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25):十方世界與沙裏世界

作者︰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曾寫過這樣一首短詩: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徐志摩把它翻譯成如下漢語,頓覺禪味無限: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無限掌中置,
刹那成永恆。

這首漢譯詩的詩眼,顯然是沙裏「世界」。這個「世界」的含義是什麼?我們仍從解字談起︰

世,在甲骨文「笹(ㄊㄧˋ tì,籠屜)」中是「枼(yè ㄧㄝˋ,即『葉』)」的省形,將「枼」的枝葉分離出來,即成「世」,象徵樹木之葉脫落,表示如樹木一年一度的榮枯輪迴週期之意。

如《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金文始見「世」的獨立字形,但葉片形稍簡,其意稍晦。

由「植物榮枯輪迴的一年」,即「年、歲」引申出「人的一生」之義。如《左傳.成公十六年》:「不可以當吾世而失諸侯,必伐鄭。」另《西遊記.第二回》:「悟空,你是那世修來的緣?」及人們常說的「一生一世」、「今生來世」等。

又引申出「父子相繼的一世」之類的含義。如:四世同堂。進而引申出「時代」的含義。如《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還有人們日常所說的「蓋世無雙」、「當世英雄」等。

「世」的以上含義表示的都是時間方面的概念,但時間總是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展開,所以「世」引申也表示「人間、社會」這樣的含義。如《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以及人們日常所說的「世外桃源」、「舉世聞名」等。

「界」的本義相對簡單,从田,介聲,介(甲士)也兼表圍裹之意,表示田地的邊限,即田界、地界、疆界、邊界這樣的意義。如《孟子.公孫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由此引申出「範圍、限度」之類的含義。如《山海經.海內經》:「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還有人們日常所說的「自然界」、「境界」等。

可見在漢字中,「世」側重表示的是與生命活動有關時間方面的概念,而「界」則側重表示二維空間範圍之類的概念,原本各自單用。「世」與「界」連用,是翻譯佛經時出現的,也就說是「世界」最早是佛教用語。

如《楞嚴經.卷四》:「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這裏,「世界」指的是眾生存在與活動的時間、空間範圍,所謂「十方世界」。後沿用到世俗社會中,並用以表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總體」,如:世界觀。

「世界」既然表示的是眾生存在與活動的時空範圍,那麼自然可以劃分出許多不同的界域與層面。如佛家所說的「法輪世界」、「蓮花世界」、「琉璃世界」等,科學上所說的「宏觀世界」、「微觀世界」等,人們日常所說的「水下世界」、「兒童世界」、「昆蟲世界」、「內心世界」等等。

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結構,有不同的物質與生命存在狀態與運動形式。比如微觀世界,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揭示過:一粒沙裏含三千大千世界。所以這就有了本文開頭的詩句--「一沙一世界」的說法。

人生一世,來在這個世界上走上一遭,所為何來?在後文對「真」的解讀中,也許能找出一些端緒。@*

點閱【漢字正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通讀《弟子規》,概而括之,就是一個「孝」字。儒家孔子講「百善孝為先」,可見「孝」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 通讀《弟子規》,概而括之,就是一個「孝」字。儒家孔子講「百善孝為先」,可見「孝」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 我們的先祖是以服飾華采的美稱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稱之為「夏」;從字義上看,「華」字有美麗的含義,而「服章」就是「漢服」,「夏」字有盛大的意義,「禮儀」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規範;「華夏」連起來確是個美好的詞,所指的是中原諸侯國民,也是漢朝以前對漢族先民的稱謂。追溯歷史,恍然大悟,如果沒有服飾與禮儀,又如何稱「華夏」?
  •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用祖傳結繩記事的辦法,替黃帝記載史實。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連他自己也忘記了....
  • 既然學習中文有益開發智能,能夠提高個人的競爭力,跟上全球中文熱的列車,但是目前中文分為「正體字」及「簡體字」,若是單純根據學習效能來看,究竟該學習哪一種為好呢?專家們的建議是,當然是學習「正體字」最好。
  • 中國幾千年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是依靠漢字記載下來的,因為漢字具有超空間、超時間的表現功能。漢字由於其形、音、義合一,能攜帶非常大的信息量,因此漢字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而本身又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 (shown)正統漢字的內涵所反映的,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和對傳統倫理道德的遵守。所以,去理解每個漢字,就會在人們面前呈現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人文景觀,領悟到每個漢字所蘊含的文化奧秘。
  • 我成長在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時期,讀書學習的都是簡體字,直到如今,我雖然認得正體字,但習慣上書寫起來還是用簡體字。作為一個在大陸成長的寫作人,與漢字打交道五十年,可以說,很多時光是在簡體字的氛圍中度過的。
  • 現在,我們來檢點中共當初組織那幫文字工作改革者的行為,就知道他們只是為了減少文字的筆畫而改字,根本不顧及字的意源和聲意。這種改字,使中國文字的有機體斷裂了。如上面所說的謝字,既然你這個「讠」是代表「言」字,為什麼「言」字又要原體呢?你統統都用「讠」來代替就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