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紀念台灣光復 馬英九:責無旁貸的重任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5日電)今天是光復節,總統馬英九投書媒體指出,因為抗戰勝利,台灣得以重回中華民國版圖,紀念這段攸關國家存亡的歷史,應是每任中華民國總統責無旁貸的重任。

今天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週年,馬總統今天投書「聯合報」談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的深層意義。

總統說,今天擴大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更是紀念中華民國與台灣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120年來,因為甲午戰敗、乙未割台,國父乃立志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因為日本侵略東北,委員長蔣中正乃主張收復台灣,先在對日宣戰時廢止「馬關條約」,並於「開羅宣言」中要求歸還東北、台澎。

總統表示,因為抗戰勝利,台灣得以重回中華民國版圖。最後更因為保衛台灣、建設台灣,中華民國才有今天的自由民主與繁榮。因此,紀念這段攸關國家存亡的歷史,應是每任中華民國總統責無旁貸的重任。

總統指出,8年對日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死傷最多、影響最深的民族保衛戰。珍珠港事變後,中國加入同盟國作戰。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牛津大學歷史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都曾說明我國抗戰的艱辛,與對二戰勝利的重大貢獻。

總統表示,台灣人民對日抗戰從割讓台灣開始,比七七事變早42年。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乙未年(1895年)4月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舉國震驚,全台悲憤。台灣反侵略、反殖民的武裝抗日行動,從1895年5月日軍在北台灣澳底登陸開始,後來爆發的(口焦)吧哖(西來庵)事件,長達20年,之後再轉為非武裝抗日。

「台灣抗日比大陸早42年」,總統說,台灣抗日志士包括成立「台灣民主國」的丘逢甲、劉永福,組織新竹義軍的吳湯興、姜紹祖等人;1920年代起轉為非武裝抗日,林獻堂、蔣渭水等組織台灣文化協會,丘念台組織廣東東區服務隊,林正亨加入緬甸遠征軍,謝東閔、黃朝琴、連震東等均立志光復台灣。在在證明台灣人展現台灣主體性,「他們效忠的祖國絕非日本」。

總統說,國父革命建國,因甲午戰爭而起念,因乙未割台而起義。因清廷甲午戰敗,國父成立興中會,決心推翻滿清,又因乙未割台,國父乃發動第一次廣州起義。民國成立後,國父曾多次在公開演說中強調「台灣」為「失地」,民國12年在日本神戶,更力勸日本勿作西方霸道之鷹犬,而應做東方王道之干城。

他說,民國32年11月底,中、美、英三國領袖舉行開羅會議,並在「開羅宣言」中明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如東北四省、台灣與澎湖群島等應歸還中華民國」,並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民國34年,我國與英美共同發布「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招降,其中第8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開羅宣言」是光復台灣的關鍵。

總統說,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爆發,雙方均未獲邀參加舊金山和會。依「舊金山和約」授權未參加和會的參戰國與日本另訂和約。195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在台北簽訂「中日和約」與「照會第一號」,作為「舊金山和約」的延伸。其中「中日和約」第2條規定日本放棄對台灣及澎湖群島主權,第4條日本承認「馬關條約」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第10條承認台澎地區人民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照會第一號」更明文規定台灣、澎湖為中華民國領土。因此,「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獲得再確認。

總統表示,回顧歷史,中、日兩大民族的恩怨超過120年,縱使侵略錯誤或可原諒,血淚歷史不容遺忘。日本當年發動侵略戰爭造成我國2300萬軍民傷亡,以及迄今傷痛難平的慰安婦,日本政府終須面對反省。但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也留有若干建設,例如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惠澤台灣農民,自應肯定。展望未來,希望秉持「就事論事、將心比心、恩怨分明」的態度,兩大民族才能建立可大可久的友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