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言:危機四伏的中國農業

人氣 265

【大紀元2015年12月31日訊】最近北京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接著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也談到,農業也面臨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三大問題。這表明中國農業潛伏的各種危機已經開始充分暴露。

首先是中國糧食安全隱患觸目驚心,糧食產量、庫存量、進口量、市場價格、生產成本、財政補貼、產品污染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從2004年至2014年,中國的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一連增」,10年之內糧食產量從4.30億噸增加到了6.02億噸,2015年預計將達到6.20億噸。但奇怪的是,在國內糧食產量和庫存量均創歷史新高,且庫容量嚴重不足的同時,對外糧食的進口量卻不斷增加。2012年中國進口的糧食就達到0.80億噸,據說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進口這麼多的糧食。

更加離奇的是,一方面國內各種農產品庫存大量積壓,另一方面進口的農產品品種卻不斷擴大,數量也在增加。除了進口糧食外,2012年還大量進口了棉花、白糖;到了2013年,就連豬、牛、羊肉都在進口;2014年在中國自產6億多噸糧食的前提下,進口糧食突破1.06億噸,再創歷史新高。若加上走私進口的糧食,國內三大主糧的進口量已經超過「入世」時規定的2,200萬噸配額水平。

如果從供給側角度來講,一方面,農產品中低端供給大量過剩,另一方面放心安全的農產品供給卻又明顯不足,優質農產品並不缺市場。目前中國玉米去庫存數量高達幾千萬甚至上億噸,即使在控制不增量的基礎上,也需要2-3年的消化時間,還將面臨質量降等甚至壞糧的風險。

在糧食庫存突破天量的同時,中國的糧食價格也達到了天價。因政府托市收購政策以及糧食收儲制度的不合理,加上農業生產成本以年均8%到9%快速上升,整個行業出現了「價格天花板」及「成本地板」的現象。

「價格天花板」主要表現為三個「倒掛」:即國內與國外價格倒掛;產區與銷區價格倒掛;原糧與成品糧價格倒掛。比如穀物,國內價格比國際價格高10-15%,也就是每噸比國際市場價格高600-800元,肉類的價格,更是國際肉類價格的兩倍。

「成本地板」則指化肥、農藥、農膜、種子過量使用和價格提升,以及土地流轉和勞動力價格上升,抵消種糧收益。

據統計,中國「三農」財政補貼已經接近中國加入WTO時承諾的不得超過產值8.5%的「黃線」。而超量的存儲規模也加重了財政負擔,靠政府補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已經走到盡頭。

另外,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也形成了一個怪圈,政府不允許東北種轉基因大豆,但同時又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再加上近年涉及糧食貪腐事件頻發,火災乃至糧倉碩鼠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其次,城鎮化圈地運動負面效應開始顯現,5年時間讓7,017萬人口脫貧難以實現。

隨著耕地面積的減少,人口紅利消失,農業收入在農民全部收入中的比例也日漸縮小。如果農業收入增長停滯不前,那麼對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的積極性,必將造成極其嚴峻的挑戰。

一是因國家儲備糧食、棉花、油料等主要農產品大量流拍滯銷,加上進口的嚴重衝擊,致使國家財政不堪負重。過去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而實行的最低收購價和臨時儲備將會逐步取消,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也將隨之降低。不僅農民的農業收入會減少,還會出現農民賣糧難或土地大量拋荒無人願耕種的困局。

二是由於國內糧食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業比較效益越來越低。據調查,去年每畝土地的淨收益是682元,比前年下降了2.4%,而各項農業服務的價格,卻提高了8-10%。農民在一畝土地上一年365天的收入,只要在外打工5-7天就能掙到。

三是因中國經濟下滑,產能過剩,外資出逃,出口銳減,沿海和內地大中城市出現工廠倒閉潮,從而導致農民外出就業壓力增大,務工收入大幅遞減,還會出現大規模的失業返鄉潮。

四是對於沒有任何社會福利保障的住城鎮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剝奪了他們的土地也就等於斷了他們生路和退路。因土地被低價徵收高價賣出後被趕進城鎮的農民,絕大多數只能靠擺地攤維持生計,但這唯一生存渠道又被城管給堵死,從而出現官民嚴重對立的社會矛盾。真正能夠在城鎮買房落戶的農民畢竟是少數。

因此,儘管中共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著力打破農民進城的種種體制障礙,讓他們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戶」。然而,近日四川省統計局對成都、綿陽等9個城市進城務工人員調查顯示,53.8%的受訪者不願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

再次,生態環境遭到空前毀滅性的破壞,導致農業的不可持續發展。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村基礎設施、農田水利建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等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成為制約農業規模效應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

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介紹,在1978年,我們每年使用化肥的總量在800萬噸,到2013年,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達到 5,900萬噸,農藥使用量達到180萬噸。而且這些化肥農藥,僅有30%被作物吸收,另外70%都通過土壤、地下水等進入了生態系統。我國北方廣泛使用的塑料地膜,每年回收的不到40%,剩下有100萬噸的地膜碎片留在了地裡。截至2013年,中國遭受中重度重金屬污染的土地,已經達到了5,000萬畝,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漏斗的有22萬平方公里,主要是在華北。

大躍進式的城鎮化運動,暴力血腥拆遷,斷子絕孫的經濟發展,既對中國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也造成了社會各種矛盾嚴重對立。如最近的深圳滑坡事件,霧霾紅色預警,以及癌症村、艾滋村等等災難,就是大自然對人類肆意破壞生態平衡的報復和懲罰。

總之,中國的農業經濟,由於體制弊端和政策干預,嚴重影響了市場規律發揮作用。長此以往,將危及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旦遭遇天災或爆發流行疾病,將會引發急劇的社會動盪!#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專家:中國肉食需求上升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30年代珍貴紀錄片 見證早期中國農業社會
中國糧食嚴重危機 三大主糧淨進口近二千萬噸
中共釋糧食危機信號 糧食安全岌岌可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