頓日後記錄下他的觀察。這個年輕人——威登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在喬治的指點下開始涉足公司業務。有趣的是,飽嚐父親不肯放手之苦的喬治,並沒有給自己的兒子更多的自由空間。

開拓國際市場

如同西方各國那樣,1900—1914是一個經濟增長的時期,威登公司的業務在父子倆的辛勤努力下,在全球範圍內呈驚人的速度擴展。在他們合著的回憶錄中有這樣的描述:「路易·威登公司的增長是跨越式的,每年不是一個新發明,就是一個新的代銷點。」1880年的危機早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美國已成為世界強國。

美國的精英階層重新開始旅行,並對旅遊用品的質量要求甚高。他們特別鍾情於威登產品,認為美國任何一個工廠的工藝都無法與阿尼埃爾工廠相媲美,因而美國的代銷商快速增加。1898年,約翰在紐約和費城開設代銷店後,波士頓、芝加哥、舊金山、華盛頓及水牛城等地相繼設店。

在開拓美國市場的同時,喬治也把業務擴展到其它國家:阿根廷(1906年)、比利時(1907年)、泰國(1909年)、加拿大(1910年)、埃及(1911年)和印度(1912年)等。

在法國本土,從巴黎擴大到外省:尼斯、裡爾、圖維爾、比亞里茨等地。

巴黎的斯克里布街的店面此時就顯得太狹小了,1912年喬治買下了位於香榭麗捨大街70號那個佔地500平方米的樓面。那時香街還沒成為一條購物街,商店並不多,倒是有許多高級酒店和豪宅。喬治拆毀了原來的建築,計劃興建六層高樓作為路易·威登的新店。

就這樣,當年一個家庭式公司,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和第三代人的參與,如今已具備皮件王國的雛形了。(待續)

責任編輯:德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巴黎繁華的香榭麗捨大街上,離凱旋門不遠的一家店門前,顧客經常排起長龍等著進店購物,走出店門的那些膚色不同的顧客經常是手上拎著大大小小的購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樣的圖案,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艦店。近年來,這裡的中國顧客越來越多,他們也像一個多世紀前的王公貴族和名媛紳士一樣,對聲譽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獨鍾。
  • 在巴黎繁華的香榭麗捨大街上,離凱旋門不遠的一家店門前,顧客經常排起長龍等著進店購物,走出店門的那些膚色不同的顧客經常是手上拎著大大小小的購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樣的圖案,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艦店。近年來,這裡的中國顧客越來越多,他們也像一個多世紀前的王公貴族和名媛紳士一樣,對聲譽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獨鍾。
  • 見證歷史時刻 路易•威登在馬雷夏爾的木箱店裡幹了兩年後,就升為首席技師,這個新職位讓他整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徒步奔波。雖然路易•威登對政治不感興趣,但因為處在那個時代,還是身不由己地成為某些歷史時刻的見證人...
  • 走上創業之路1854年路易•威登與艾米莉結為秦晉之好,當時路易32歲,而艾米莉芳齡17。艾米莉雖然年輕,但很成熟,路易可以和她商討任何事。當路易求婚時,就告知了艾米莉他要開創自己的事業。如果此時的路易還有幾分猶豫的話,艾米莉則對她的丈夫充滿了信心。婚後三個月,艾米莉有身孕了,她堅信路易應該停止在馬雷夏爾的木箱店裡工作,自立門戶的時機到了,路易被說服了...
  • 改造巴黎拿破侖三世對後世的重要影響之一是改造巴黎,他重用意志堅強、具有強烈使命感的奧斯曼男爵對巴黎進行城市規劃,最終形成今日巴黎的建築風格和典雅氣派的城市景觀。奧斯曼精力充沛,事無鉅細,從海報亭、飲水池、路燈與燈桿、噴水池、坐椅等,都交代了尺寸、材料、配置的位置與原則,奧斯曼是把巴黎當作一個藝術品,從整體到細節都做了極其嚴謹的規劃...
  • 女士專用箱阿尼埃爾鎮的新廠房建成後,路易.威登也把住家蓋在旁邊。在路易的工廠裡當工匠,並非一件易事,他們必須持續不斷地適應路易推出的新款式的要求,達到路易制定的嚴苛的品質標準。工匠們學習如何釘楊木板條、如何在箱外粘貼帆布和在箱內鋪襯紅白條紋相間的帆布。路易是一個令人敬畏的老闆,他經常會給工匠臉色看,既不喜歡來自工匠們的挑戰也不願他們辭職,更不用說背叛了。
  • 王室貴族推動旅遊業當拿破侖三世的同母異父兄弟,莫赫尼公爵(le duc de Morny)在1860年創辦位於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多維爾(Deauville)海濱渡假勝地時,法國的旅遊業就此誕生了。拿破侖三世和歐仁妮王后對西南部的比亞里茨情有獨鍾,在那裏建造了一幢能眺望大西洋的以歐仁妮命名的豪華別墅。有時歐仁妮王后讓拿破侖三世一起去諾曼底做溫泉療養,帝王夫婦也喜愛維希(Vichy),在那裏蓋了一座具有第二帝國風格的「帝王小屋」,路易·威登的子孫們也曾住在鄰近的別墅裡。
  • 世博會獲獎1867年4月1日開幕的世界博覽會再度在巴黎舉辦,英國人和美國人都將參展,這給了路易一個征服全球的起步平台。當1860年英法簽署自由貿易條約,路易就料到要面對嚴峻的英國人的商業競爭,而背後商家必爭的是美國市場。美國是一片遼闊的淘金之地,隨著鐵路運輸的逐漸發達,熱愛出遊的美國人,需要大量的行李箱。對於美國這塊潛在且龐大的市場,路易更先知先覺於他同時代的法國工業家們。
  • 遠洋殖民地的行李箱
  • 路易被捲入普法戰爭1869年12月,歐仁妮皇后從埃及返回巴黎,一天下午,皇后親臨巴黎歌劇院施工現場,她驚奇地發現這座建築採用了色彩繽紛的大理石、瑪瑙,斑岩及褶邊裝飾,還有廊柱和大量的雕像,從中她能找到某種法國或意大利的藝術風格元素,但無法確定究竟是哪一種建築風格,於是她向巴黎歌劇院設計師查爾斯·加尼葉發問,年輕而富有才華的加尼葉給了皇后一個驚喜:「這是拿破侖三世建築風格!」這也是後人所稱的新巴洛克風格。然而此時拿破侖三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快發出最後的歎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