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程丹峰被查 真與岳父蘇榮有關嗎?

人氣 101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1月19日訊】程丹峰是已落馬的江西省委原書記、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女婿。在財政部任職19年後「空降」到湖南任職。截至目前,官方尚未披露程丹峰被查原因,但湖南省紀委一知情人士透露,程丹峰於15日被帶走,因涉岳父蘇榮案。(11月18日《新京報》)

中國有個中高級貪官群體,你罵他們「蠢得像豬」那真是侮辱了豬,因為豬也有「護犢之心」,可他們卻沒有。筆者在《父子同領重刑,宋建國真蠢》中曾分析,原北京市交管局長宋建國無論因為法盲,稀裡糊塗地讓兒子跟著「撈錢」,還是原本懂法,以僥倖心理帶著兒子一起「撈錢」,結果都證明宋建國太蠢!當官的自己冒著犯罪的風險「撈錢」還嫌不夠,非得讓老婆、孩子跟著自己一起犯罪,不是「蠢得像豬」怎能做得出來?

中國自古就有「婦人干政」的傳統,如今也沒有根本改變,至多是「進步」成為「丈夫當官,夫人‘撈錢’」而已。比如令計劃之妻谷麗萍「廣結政商朋友、隱蔽權錢交易」;薄熙來之妻薄谷開來「貪腐受賄、擅權干政」;蘇榮之妻于麗芳「涉獵甚廣、貪得無厭」;周本順之妻段雁秋在夫君權力保佑下「賣畫撈錢」;白恩培之妻張慧清「升官發財,走‘夫人路線’」。

在眾多「落馬」官員當中,「蠢得像豬」的官員還真的不少。如被判處死刑的國家藥監局首任局長鄭筱萸,竟然將妻兒都牽進貪腐案中,結果一家獲刑;周永康臺上呼風喚雨,卻將少妻、兄弟及長子周濱等牽入貪腐案中;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就更蠢了,竟讓兒子充當「撈錢」急先鋒;而郭正鋼貪腐,更是讓人難以理解,他爹郭伯雄「撈」了那麼多錢,自己還有什麼必要在「錢」上犯事?宋建國被判無期徒刑,其子因協助其「撈錢」或借助其權力斂財而被判有期徒刑20年,真正是雞飛蛋打,身敗名裂。

蘇榮就更是蠢到家了,竟然一家同腐。2015年5月29日,共產黨員網發佈的《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案件警示錄》一文顯示,「現已查實蘇榮有13名家庭成員涉案,可謂夫妻聯手、父子上陣、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斂財。」媒體報導稱,程丹峰妻子叫蘇曉娟,暫不清楚其是否牽涉「家族式腐敗」,但蘇榮妻子于麗芳、兒子蘇鐵志此前已被調查。

極具官場喜劇的是,8月18日,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在人民日報上發文《周永康帶有全家腐特徵正家風是必修課》,將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大罵了一通,可一個多月後,蘇樹林本人也被查。我不知道蘇樹林究竟是「一人腐」還是「全家腐」?

但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蘇榮雖然在半年前被曝有13名家庭成員涉案,但程丹峰不一定就是其第14名涉案的家庭成員。因為程丹峰擁有絕對過硬的學歷,其晉升軌跡並無「破格」。簡歷顯示,1970年7月出生的程丹峰,系中央財經大學博士,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進行博士後研究,還有半年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的經歷,無疑是一名具有較高理論水準的年輕學者。

在強調年輕化、知識化的中國官場,像程丹峰這樣的人才在官場絕對是「香餑餑」。可程丹峰在有著這些耀眼學歷、經歷之後,也僅僅擔任財政部國庫司總會計一處副處長,這對於處級幹部「多如牛毛」的中央部委來說,程丹峰已經夠委屈的了。從程丹峰仕途軌跡看,其工作10年,其間獲得博士學位才成為助理調研員,再5年成為正處級幹部,又再6年(2011年7月)成為副廳級幹部,與非名牌文憑的山東27歲廳官張輝那是不可同日而語;與取得碩士學位、工作5年即官至北京市石景山團區委書記,上月被開除黨籍的楊俊峰也是「沒法比」。像程丹峰目前的職務,如果硬是扯上其岳父——任職僅15個月就「落馬」的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可信度並不是很高。

此外,程丹峰在當地有著不錯的口碑。當地一官場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程為人溫和,相當低調,「在抓旅遊和招商引資工作上很花力氣。」一位熟悉程丹峰的當地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程在張家界非常低調,「他膽子比較小,為人溫和老實,生活也很樸素。我不相信他‘出事’原因是在張家界。」而反腐機構在蘇榮「落馬」17個月後才查處程丹峰,也說明程丹峰被查與蘇榮被查關係並不是太直接。

但即便如此,反腐機構查處程丹峰都不可能搞錯,程丹峰或獨立犯事。很明顯,隨著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為官的風險也是越來越大了。而從程丹峰被查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你沒有像紐約富豪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那樣不計個人經濟利益,只是真心為民眾服務,並在其中體現人生價值的想法,當官就真的沒啥意思了。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江澤民其人》:劉京參與江曾倒楊行動
吳鉤:蘇榮舉家腐敗與中國無官不貪
陸媒盤點「大老虎的夫人們」都幹了什麼
前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傳動作不斷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