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摩根:華爾街的拿破崙

文|文謙
font print 人氣: 945
【字號】    
   標籤: tags:

在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問世之前,JP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扮演的便是美國中央銀行行長的角色,其中最為世人銘記的,應屬在1907年金融大恐慌中,面對幾乎要摧毀美國經濟的金融危機, JP摩根牽頭聯合美國銀行界的數位重要人物,穩定了金融市場,避免了危機。

「人品比資金或財產、或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金錢買不到人品。」【3】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十九世紀的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的四分之三個世紀裡,在美國工商金融界的三大巨擘,無論他們的富可敵國,還是他們的影響深遠,都成了當世人們心中的業界英雄,他們便是:鋼鐵大王卡內基、金融國王JP摩根以及石油鉅子洛克菲勒。

單論財富的多少,JP摩根不是三人中的最多者,但他對美國金融界、製造業的影響力,在面對危機力挽狂瀾時,他被稱為「華爾街的拿破崙」,卻是有著金融國王般的影響力。

摩根圖書博物館(Morgan_Library_and_Museum)一景。(www.virtualtourist.com)

當年,也是JP摩根做擔保,一手籌措資金,以4.8億美金買下了鋼鐵大王卡內基一生的基業,催生了當時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 - 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避免美國鋼鐵業的惡性競爭,確保了美國工業的蓬勃發展,領先世界群倫。

華爾街的拿破侖

從 JP摩根的全名——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中,可見美國兩大世家皮爾龐特(Pierpont)家族與摩根(Morgan)家族的溶和,兩大家族都系出名門,是在美國建國之前就來自歐洲的古老移民。皮爾龐特屬書香世家,家族中畢業於耶魯和普林斯頓大學者不乏其人,而摩根家歷代多經營銀行與生意,其子女多於哈佛就讀。

JP摩根精通德語和法語,不但出入於老牌的歐洲貴族與美國新英格蘭、費城上流社會精英層,而且他在美國工業新貴的圈子裡也是聲隆望重,同時進身於這兩大商業社交顯貴圈子者鮮有其人,因而JP摩根之影響力非比尋常。

1854年,17歲的JP摩根在其高中畢業論文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沒有任何人的一生會像拿破侖,在其不同生平記述者的筆下會如此兩樣,無論是以暢銷書的筆觸還是以嚴謹傳記的寫法,一位歷史學家會對其讚不絕口,另一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其大加撻伐,我們就從這樣的各種著作中,來形成我們對其生平和人品的看法。」

或是潛意識,或是宿命,少年摩根對拿破侖的描述,竟然與後世人們對他自己的描述驚人的相似,後世有不同作者為他寫了傳記,期間對他亦是褒貶不一。但總體上說來,世人還是對其敬重有多。

維持鐵路業持久和平

十九世紀下半葉,鐵路業在美國的蓬勃發展,就猶如互聯網在今天一樣,到處是機會,百萬富翁幾乎多從中起。1880間,JP摩根的精力大部分花在了鐵路融資方面。當時北方太平洋(Northern Pacific)鐵路公司正在修建從蒙大拿州到太平洋西岸的橫跨全美鐵路幹線的最後一段,JP摩根為該工程籌措的4千萬美金的抵押債券被商業金融紀事報(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Chronicle)稱為「美國有時以來鐵路債券交易中最大的一筆」。

1882年,美國經濟在達到其榮景高峰後開始回落,國際金融在期間扮演了推手的角色,由於美國大量出口所造成的貿易逆差美國金融市場的主要夥伴 - 英格蘭銀行(Bank of New England)開始通過升息的方式從美國撤資。

JP摩根在金融市場的操盤,保證了北方太平洋鐵路的勝利竣工,然而同時也引起了其它鐵路公司的競爭和不安,這種惡性競爭摧毀了市場對鐵路業的信心,本來外國在美國鐵路業的投資在1876年到1883年間增長了4倍,但由於同業間的價格戰、一窩蜂和管理混亂,外資紛紛撤離,華爾街開始恐慌,數家紐約證券交易公司和銀行倒閉。

銀行家、大西洋電纜公司的創辦人費爾德(Cyrus Field)先生給摩根的父親朱尼亞斯發電報說:「我們許多生意人似乎已經失去理智。我們需要一位頭腦清醒的強人做領袖。」事實上JP摩根已預見到了這一點,也開始施展他的影響力,他開始買回恐慌的投資人拋售的股票,並鼓勵他的朋友們也如此行事。在當時留存的一張JP摩根的照片中,他「看上去殷實、和藹、平靜,你會信任他,會將你祖母的銀行帳戶放在他手裡。」

當時衝突最厲害而促使資金外撤的兩家鐵路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兩家鐵路公司 - 賓夕法尼亞和紐約中央鐵路公司。JP摩根試圖勸阻他們停止荒唐的爭鬥,促使兩公司簽訂了華爾街為之歡呼的西岸協議(West Shore Agreement),視其為停止鐵路戰走向持久和平的第一步。商業金融紀事報稱:「摩根先生催生了第一個和平解決方案,此乃所有和平誕生的搖籃。」為此,JP摩根維護了美國鐵路工業及與之密切相關的華爾街金融市場的健康與穩定。

以人品來擔保

在傳統美國人中,人品(Character)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字眼,他們的概念中是這樣的:「應該強調的是,人品遠不止於脾氣或秉性,它比一個人的道德信仰和處世原則更深。人品是靈魂的展現,它不僅僅是一種思想狀態,它超過種種規範和戒律的總和 - 那些我們所遵循的或理智所認同的道義原則。」【1】

人品的種種優秀之處,我們稱之為「美德」,它們的反面則是「惡習」,在不同情形中,「美德」會有不同的展現,譬如,在面對恐懼時所展現的「勇氣」,在財富面前所展現的「慷慨」, 在誘惑和激情之下所展現的「克制」,在同他人交往中所展現的「文明和公正」,在遭受痛苦時所展現「善良與仁慈」,在面對有價值和神聖之事是所展現的「敬重和尊崇」。【2】

從少年時代開始,JP摩根的父親朱尼亞斯•摩根(Junius Mogan)對摩根的品行教育最為重視。如孟母三遷,為了摩根的良好教育,其父親曾讓他在7歲到20歲間,換了九所學校,其中包括專門送他到瑞士學法語、到德國的哥廷根去學德語。

JP摩根的父親認為男孩子的少年時代不能是冒險和貪玩,而是為他日後長大成人的培訓場。他要求小摩根的許多道德課程都是基於傳統美國人所看重的,如勤奮、慎思、內斂、堅強、節儉,他以「人品(Character)」一詞以蓋之。

JP摩根13歲時,父親這樣告誡他:「交友須慎之又慎,只與那些對你有良好影響的對的人交往過密。你必須謹記:現在是你人品形成的年紀,現在形成的人品將很可能伴你一生。無論你如何強調這一點對你影響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1858年,當初入職場的21歲的JP摩根第一次通過買賣股票賺錢時,朱尼亞斯責備兒子說:「我不喜歡你買賣股票,或者把心思用在那個方向。有多少人在股票投機中毀掉。我想要你將心思安靜地拉回來,專注於正當生意經營的細節…(並下定決心)永不投機而買任何股票。」雖然JP摩根後來作為金融鉅子,不可能脫離股票買賣,但他買賣的決定,常常並非為了一時之利。

當JP摩根在父親的介紹下到華爾街的謝爾曼(Sherman)公司無薪學徒時,朱尼亞斯從倫敦寫信回來說:「在任何情形下,如果公之於世時會引人質疑,這樣的事你永遠都不要去做。記住三尺頭上有神明,你每動之處 - 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 - 將來的某一天你都要為之負責。」

信任與金錢

朱尼亞斯認為銀行家在對待別人的大筆錢財時,一定要使自己清白免責,他們的威信和專業性一點都不能為貪婪所玷污。如此而來的回報,就是可以自由的在一個有良好保障的金融市場中工作。

也許是嚴父不厭其煩地諄諄教誨,或是摩根自己深植於心的信仰,抑或是他久在商場閱人無數所親自得來的經驗教訓,總之,JP摩根身為銀行家,在貸款給人時,第一考量並非業界所常說的信用或財產擔保,而是借款人的人品。

這一點,在最為著名的美國國會1912年11月1日的普若委員會公聽會(Pujo Committee Hearings )上,當天112個美國公司的341位高級主管入席, 行業涉及製造業、銀行、公共設施、保險和交通。JP摩根與法官安特邁爾(Untermyer)的對話直接展現了這位被譽為「華爾街的拿破崙」的JP摩根的根本理念。

在該公聽會上,作為質詢方的資深金融律師安特邁爾(Samuel Untermyer)問JP摩根,是否信用基於金錢,也就是說,那些紐約大銀行貸款給某人或某些機構時,難道不是因為「他們相信,借款人有資金來保證他們的還貸嗎?」

摩根:「不是的,先生。因為人們相信的是那個人。」
……

安特邁爾:「商業信用難道不是主要基於資金或財產嗎?」

摩根答說:「不是的,先生。首先要考量的是人品。」

法官安特邁爾:「(人品)比資金或財產還重要嗎?」

摩根答說:「(人品)比資金或財產、或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金錢買不到人品。」「因為一個我不信任的人,即便他擁有了所有信仰基督國度的全部證券,他也不可能從我手中得到錢。」 【3】

JP摩根去世後,巴黎、倫敦、紐約三地同悼,紐約證券交易所為之停業半天,以示敬意,當時曾任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的紐約銀行家范德利普(Frank Vanderlip)這樣寫道:「國王已死。全紐約下半旗。沒人去喊『國王萬歲』,因為大眾似已先知:不會有第二位國王如斯人,摩根先生屬於他生活的時代,注定了後無來者,因為我們將邁向不同的時代。」

參考文獻: Morgan: American Financier, by Jean Strouse; What So Proudly We Hail, by Amy Kass, Leon Kass, Diana Schaub.

英文原文欣賞:

1. Character, it is should be stressed, goes deeper than temperament or personality, deeper also than one’s moral beliefs and principles. It is a disposition of soul, not merely a state of mind. It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 rules and commandments — to which we give assent or the moral maxims to which we intellectually subscribe. )(From《What So Proudly We Hail: The American Soul in Story, Speech, and Song》)

2. The excellence of character we call “virtues” —their opposites, “vices” and we name the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domains in which they show themselves: courage in relation to fearful things; generosity in relation to wealth; self-command in relation to temptations and passions; civility and justice in dealings with others; compassion and charity with regard to suffering; respect and reverence in relation to things deemed worthy and holy. (From 《What So Proudly We Hail: The American Soul in Story, Speech, and Song》)

3. Untermyer asked him whether credit was not based on money– that is, did not the big New York banks issue loans to certain man and institutions ” becaus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y have the money back of them?”

Morgan:” No sir. It is because people believe in the man.”

Untermyer: “Is not the commercial credit based primarily upon money or property?”

Morgan: “No sir. The first thing is character.”

Untermyer:” Before money or property?”

Morgan:” Before money or property or anything else. Money cannot buy it.” ” because a man I do not trust could not get money from me on all the bonds in Christendom.”)(From Morgan: American Financier, by Jean Strouse); ◇

責任編輯:古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喜劇演員崔西‧摩根(Tracy Morgan)去年遭逢嚴重車禍,不僅身體與腦部受創,而且昏迷了兩個星期,但最終恢復原來的生活。他最近透露說,他在車禍發生後去了另一個世界,而且遇到上帝,但上帝說他待的地方還沒準備好,要他返回人間。
  • 香港擁有一百年的殖民史,東西文化交匯,曾和很多文人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1974年,台灣詩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寫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後他有11年時間在港度過,這段時間是他的黃金創作期,沙田山居成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一貫訥言的傑斐遜先生偶然地去了,同樣偶然地,被約翰‧亞當斯提名,將這位年僅33歲的年輕律師拎出來,加入了以富蘭克林老人為首的寫作小組。這個小組的任務,是要起草一份宣揚議會主旨,且有理有據的文書,代表美國大陸議會向宗主國和全世界宣布:思來想去,美國獨立!
  • 沒有任何托馬斯·傑弗遜夫人的畫像留下來,根據零星的據說,她是一位性情活潑,少女感十足的女性。托瑪斯的妻子瑪莎和他感情甚篤,瑪莎歌聲曼妙,藝術修養極好,身為主婦,她為托瑪斯營造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庭氛圍,常常在托瑪斯拉琴的時候,她彈琴唱歌相和。
  •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這位人類歷史上的智者,卻在他親自奠基創建,並且為之服務了一生的國家,逐漸地被塑造成一個偽君子,一個言行不一致的種族歧視者,一個具備兩面性人格的複雜的偽君子。後世人還為他找出來一群黑皮膚的子孫後代,並且認為美國有一位黑皮膚的國母。
  • 司各特追溯歷史的文學敘事架起了溝通理解的橋梁,他對南北民族的差異有著極大的慈憫包容,反對任何一方的血腥暴力,前車之鑑,發人深省。
  • 七年戰爭中的喬治華盛頓,身為英軍司令的帳前助理,曾經在軍隊潰敗中,帶著戰友逃出戰場,長途奔徙中跑死了兩匹馬,追擊者在他背後頻頻發射子彈,其中四顆子彈擊穿了他的外套,戰友和上司在途中死去,然而,他本人卻安然無恙。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台灣民主自由
    蔣經國先生是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他知人善任,啟用一批優秀的官員,將台灣建設成一個經濟起飛的國家,成為當時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時他晚年也解除了種種的政治禁令,讓台灣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調統計,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認為他是最受到懷念,也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總統。
  • 而那位話都來不及說完,就被印地安人一斧頭劈死的軍官,曾對英軍聲稱自己是信使。殺死外交信使,和殺一個戰俘,是有本質差別的。這令華盛頓憂心忡忡,他在日記裡寫道:「我們可能會遭到相當大規模的攻擊」(we might be attacked by considerable forces),他預感到大事不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