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針灸取代止痛藥 嘉惠加護病房嬰兒

葉淑貞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史丹佛大學的一份研究發現,針灸能夠有效地減少加護病房新生兒對鎮靜藥物的依賴,而且沒有副作用。

據HealthCMi網站報導,該大學麻醉科醫生高立安烏〈Golianu〉、史丹佛兒科護理師〈Pediatric Nurse Practitioner,簡稱為PNP〉阿爾姆格倫(Christina Almgren)等人表示,高劑量的鴉片類和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藥品通常用來安撫新生兒因終止療程出現停藥症狀和煩躁所需的止痛和鎮靜。

從文獻上,研究人員已經知道針灸有減少成人痛苦、煩躁不安和停藥症狀的能力。該研究小組把針灸應用到兒科,看看對成年人已有治療效果的針灸,是否也對新生兒有效。他們得到的結論是小兒科的患者對於「忍受針灸的程度良好,且用來治療煩躁不安與停藥症狀,可以減少止痛藥的用量」。該研究得出結論:針灸在處理煩躁不安和停藥症狀上有輔助作用,並可以降低鎮靜藥的需求,因此可用於加護病房的新生兒。該研究採用的穴道是印堂、足三里和內關,加上經國家針灸解毒協會〈National Acupuncture Detoxification Association〉所制定的穴道。

在一項相關的研究中,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的醫生表示,我們的經驗表明,針灸療法是一種安全、非藥物的選擇,可以預防兒童在接受全身麻醉時出現甦醒期煩躁 〈emergence delirium〉的症狀。接受全身麻醉的小兒科患者發生甦醒期煩躁的機率約是12%到50%,而用於治療此症狀的藥品往往會產生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包括麻醉的鎮靜和恢復時間較長。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發現。在研究中,所有接受靜脈麻醉再加上針灸的小孩,所需的遺忘症安眠藥異丙酚數量較少。總共有83%的患者未出現甦醒期煩躁。另外17%的患者只有相對溫和的症狀,且能「傳達痛苦的根源」。在這個研究中採用的穴道是地機、神門和太沖穴。針是刺到這三個穴道上。磁療法是刺到耳朵神門穴上。而這種療法未發生併發症,這說明了針灸在預防小兒出現甦醒期煩躁上是既安全又有效的。

重要穴道說明

以下加以說明這個研究所使用到的一些穴道:

印堂

此穴道位於兩眉之間,是在兩眉的中點。印堂穴是活化人精氣神的通道、且有止痛和安神的效果。因為這個穴道通常被指為可以治療幼兒慢性和急性的恐懼,因此對兒童尤為有用。

足三里

它屬於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在膝部的正下方,當膝關節彎曲成直角時,膝蓋骨下方凹陷處下四橫指,就是足三里穴了。足三里有益於脾胃氣血、改善虛弱,幫助消化。研究發現可以用來治療躁狂症及神經衰弱。

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前掌從手腕之橫皺紋往上約三指尖寬的中央,在兩筋之間。內關穴可以安定心及神、調氣止痛。包括嘔吐、噁心、心悸和精神障礙的各重症狀都有用內關穴治療。內關穴的傳統稱號如絡穴、陰維脈的匯合點(與公孫穴成對)。

責任編輯:莫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