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台北中醫院院長:有捨有得 利益道德可共存

歐文奕馬來西亞吉隆坡

人氣 51

【大紀元2015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歐文奕馬來西亞吉隆坡報導)在商業世界裡,利益和道德是否必然對立?為了利益最大化,是否就必須犧牲商業道德?在台北中醫院的周韻生院長看來,這倒未必。

自古有道「醫者父母心」,身為一名醫者擔心病人與牽掛病人,就如同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態一樣。在現今的功利社會裏,擁有四十年行醫經驗的周院長還秉持著此種情懷服務社會。
免費或減費治療 回饋社會

從商要有商道,行醫也要有醫德。周韻生院長行醫四十年,一直都秉承持著不要太在意金錢以及慈善為懷的原則來經營台北中醫院。因此,他經常提供免費或減費治療給窮苦病人。他說,有一次恩惠之家老人院有一個老人來看病說:「醫生,我沒錢,你可以算我便宜點嗎?」 好心的周院長於是就算病人本錢。後來,此病人還帶來其他老人來看病,周院長都免費或減低費用幫他們治療。

「有錢並沒甚麼了不起,要對社會有貢獻才是真了不起。能夠回饋社會,幫助別人,生活才有質量。從小,爸爸就教導我別把錢看得太重,能夠幫就幫,有捨就有得。」周院長表示他做慈善已有多年,但從來不要求回報。」

有捨就有得

周院長相信捨與得之間存在著不可思議的聯繫:「因為我有過太多這樣的經驗了。」

他說,有一些他聘請的中醫師不大願意配合他的「貧寒病人收費減半」政策,他想出一個辦法:因為中醫院是和醫師分賬的,他決定自己部份的費用不收,全讓給中醫師,結果那位醫師的生意越做越差。周院長向醫師解釋:「我們必須要捨,才會得,決不會因為我們捨而真正失去甚麼。」後來醫師聽從周院長的話,改變做法。神奇的是,來找他的病人竟然漸漸增加了。

周院長還分享了他的一則親身經歷。幾十年前有個黑社會來收保護費,周院長心想他肯定是走投無路了,才會這樣做。周院長沒有惡言相向,反而善意地說:「給你二十元吃飯,好不好?」

幾十年後,院長的車在外爆車胎,在苦惱著要換車胎的時候,突然有人叫他:「你不認得我啦?我就是跟你收過保護費的那位黑社會。」他熱心幫忙周院長換車胎,還說自己已經洗心革面,不再干壞勾當了。對此,周院長表示:「有些壞人也是有良心的。就算壞人,我們也要善意對待。」

醫者要有醫德 為病人著想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他說,有個病人在之前去看西醫,被醫生一句話嚇跑了,最後來找周院長。原來此病人患有憂鬱症,跟醫生訴苦導致佔用時間,當時醫生病患很多,對憂鬱症病人嗆了一句:「好了,夠了,再多說我就多收你錢。」 醫生的話,當場把病人嚇得不敢多說。周院長說:「不管你平時做得多好,一句話就把你過去的付出付諸流水。病人對我說,這樣的醫生根本沒有醫德,就算付了錢的藥,他都不吃,寧可丟掉。」

「有人問我,為甚麼那麼多病人來找台北中醫院看病?」

身為醫者,最重要的是為病人著想。「我們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著想。我能夠幫他嗎?能夠幫他解決問題嗎?」周院長表示,要站在病人的立場想想,收費合不合理:「有賺就可以了,不需要賺太多。最重要是口碑好,病人就會來。台北中醫院口碑的建立,都是靠病人之間口耳相傳,病人就是活廣告。有捨就有得。我非常相信因果報應。行善對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

周院長還說身為醫者要耐心聆聽病人訴苦。「我們的耐心會讓病人感到很安心和舒服。然後才幫他把脈看診,告訴他病情。如果我們的語氣很有愛心和慈悲,藥還沒給,在心理上已經治療了三十巴仙,這叫治病先治心。」

身為醫者,周韻生以身作則,實踐了逐漸被遺忘了的「醫者父母心」古訓,更給社會帶來了絲絲的溫暖與愛。

(責任編輯:李茹嵐)

相關新聞
回饋故鄉 企業贊助紙風車演出
章閣:行善統治商業的趨勢
走過人生低潮 回饋社會當志工
商業大亨:真善忍對美國很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