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篇(1)

【故國神遊】收拾殘唐舊夢 一統大宋江山

作者:宋紫鳳

《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7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10月07日訊】西元907年,唐哀帝禪位,中原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國的亂局。短短五十年間,中原朝廷已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更迭矣。此外,周邊又有大小藩鎮擁兵自重,是為十國。而契丹趁亂,取燕雲十六州,建大遼,自此北方藩籬盡撤,遼朝始為中原之大患。

就在契丹兵的鐵騎南下中原「打草谷」時,有個叫歸德的地方來了一位異僧,他貌若豪俠,一手指地,高聲宣說:「不二十年,當有帝王由此建號。」異僧的話很快傳揚開去,沒有人知道他說的帝王是哪一位,但人人的心中卻都莫名地期待有這樣一位不世出的帝王出現,去抵擋遼兵,去一統中原。想來,五十年間雖然山河破碎,但那一抹殘唐舊夢卻終究揮之不去,於是這世間所有的紛爭卻都不約而同地有了同一個目標——海宇一統,天下安寧。

十多年後,中原早已數易其主,此時的歸德節度使乃是後周大將趙匡胤。趙匡胤深受先帝周世宗器重,隨他擊北漢,伐後蜀,征南唐,在軍中威望極高。他的身邊,又有一干結為生死兄弟的將領,號為義社十兄弟。義社兄弟以趙匡胤為首,這不止是因他器度豁達、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也與他出生時,赤光繞室、體被金色、異香不散等等離奇的傳說多多少少有些關係。畢竟在眾人看來,這樣的祥瑞之徵絕非偶然,其中必有道理。

趙匡胤以軍功擢升為殿前都指揮使後,常常相從周世宗左右。在趙匡胤的眼中,有些時候,周世宗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譬如整頓吏治,發展經濟,練兵治軍,而有些時候,卻也未免短視與功利。

譬如一次,周世宗徵召華山道士陳摶入朝,不問天下蒼生之事,卻請教起黃白之術。陳摶為當世高道,自然不屑於這些小道術類,於是辭之以「不知術」。

而至於周世宗下詔廢佛寺,毀佛像法器用以鑄錢,則更可謂利令智昏。其初,鎮州有寺院極為靈驗,毀佛詔下,無人敢去執行。周世宗聽說,竟親自前往,一斧砍在佛像胸前,觀者為之心驚,這一幕,隨周世宗同去的趙匡胤亦看在眼中。

趙匡胤雖為將門出身,卻絕非一介武夫。他在公事之餘,每與方外之人往來,喜談玄言佛理。當年周世宗毀佛像的一幕,令趙匡胤心神不安。他曾造訪當世異人麻衣和尚。麻衣和尚說:「今毀佛法,大非社稷之福。」趙匡胤又問:「天下何時定乎?」答曰:「真主將出,佛法將興。」趙匡胤似懂非懂,默然點首。

西元959年,周世宗率軍北上,志在收復燕雲十六州。戰事進展迅速,大軍很快攻陷瀛洲、莫州等地,下一個目標,即是幽州。此際,北方的大遼正值遼穆宗在位,穆宗甚是昏暴,遼兵軍心不穩,這真是一個收復失土的絕好機會。

然而就在大軍進兵幽州的前夕,周世宗在中軍大帳裡批閱四方文書,卻在文書中發現一隻韋囊,開囊視之,得一木箋,其上赫然寫道:「點檢作天子」,周世宗大驚,難道天命不在自己,卻在自己的殿前都點檢張永德?!想到這裡,居然舊傷復發,竟至垂危。很快,周朝大軍起程,不是向著幽州進發,而是班師回朝。趙匡胤護送著病入膏肓的周世宗,一路上駐馬回望,太行山蔥蘢蜿蜒的山麓漸行漸遠的隱去在天地間,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業就這樣功敗垂成。

周世宗回到開封,立刻罷免張永德的點檢之職,而以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很快周世宗駕崩,他去世時,胸口的舊瘡已經潰爛,趙匡胤卻依稀記得,四年前周世宗在鎮州親毀佛像時,那一斧恰恰就砍在了佛像胸前。

年僅七歲的恭帝被扶上帝位,一班老臣悍將立於殿下。五代之世,中原內有藩鎮驕橫,北有契丹來犯,天下動盪,頻頻易主,而此時的後周,主幼國疑,每個人心照不宣的是,新登基的小皇帝不是他們所期待的可以安定天下的英主。

這一天,恭帝下詔,改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人們似乎已經淡忘,十多年前歸德異僧曾說出「將有帝王由此建號」的預言。

此後的數月,還算平靜,然而也未必不是一場巨變前的沉寂。上輕下重的朝廷,內憂外患的中原,在風雨飄搖中勉強支撐到了這一年的歲末,直到鎮、定二州傳來契丹來犯邊境告急的消息。

正月初一,朝廷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帶兵北上,迎擊契丹軍。然而此時一軍將士卻士氣不振,心中猶疑。他們個個驍勇善戰,蹈死不顧,但此時,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坐鎮中央,威攝四方的天子,而非是一個受制於託孤老臣的頑童。正月初三,大軍行至開封東北四十里處的陳橋驛,軍中有名苗訓者通曉星相,見日下復有一日,於是「點檢作天子」的預言在軍中悄悄傳開。天命所在,人心所歸,這一天趙匡胤黃袍加身,在一眾持刀露刃環立四周的將士的簇擁下,中原迎來了一位新的天子,歷史迎來了一個新的王朝。

宋太祖趙匡胤(公有領域)
宋太祖趙匡胤(公有領域)

西元960年,趙匡胤登基大寶,因其曾為歸德節度使,而歸德之地在被更名為歸德之前,它的原名一直叫「宋」州。於是一切即如歸德異僧所預言的,趙匡胤由此建國號為「宋」。此時,陳摶老祖正高臥華山,一睡月餘。即覺,聽聞太祖即位,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果然,太祖登基後,大展雄圖,以十五年之文治武功收拾五十年之亂政殘局,他先後收荊湖,平後蜀,滅南漢,下南唐,結束五代亂政,一統大宋江山。然而,宋太祖駕坐崇元殿中,他所仰慕的並不只是湯武革命的魄力,更神往於漢唐垂統的文明。太祖深知,一個有道之君首要之務乃在彰顯天道。於是他大興佛道二教,建宮觀寺院,修經籍墜典,期以佛道二教,德化天下。種種嘉政,規模宏遠。而在大宋的版圖上,也注定將出現一個不遜漢唐的文明治世。#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太史公為二子做傳時卻對陳餘受笞的經歷要特筆一書,足見平常之中卻有非常之處。因為張耳、陳餘既非閭左役夫,亦非驪山刑徒,倘若大魏不亡,此時他們或許在廟堂之上從容揖讓,或許在公卿之府高談劇飲,或許硃輪華轂馳南騁北,或許燕服微行探賢訪幽。而眼下,他們卻亡命它鄉,屈膝里胥——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其中的悲哀又有幾人能坦然受之。
  • 漢之世,盛行佩劍之風。君子佩劍,服之象德。匹夫佩劍,拔之相鬥。韓信方為布衣之時,也常常腰懸三尺之劍,落拓而行於淮陰的鄉亭、城下的溪濱、熙攘的市井。而他高大挺拔的身形,沉毅慷慨的奇節,無論走到哪裏都透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如玉在璞,無華其表,涵彩其中。
  • 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屬於楚漢的時代只有五年。雖然迅如流電,卻因為一位將星的橫空出世威亮火烈,煌煌千古。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想見他見鳳翼飛展的兜鍪,明光映日的戰甲,依然能想見他開闢漢家天下,天縱神武,凜然若神。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然而在韓信的戎馬生涯中,多多益善的將兵作戰,其實只有垓下之役這一次,而他大部份的時間,所面臨的最大難度就是卒少兵弱,或是帥無常兵。用韓信的話說,幾如「驅市人而戰之」,然而韓信卻一次一次出奇制勝,戰無不克,攻無不取。
  • 這一年的歲首,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手無寸鐵的秦軍降卒被長槍與亂刀逼入大谷,等待他們的是亂箭與巨石齊下,時將拂曉,二十餘萬秦卒的屍首填滿山谷,因為項羽擔心他們一旦到了秦關就會倒戈,於是先發制人,將他們一夜之間坑殺殆盡,這才放下心來向著咸陽繼續進發。
  • 大紀元每日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重點新聞
  • 西元前196年的初冬,城南的沛宮裡,劉邦故地重遊,招來沛縣故人父老子弟,歡聚暢飲,話舊談新,一連十餘日,十分熱鬧,而庭中還有百二十個沛中少年,都是臨時征來唱歌助興的,雖是鄉野之音,不能與宮庭雅樂相比,而沛宮的狹促與長樂宮的宏麗更是相去天壤,但此情此景在劉邦看來,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孔夫子曾被匡人所困,性命攸關之際,夫子卻說「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於是使子路彈劍而歌,夫子亦歌而和之,直至匡人解圍而去。
  • 大紀元每日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重點新聞
  • 蕭何是大漢開國第一相,他的生平被記載於《史記》,流傳於《漢書》,兩千二百多年後的今天,蕭何的名字依然家喻戶曉。而每當人們提到他時,不暇思索開口即來的卻總是那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