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促成美法同盟的成功秘辛

文|文謙
font print 人氣: 940
【字號】    
   標籤: tags:

美英同宗同族,各有實業的科學家、莊園主、律師如富蘭克林、華盛頓、傑弗遜們如何走上美國獨立戰爭之路? 戰爭之初,在美國民兵對抗英國正規軍最為艱難之時,富蘭克林在英、法、西班牙各為其利、甚至特務環側時,如何促成1778年初《美法同盟條約》,為美國奠定道義和經濟援助?

「God will certainly reward virtue and punish vice here or hereafter.」
「神一定會善報美德並懲罰罪惡,若不在此生,則必在來世。」
--本傑明•富蘭克林

1760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登基後,決定為讓大英帝國帶來更多利益,對殖民地美國頒布了新的經濟與土地分配政策。美國人民對這些政策的不滿在其後十多年中與日俱增,在軍事衝突一次次發生後,家業有成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莊園主華盛頓、律師傑弗遜等實業家們從安靜的生活中走出來,為當地人民自由平等的權力,不知不覺走上了同曾深愛效忠過的英國陳情和抗爭之路。

讓美國陷入困境的英國稅法

1764年,英國首相喬治•葛蘭維爾所頒布的《食糖法》(Sugar Act)和《貨幣法案》(Currency Act)讓美國陷入了經濟困難。為此引起的抗議行動包括了對英國商品的聯合抵制,而美國居民也認為只有他們自己的議會,而非英國國會可以向他們課稅,於是出現了一句流行的口號:「沒有代表權則不能徵稅」。

1765年,英國國會通過的《印花稅法》(Stamp Act)要求所有殖民地的印刷品如法律文件、許可證、商業契約、報章、小冊子和紙牌等都要貼1分或50元不等的印花稅。

殖民地美國民眾紛紛發表反對該法案激烈的演講,斥責這一專制行為。由於當時富蘭克林的兒子威廉已經擔任了新澤西州的州長,當富蘭克林明白該法案將影響英美間的關係後,1766年2月13日,來到英國眾議院論述廢除《印花稅法案》的理由。幾星期後《印花稅法案》被廢除,美國人把富蘭克林視為英雄。

但是英國人和生活在美國的人們的衝突遠沒有結束。1767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唐森德法案》(Townshend Acts),對一些進口到殖民地的日常用品徵稅,包括玻璃、顏料、鉛、紙和茶。美國商人和市民聯合抵制 。1770年3月5日,英軍登陸,對著憤怒的波士頓居民開槍,打死五人,打傷六人,爆發波士頓屠殺事件(Boston Massacre)。此時, 富蘭克林看到了他的人生的另一主要意義。

精準全面 公正對待不同意見

身為科學家,富蘭克林有著嚴謹周全的思維和做事方式。蘇格蘭出版商威廉•斯特拉恩(William Strahan)寫信給律師大衛•霍爾 (David Hall),對富蘭克林的開明負責、服務公眾的工作態度在信中這樣描述:「但我們的朋友富蘭克林博士的勤勉刻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方式令人稱奇,他永不停歇的在與每一位議員溝通並努力打動他們,而這些議員們中的大部分人似乎一直對各殖民地的本質和後果無知到令人痛惜。首先,他會講出目前爭辯的重要性;緊接著,他會排除所有無關緊要的部分,直擊主題,將事情清晰全面地陳述出來;最後,他會回應各種各樣的反對之聲,無論反對者是出於對該事的全然無知、部分了解、還是想像中的解決問題的錯誤方案。」

“His way of working, which changed little in manner although it improved in efficiency during his eleven-year stay in Britain, was well described in a letter which William Strahan wrote to David Hall when the repeal of the Stamp Act was the issue. He says that he does not know how agents for the other Colonies work, before continuing: “But the Assiduity of our Friend Dr. Franklin is really astonishing. He is forever with one Member of Parliament or other (most of whom by the bye seem to have been deplorably ignorant with regard to the Nature and Consequence of the Colonies) endeavouring to impress them; first,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nt Dispute; then to state the Case clearly and fully, stripping it of every thing foreign to the main Point; and lastly, to answer Objections arising from either a total Ignorance, a partial Knowledge, or a wrong Conception option of the Matter. “--Ronald W. Clark著作
《Benjamin Franklin: A Biography》

「一 次又一次地這樣做,兩個月來一直持有那樣的得體和進退有度,我可以向你保證那絕非易事。但如此以來,當國會再次開會的時候,許多議員已被(富蘭克林)正確引導,因而就能在國會陳辯中精準而得體地傳達殖民地那些懷有善意的人們想說而沒地方去說的心聲。這是他在這樣的場合中能做的最必需也是最要緊的事。他做得如此卓有成效,我敢說他已給那些議題灑上了如此豐沛的真理之光,以至於如果立法院現在如果不(對印花稅法案)進行糾正,那就是他們沒有就該法案的真正價值而想去了解最充分最明晰的信息。與此同時,他也已經在公眾報紙中多次提示,在其中公開發表的信件中,對所有要求回答的或必須回答的問題給以答覆。他就是這樣孜孜以行,幾乎是不分晝夜。」

“To inforce this repeatedly, and with Propriety, in the Manner he has done for these two Months, I assure you is no easy Task. By this means, however, when the Parlt. reassembles, many Members will go into the House properly instructed, and be able to speak in the Debates with Precision and Propriety , which the Well-wishers of the Colonies have hitherto been unable to do. —This is the most necessary and essential Service he could possibly perform on this Occasion; and so effectually hath he done this, and I will venture to say, he hath thrown so much true Light upon the Subject, that if the Legislature doth not now give you ample Redress, it is not for want of the fullest and most distinct Information in respect to the real Merits of the Case. All this while, too, he hath been throwing out Hints in the Public Papers, and giving Answers to such Letters as have appeared in them, that required or deserved an Answer. In this Manner is he now employed, with very little Interruption Night and Day.”
--Ronald W. Clark著作
《Benjamin Franklin: A Biography》

兩百多年前,當遇到頑固、官僚、懶惰的舊貴族強權時,精準全面和公正處世的理念和素質,其言行的擴大也許就是實現自由民主的過程。今天,仍需告別專制強權走向文明秩序的人們也許更能理解美國開國之父們的艱難旅程。

科學家擔任駐法大使

富蘭克林赴任駐法大使時,因其科學家的名望得到了巴黎民眾廣泛的愛戴。他的樣貌印製在戒指上、 手鐲上甚至帽子和外套上。

但人們對科學家的擁戴和熱情,並不能帶來君王和政府對美國的支持。有消息傳來,西班牙國王拒絕了法國提議與美國結盟這一計畫,並宣布,西班牙認為沒有理由承認美國。

法國外交大臣弗爾仁尼(Vergennes)表示,因為西班牙的態度,法國政府目前尚不能有所作為。

住在帕西村(Passy)的富蘭克林把各方動靜都看在眼裡,雖然美國的戰況時好時憂,他不動聲色地等待時機。

智用間諜的通風報信

在兩本富蘭克林的傳記中,都指出並詳細描述過當時潛伏在他身邊的英國間諜班克羅夫特(Bancroft)。

每個星期,班克羅夫特提供秘密報告,這些情報用看不見的墨水寫在假情書的字裡行間。英國間諜首腦用特殊的化學洗滌液使文字再次可見。他把一個瓶子貼上字母附帶一個字符串,在每週二晚上9:30,丟在一個花園的樹下,英國大使館的信使將其取走。他為這些刺探情報之事,最初得到每年500英鎊,後被提升至1,000英鎊,他成為富蘭克林的美國代表團秘書。他還利用這些間諜津貼,在股市投資。

富蘭克林身邊的斯拉斯•迪安(Silas Deane)不時提醒富蘭克林,提醒他身邊有特務的存在。對此,富蘭克林曾這樣表明他的應對:「我長久以來一直恪守一個原則,這一原則使我免除了這樣做所 帶來的任何不便。簡而言之,此原則就是:當所想之事被公之於眾時,我也不會臉紅,所為之事都是特務們會明白和樂見的。當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能公正而誠實, 那麼人們對他知道的越多,他的聲望會越高越穩固。」

“I have long observed one rule which prevents any inconveniences from such practices. It is simply this: to be concerned in no affairs I should blush to have made public, and to do nothing but what spies may see and welcome. When a man’s actions are just and honorable, the more they are known, the more his reputation is increased and established.”
--Walter Isaacson 《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

促成《美法同盟條約》

英國的喬治三世一直不相信特務總管文特沃思(Wentworth)和班克羅夫特報告的美法結盟的可能性,直到薩拉托加戰役英軍吃了敗仗,才同意和美國和解的計畫。12月6日,文特沃思領受了試探富蘭克林立場的指令,向巴黎出發了。

在1778年的第一星期,富蘭克林開始了行動。他洩露給新聞界︰英國特使正在城裡,如果法國反應不快,他們可能會與美國人達到某協議,協議可能包括美國支持英國奪取法國在西印度群島的島嶼。他也同意文特沃斯於1月6日見面,雖然他讓後者承諾不會行使任何個人賄賂。

實際上,這次會談是富蘭克林計劃好的一盤棋中關鍵的一步。因為所選擇的時間是適宜的,法國政府已不能再考慮西班牙;地點也是適宜的,在美國使團的駐地;曾兩次拒絕和文特沃斯見面的富蘭克林將與其會談;會談持續進行了兩個小時之久,在任何局外人看來,在這樣長的時間裡,和英國密使足以談成許多問題。

這的確令法王和他的朝臣及政府極為不安,他們這時看到,美國即將倒向英國。就在富蘭克林和文特沃思會談的第二天,法王的參事會投票表決,贊成同美國簽訂條約、締結同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已有口諭,法國將簽訂條約。富蘭克林大功告成。

終於,法國方面走出了主動的一步。是富蘭克林利用了英國的間諜布成疑陣,迫使法國下了決心。刺探了那麼多情報的特務班克羅夫特在締結合約前這一段時期的通風報信,實際正為富蘭克林所用。

天鵝絨禮服

《美法同盟條約》條約於1778年2月6日 證實簽署。當晚在法國外交部,美國三位使節出場時,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富蘭克林身上,都奇怪在這樣隆重而值得慶賀的日子裡,他為什麼穿了這麼一件舊的天鵝絨禮服。迪安忍不住問富蘭克林。富蘭克林看看自己的這套衣服,告訴他說:「是個小小的報復。當年在英國樞密院時,韋德伯恩(Wedderburn)攻擊美國獨立戰爭,謾罵我時,我穿的就是這身衣服。」

簽署的《美法友好和通商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的內容大致是:法國將幫助美利堅合眾國取得獨立,美國則在法英之間爆發戰爭時幫助法國作戰;任何一方未得另外一方同意,不得單獨同英國合作;在貿易方面,法國和美國互為貿易最惠國,一般來說,兩國的港口向對方自由敞開。

這個消息傳回到美國時,舉國歡騰。美國的獨立戰爭從此得到法國作為盟友,勝利有了更多的保障。

法國君王給美國的王家認可

1778年3月20日,富蘭克林、迪安等乘坐的馬車駛過凡爾賽的路面, 停在王宮附近,一路上有許多民眾擠在路邊觀看,傳出「富蘭克林萬歲(Vive Franklin)」的歡呼。富蘭克林沒有佩劍,像他一貫的簡單風格一樣,身著棕色的天鵝絨衣服,穿著白襪,鼻樑上架著眼鏡,胳膊下夾著一頂白色的帽子, 一位女性來賓說到:「他在其他身著禮服盛裝、佩金綬帶的使節們中,卓爾不凡。」

另兩位使者穿著朝服。他們一行人走進王宮,由弗爾仁尼帶他們去晉見法國國王。在他們一路前行時,兩廊和接待廳裡的大臣們都朝他們觀望,注視著這個久聞其名、未曾睹面的美洲共和主義者。

當富蘭克林在中午走進國王的寢宮大廳時,路易十六剛剛在祈禱,他以法國王室的身分認證美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希望這有益於我們兩國福祉」。就他個人而言,「自從您光臨我的王國,我很欣賞您的言行。」(Louis XVI was in a posture of prayer. “I hope that this will be for the good of both nations,” he said, giving a royal imprimatur to America’s status as an independent nation. On a personal note, he added, “I am very satisfied with your conduct since you arrived in my kingdom.”)

富蘭克林的外交勝利幫助決定了美國獨立。耶魯歷史學家埃德蒙•摩根 (The Yale historian Edmund Morgan)稱其為「美國有史以來達到的最偉大外交勝利。」(the greatest diplomatic victory the United States has ever achieved),這是美國獨立戰爭最終勝利成為可能的一大關鍵。

美國獨立 歐洲各國合圍英國

1778年2月,美法締結同盟條約後,法國艦隊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國海岸,支援美國的獨立戰爭;1779年法國、西班牙結成聯盟,西班牙以法國同盟者的身分,在海上參加對英戰爭。為了對抗法西聯盟,英國採取海上封鎖政策,攔截中立國海上的船隻,於是北歐的丹麥、瑞典和俄國於1780年發動了「武裝中立」,歐洲其他國家普魯士、奧地利、葡萄牙和兩西西里也先後加入。

同時,荷蘭海上貿易的迅速發展,引起英國的不安。1780年,英國又對荷蘭宣戰。所有這些,使英國在對美國作戰的同時,還得派遣艦隊和兵力到北海、地中海、加勒比海、印度洋去抵禦法國、荷蘭、西班牙的襲擊。一時間,以美國獨立戰爭為契機,歐洲各國展開了一場維護或爭奪商業利益的戰爭,目標都指向英國。富蘭克林在這種有利的國際形勢下展開了多方面的外交活動。

富蘭克林實際還擔任了美國的海外財政官員。1776 年,法國和西班牙貸款200萬法郎援助美國;1777年,法國再度給予美國200萬法郎貸款;1778年美法結盟後,法國又將承諾到1782年為止、總額達1,800萬法郎的貸款中的第一批300萬撥付給美國。所有這些款項都得由富蘭克林向法國內閣申請,要知道這個內閣當時還承擔著法國向英國開戰的財政壓力。

巴黎美法和平條約

1783年9月3日於巴黎旁邊的凡爾賽,美國和英國為結束美國獨立戰爭而締結了和平條約,稱《巴黎條約》亦稱《巴黎和約》(Treaty of Paris (1783)),該和約的簽訂使美國獲得完全獨立。

1785年,富蘭克林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費城。1787年,華盛頓主持了制憲會議,美國憲法得以奠定。在1789年4月30日,華盛頓被選舉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之後的第二年,1790年4月17 日,富蘭克林辭世。

像是看到美利堅實現自由獨立後,大憲已定,三權分立,一系列奠定建國立國的天才體制即將得到神明祝福,以助在未來的重要歷史時刻兌現美國的使命,富蘭克林終可放下了傾其一生對合眾國的牽掛和奉獻,安然離去。

(參考文獻:富蘭克林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Walter Isaacson著作 《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 Ronald W. Clark著作
《Benjamin Franklin: A Biography》)

責任編輯:古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林南編譯報導)偽造貨幣不是一項輕鬆簡單的活﹐需要非常注重細節。亞利桑那州一男子偽造100美元鈔票﹐假鈔上有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圖片的完美形象﹐但水印人物卻是亞伯拉罕.林肯。
  • 由富蘭克林老人公寓中國書畫班、美國西畫班合作,日前在波士頓該公寓第二次聯合舉辦老人書畫作品展覽會﹐由辦公室負責人Mary Lou和波士頓書畫家黃鏡明、油畫家Hal 共同主持。約有五+位熱心人士和書畫愛好者觀賞。
  • 印刷學徒,後來成為作家、實業家、放風箏導電的科學家、避雷針的發明家,又成為美國郵政局長,外交家 。他就是美國建國元勳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他的一生像在是展現未來這個國家的人民引以為豪的性格,一位成功美國人想要具備特質的集大成者。
  • 曾有來到美國的中國人無限感慨說,美國的這群開國元勳(the Founding Fathers,又稱國父群),這樣的人出一個就不容易,而這地方居然一出就是一大群。參與決定1776年美國獨立的自然非等閒之輩,而不管是富蘭克林、華盛頓還是杰斐遜,如果稍加了解,就會清楚地看到,美利堅這些國父,自始至終都在維護道德、公義與自由。日前,美國在線雜誌「財政時報」(The Fiscal Times)對12位國父如數家珍。
  •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是美國的開國元勳之一,也是當代舉足輕重的作家、思想家、 科學家、發明家、郵政局長、外交家,而這些竟起步於印刷學徒工。順著他年少的足跡,於小事處見精神,其兩百多年前的思想和智慧於今讀來仍啟迪良多,本文整理多部傳記之細節,以益讀者。
  • 美國開國之父之一、發明家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創造了許多著名的卓越發明,最廣為人知的如他從天上引電,從無形到有形,發明避雷針。在他所有的發明中,最被忽視的是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能與貢獻:被富蘭克林自己聲稱「給予他最大的愉悅」的玻璃琴(Glass Armonica)。
  • 香港擁有一百年的殖民史,東西文化交匯,曾和很多文人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1974年,台灣詩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寫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後他有11年時間在港度過,這段時間是他的黃金創作期,沙田山居成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一貫訥言的傑斐遜先生偶然地去了,同樣偶然地,被約翰‧亞當斯提名,將這位年僅33歲的年輕律師拎出來,加入了以富蘭克林老人為首的寫作小組。這個小組的任務,是要起草一份宣揚議會主旨,且有理有據的文書,代表美國大陸議會向宗主國和全世界宣布:思來想去,美國獨立!
  • 沒有任何托馬斯·傑弗遜夫人的畫像留下來,根據零星的據說,她是一位性情活潑,少女感十足的女性。托瑪斯的妻子瑪莎和他感情甚篤,瑪莎歌聲曼妙,藝術修養極好,身為主婦,她為托瑪斯營造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庭氛圍,常常在托瑪斯拉琴的時候,她彈琴唱歌相和。
  •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這位人類歷史上的智者,卻在他親自奠基創建,並且為之服務了一生的國家,逐漸地被塑造成一個偽君子,一個言行不一致的種族歧視者,一個具備兩面性人格的複雜的偽君子。後世人還為他找出來一群黑皮膚的子孫後代,並且認為美國有一位黑皮膚的國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