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宇航員是這麽生活的 你受得了嗎

人氣 13505

【大紀元2015年10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太空和地面有什麼差別,怎樣去體驗那種差別?看看國際空間站宇航員的日常活動,可能明白太空失重情況下的生活既有趣,又潛藏巨大的風險。

因為脫離了地面的空間場,所以宇航員必須學會適應失重情況下的漂浮生活,而且要認真對待失重造成的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心臟負荷加重等潛在的風險。

據《今日美國》近日報導,太空的生活雖然從地面看來很讓人覺得神奇有趣,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醫學保健專家馬克‧奎廉姆斯(Mark Guilliams)告訴我們,在太空站失重的環境生活一段時間,存在「相當於臥床半年」那樣的不良後果。

飲食

在國際空間站上,飯菜像是太空外賣,原因是不讓食物因為失重而飄走才作出一個個包裝。宇航員把塑料袋或瓶子菜一道道「擺好」,其實是讓這些食品飄在自己周圍。之後,宇航員通常對長柄杓子把食物從袋子裡取出,送進口中。如果需要放鹽或吃點辣椒,只能從瓶中擠出來鹽水或辣椒液,而不能像在地面那樣直接灑在食物上。

威爾姆說:「宇航員用調料做任何想吃的東西。」威瑪喜歡做空間站肉餅和花生醬肌肉。空間站和地面不同的是,因為是失重的環境,所以「烹飪」方法不同。宇航員不能煎炒烹炸,主要是在一個熱箱中用加熱的方法作熟,之後用袋子裝起來。如果不想烹飪,可以選擇空間站的儲存食物。這些儲存速食像軍隊的快餐,當時有更長的保存時間。

鍛練

休斯敦約翰遜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 )的首席科學家斯科特‧史密斯( Scott Smith)負責研究宇航員的營養保健問題。

史密斯解釋,長期失重會傷害宇航員的骨骼、肌肉、心血管等。所以,宇航員的飲食必須起到防止體重下降的作用。他們幾個月內都見不到陽光,需要服用維生素D添加劑,在空間站的乾燥環境中需要喝大量的水。2009年以來,國際空間站使用循環處理系統,為宇航員供應空氣和水。

宇航員的工作強度很少能讓人流汗,長期的失重環境會造成身體耐力、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等等各種運動能力減弱,航空航天局的醫學保健專家奎廉姆斯解釋道:「這就相當於臥床半年的後果。」宇航員會出現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

因此,宇航員必須想辦法保持體能不下降,以減少失重的不良影響,為此他們安排日常身體鍛練的時間。宇航員在每週六天中,每天鍛練兩個小時,以便保持肌肉力量和心血管功能不下降。他們的「健身房」設備有配有安全帶和彈力繩的跑步機、腳踏車平台以及負重器械等等。

排泄

報導說,國際空間站的解手間可以稱為「環球茅房」。在太空失重情況下,解手可是一件大事。這樣的事情雖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處理不好會很麻煩。

國際空間站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間的負責人巴利‧威爾姆(Barry Wilmore)向公眾透露,宇航員會在大便時遭遇尷尬情況。威爾姆幽默地說:「偶爾會出現我們的『黃魚』跑丟了的事情,而不得不用濕巾給逮回來,放回處理糞便的地方。」

國際空間站的洗手間和地面一樣配置標準的馬桶蓋和座。但是因為沒有重力,宇航員在解手的時候必須想辦法把自己固定下來,並需要握住幾個把手,否則就會飄在空中。

宇航員使用一種「廢物收集系統」來處理排泄物,如一根連通真空設備的軟管收集尿液,以及一個收集和處理糞便的塑料袋。而液體廢物經過濾、純化之後回收為飲用水。#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英國宇航員將進入國際空間站工作
國際空間站15歲生日 NASA展示站內生活
國際空間站一周內拍到UFO三次
萬張太空照片組視頻 宇航員還原壯美地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