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師不用數到3的秘密 (四)

營造孩子樂於親近的家
font print 人氣: 174
【字號】    
   標籤: tags: ,

作者: 麗莎.霍娃,瓊安.萊絲
譯者:莊绣雲

營造孩子樂於親近的家,讓他盡情揮灑多元創意

肯德基州老師派翠絲.麥克雷莉注意到,當大人踏進她的教室通常會說:「要是我能重新回到幼稚園,在這樣的教室上課該有多好。」

教室裡到處都使用原色(紅、黃、藍),儘管是以深藍為主要顏色。在教室中央,學生們坐在橢圓形的地毯上,前面放著一個白色柳條編織成的搖椅,教室四周還擺設著舒服的兒童椅,甚至還有一張孩童尺碼的活動躺椅。

「我相信不管是在學校或家裡,孩子都需要很多種座椅。」麥克雷莉老師解釋道。

學生作業用彩色衣夾從天花板上垂懸而下,上面寫著學生的名字,每個學生隨時都有公開展示出來的作業。教室裡包括家庭客廳區(那裡有很多漂亮的衣服、廚房用具、嬰兒床和洋娃娃、工具、玩具收銀機、電話等,還有很多東西),旁邊是個長長的書架,放著許多根據作者和興趣分類的書籍。還有一個寫字中心,以及裝有輪子的藝術中心,可以移到任何桌子上。牆壁上突出一個巨大的架子,分成兩個區域,一個主要放數學材料,另一個則是拼圖和遊戲。

「教室裡的每件東西都要讓孩子喜歡親近。」麥克雷莉老師說道。

尋找家裡的自然空間

在評估家裡的自然空間時,應該考量幾個最重要的問題:

□ 是否規劃出供孩子玩耍的區域?理想上,應該至少有一個公開的區域供孩子玩積木或其他「創造性」玩具,以及一、兩個較小的空間供想像力遊戲或安靜活動用。

□ 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用途嗎?即使你已經有個小的活動區域,在某方面也應該依功能區分:這裡是我們準備食物和進餐的地方,這裡是我們睡覺的地方,這裡是我們全家在一起聊天的地方;儘管依功能區分的空間會重疊,還是應該這樣做。

□ 是否給每個小孩自主的空間?這種空間可以是臥室,或臥室的一部分,甚至在客廳裡的地方,也應該區分一個可以讓孩子放鬆,並感覺是在屬於自己的地方。

你也應該思考一下,是否給孩子友善的或足以接受的空間,使孩子能夠輕易參與家庭生活的日常事務。在教室裡,從洗手槽到椅子等每樣東西都是兒童尺寸,在家裡這樣做就行不通了,不過卻可以做些小小的改變,使得孩子能在家裡輕易使用各種器具。例如,你可以這樣做:

• 在客廳和臥室裡:

‧ 在門廳的壁櫥上安裝大號的雙鈎(像是用在教室櫥櫃的那種),讓孩子可以輕易掛上他的夾克和書包。
‧ 在每個鈎子下面的地板上放籃子或箱子,用來裝帽子、手套,讓每個人的東西可分開置放。(如果空間不夠,利用有拉繩或拉鍊的網線袋用來貯藏和掛小的外套也很實用。)
‧ 使用較低的壁櫥桿子,方便讓孩子在他的壁櫥裡掛上及選擇自己的衣服。
‧ 在臥室門的背後安裝鈎子,供孩子掛上衣服或睡衣。
‧ 把玩具收藏在較低的架子上,或放在孩子自己拿得到的地方。
‧ 提供許多小格置物盒給孩子貯藏東西。

• 在廚房裡你可以:

‧ 放一張小凳子,讓孩子可以幫忙在水槽洗碗盤,或在流理台攪拌東西。
‧ 在較低的櫥櫃放打不破的餐具,這樣孩子就能獨自幫忙家人擺餐具。
‧ 允許孩子去較低的櫥櫃,拿木製湯匙和塑膠碗幫忙攪拌。
‧ 在清潔櫃裡放一組兒童尺寸的掃把。

• 在浴室裡:

‧ 擺張凳子有助於孩子能夠舒適地使用馬桶和洗手台。
‧ 櫥櫃或較低的毛巾桿較容易放置毛巾或浴巾。
‧ 家具設備降到孩子的高度,看看效果怎麼樣—孩子是否搆得到鈎子,能自己掛衣服?他能從自己衣櫥裡的桿子上拿下衣服嗎?不需要爬到架子上就能自己拿玩具嗎?

─ ─摘自:《幼教老師不用數到3的秘密》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好的幼教老師絕對不會走到一群正在做美勞作品的孩子那兒,說:「把東西收拾乾淨,好嗎?午餐時間到了。」但許多父母都可能這麼做......
  • 教養幼兒,如何做到輕鬆、從容不迫地呢?......
  • 在打掃時間,盡量保持好玩的氣氛。下指示前不要忘了養成彼此看著對方眼睛的習慣。你可以輕輕碰一下孩子的肩膀來引導他......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