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何處是故鄉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不往北走,S和我的半日輕旅行,來到南方邊陲的小城。一出車站,感覺有點陌生,卻不疏離,或許是樸實的面孔和市井的生活,種種尋常事物,化解了不安和疑慮。

安步當車,隨意漫游。市場裡啖小吃,轉角處買點心,我們還在老店品嚐寒露時節的水果雪花冰,一派輕鬆、自在!而此情此景,是當下正在享受異國豪華假期的朋友L所無法想像的,我們這樣告慰自己……

晃著晃著,眼前出現喬木高聳,樹籬環繞的老建築,驅近一看,原來是已故英雄的將軍行館。悲涼卻豪壯的故事牽引著倆人,於是,大約有一個鐘頭,我們流連在置放軍服、舊物、勳章與獎狀的空間裡,彷彿成為這段斑斑血淚歷史的見證者。

志工導覽員,是將軍部屬的後代,熱心、誠懇的細訴那個戰亂時代的顛沛流離、百般無奈;和悲劇英雄的凜凜風骨、浩然正氣。生離死別、人世悠悠,聽來無限傷懷、不勝感慨。而其中有些情節太沉重、太哀痛,好幾回,言者和聽者都噤聲無語、沉默以對…..

導覽員離開後,我們自行四處逛逛。窗台邊骨架銹蝕、布面污漬點點的行軍床,最引人矚目。我不免杞人憂天、暗暗揣測:以它為眠床的戰士,是否安然回到故鄉?用它做病榻的傷兵,可曾痊癒重返家園?

另外,角落裡一隻表皮壟起、紋理碎裂的舊木箱,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它從彼岸被帶來此岸,當年,裝的是萬不得已的絕望,還是滿懷期待的希望?而箱子的主人如今安在?若已作古,魂魄有無歸依故里?

最後,我想到的是:兵荒馬亂的年代,被迫離鄉背井、浪跡天涯的人們,在幾十載的政權對峙、關山阻隔之後,故鄉已成他鄉,而異鄉還是異鄉,這是怎樣的一種牽扯、糾結呢?而身不由己,任命運擺佈,無論是福是禍,總有些缺失或遺憾吧?!

正思量之際,聽見S召喚:「時間不早,該回去了。」聞言,才突然驚覺──原來,自己也是異鄉人!或許,在找到心靈故鄉之前,不管在哪裡,我們都只是──過客……@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凡夫俗子能夠看得開、放得下的寥寥無幾。
  • 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人、事、物,也就是自微觀轉為宏觀,空間開闊了......
  • 無論向左或向右,都有不同的風景與氣象,讓人目眩神迷、怦然心動………
  • (shown)正是這些困難、挫折,激發出潛能與智慧,讓我們得以成長和茁壯。苦厄以及困頓是剪刀的雙刃,修剪、裁刈我們,是要結更多豐美的果實!
  • (shown)每一趟旅行,必然,有起點也有終站;但是,過程卻可以無限期的展延,它可能早於起點之前,也可能晚於終站之後......
  • 要如何擺脫困境,跳出「觀念」的陷阱呢?保持彈性、開放的態度;嘗試省思、改變的行動,也就是從井底奮力的起身、飛躍,當掙開束縛與制約時,就能看見蒼穹的遼闊和宇宙的浩瀚!
  • (shown)當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和修為,可以乘著「體諒與寬容」的翅膀,跨越於高牆之上時,我們就能擺脫束縛、衝出樊籬,悠遊於莽莽蒼蒼、漫無邊際的藍天之下……
  • 開車途中,突遇偶發狀況,窒礙難行,只好轉進岔路。一拐彎,咫尺天涯,在迂迴曲折的巷弄裡別有洞天、自成一格,迥異於寬敞通衢大道上的車水馬龍、風馳電掣。
  • 事物的價值,是因為「意義」而確立的;而「意義」,是人付予的。簡言之,母親具備一雙看見「價值」的眼睛。
  • 母親卻沒再說甚麼。我想,她已聽進了這些話:「不管別人如何,我們自己要做對的事。」而能夠撤回幾步,是一個美好的開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