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的故事

作者:皇甫蓉
font print 人氣: 73
【字號】    
   標籤: tags:

新年期間,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燒香祈福,上至國家政要,下至平民百姓,都想趁除舊迎新的佳節之際,祈得一年好福照。

回首看看走過的路,每一步也都像有序的教給人必要的禮節和修為。多年以前,看一本關於雍正王朝的歷史小說。書中有段故事印象深刻,雍正看到十三弟胤祥病重,心急火燎,一心要為胤祥祈福,請求上天為他賜福延壽。

這段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平生第一次知道了「祈福」一詞的存在。凡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事,可以通過虔誠禮拜上天神明,祈求庇護。也因為,雍正身為一代帝王,富有天下,有王權,有財富,有醫術高超的宮廷御醫,還有上等上好的藥材,但這些面對深陷沉痾的親王十三爺胤祥,都顯的無濟於事,一代帝王只有求助上蒼,挽救親王的生命。

這段經歷,在心裏銘刻了「祈福」二字,覺的這兩個字很美很祥瑞,能讓人敬心虔誠的禮拜上天,把心靈帶向更美的一面。

5年以前,族裡的一個叔父得了惡性的白血病,當時頗曉命理的家父,為叔父卜卦,卦象顯示叔父只有半年的壽命,家父不禁掩面失聲痛哭。當時心想,世事真是無常,剛才還好好的人,一轉眼已是病入膏肓。

記得小時寫暑假作業,一個填空題,一(?)希望。我不知就問叔父,叔父說:「當然是一(線)希望。」於是牢牢記好了,希望要用線來形容。命運很特別,當初教給我「一線希望」的叔父,他的一線希望又應該是甚麼?

於是想到了「祈福」。第一次做了平生從未做過的事,為叔父祈福。於是穿戴整潔,畢恭畢敬的坐在書桌前,恭恭敬敬的寫「福」、寫「佛」。人力卑微,心念微小,只想在有限的時節,為叔父盡一點微薄之力。

因為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對傳統的理念不抱任何質疑,只是盡心盡意盡力的做。我把寫下的字拍成照片,發給叔父,並寫了長長的一封信,叔父看到後說他很久沒有這麼感動過了。後來,母親說:「奇了奇了,你叔父的病轉成良性的了,現在病情已經穩定了。」

或許,這真的是巧合。在這巧合中,人的祈福之念是微不足道的,也是看不到的;而實際的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有目共睹的。在這巧合中,人們難以相信,微小的祈福之念,能夠達到的效果。當事實擺在眼前,我寧願相信上天的庇護和垂憐,能起到財富、權力和醫藥無法達到的功效。

每個人的經歷,在浪花翻飛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小小的浪花一朵。若人能以恭敬澄澈的心,靜靜的為他人祈福,祈得平安和康樂,何樂而不為?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傳統禮俗文化中,婚禮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大事,而婚禮一詞源自於中國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而得其名「昏禮」,而《禮記》注疏說:「婿曰婚,妻曰姻。婚以昏時來迎,女則因之而去,故名『婚姻』。」
  • 成湯原先居住亳地,葛地國君葛伯不祭祀天地,成湯派人去問,葛伯說沒有祭祀的牲畜,成湯派人送去牛羊,葛伯殺了吃肉也不祭祀。
  • 只要進一步細究我們生活中的習慣與用語,就會發現許多平凡的事物背後,都有歷史與文化的承傳。
  • 茶是自然的東西,周邊相應的東西都要自然,包括我們的內在,心裡帶著煩惱,泡的茶湯會好嗎?樹也是天地精華,在生命結束時,被利用成炭,供養它最後的能量。炭有一種力量叫遠紅外線,穿越壺、水到茶湯。
  •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被列為儒家經典之一。它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葉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在當時承擔著禮儀和教化的功能。從古以來,儒家經典所載修身齊家治國之道,無不以敬天為本,講敬天、事天、畏天、法天。
  • 從前,宋國有個人,好施仁義。他的祖宗三代,代代如此。有一天,他家中的黑牛,忽然生下了一頭白色的小牛犢。他感到很奇怪,前去向孔子請教。
  • 古人敬順天意,提出「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指通過探索推演宇宙、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從而使人明白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生存變化的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達到「與天地合其德」,使自己的行為絕不偏離正道。
  • 在聖誕節來臨之際,教宗方濟發表了聖誕賀詞。他勉勵人們把聖誕節轉變成為治療每個創傷、關心一切匱乏的良機,他同時譴責恐怖組織ISIS的暴行,敦促人們不要漠視它的存在。
  • Alex Almeida先生是一家商業諮詢公司的總裁。他和家人觀看了1月5日神韻巡迴藝術團在休斯頓瓊斯表演藝術劇院(Jones Hall)的第十場演出後非常開心。他認為神韻節目寓意深刻,充分體現了人類應當敬天知命這一永恆真理。
  • 每逢新年佳節,幾乎家家都要燒香祈福,敬拜神明,以祈求來年福星高照,鴻運當頭。於是,敬天祭祖,虔誠祝福,成為新年期間廣見的民俗風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