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傲慢與偏見的省思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188
【字號】    
   標籤: tags:

前些日子我到鞋坊修鞋,遇見一位女子前來換鞋。自詡製鞋達人、高姿態的老闆,用半嘲諷、半開玩笑的語氣數落對方不識貨,女子並不以為忤,但堅持更換另一個款式……

貨品取來,她卻無意試穿,因為那不是38號。老闆沒好氣的解釋:「每個款式楦頭都不一樣,聽我的準沒錯。」女子回應道:「可是我一向都穿38號呀!」眼看著達人面有慍色,就要發火了,我急忙插話道:「以自己的腳去感覺最實在,妳就試試看吧!」

不料,她竟然聽從了,接著,還問我關於鞋型、顏色方面的意見,更沒想到的是她也一一採納了。女子走後,老闆讚揚我有美學概念,還懂得做生意,我笑稱不敢當,就沒再多說什麼。其實,當下只想緩和氣氛、化解僵局,哪有多餘的心思或盤算。

然而,這個38號鞋的爭執,叫人聯想到「傲慢」與「偏見」兩個問題。它們常常理所當然的出現,而未被察覺,可能發生在別人的身上,也可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因此造成無謂的糾葛或衝突,豈可輕忽、漠視?

傲慢,是一種可怕但又不自知的毛病,它會嚴重地干擾自己,甚至傷害他人。這種心態通常是目空一切,瞧不起別人,內心志得意滿、沾沾自喜,從而產生驕矜、輕蔑的行事風格。其實,這樣的人很難交到真誠的朋友,也看不清真實的自己。

偏見,往往源於刻板印象。當我們過度依賴它時,很可能誤判局勢,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狀況一般,你做出的判斷可能是事實,也可能根本是一場誤會。偏見的結果:小則自己吃虧,大則誤人、誤事,不可不慎。

或許,「旁觀者清」,這一樁38號鞋的紛擾事件,是「傲慢」與「偏見」的相互對峙,我深受警惕,也有所收穫。不知當事人是否意識到,進而省思和修正?◇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文人把梅、蘭、竹、菊,尊稱為花中四君子。這四君子確實各具特色:梅,傲雪凌霜、高潔堅貞;蘭,空谷幽香、清逸典雅;竹,虛心有節、堅韌不拔;菊,冷豔清貞、花中隱士。
  • 「忠」與「恕」是人生最高境界。「忠」是盡己的意思,我們要忠於自己所認定的信心,一個信心滿滿的人,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正如思想之發為行動一樣。
  • 君子內在修身、外在達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盡量給予他人幫助。如儒家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家的懲惡揚善;佛家的教人向善、慈悲普度等,無不包含成人之美的思想境界。
  • 信是淮陰人,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王侯將相」一人全任,是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思想家,他為漢朝開國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然而在其雄才大略的心志下,還有著知恩必報的性格。
  • 就,後漢時浙江上虞人。曾任郡倉曹掾,後任光祿主事。
  • 人生在世孰能無求?有求是天性和本能,是與生俱來的。求功名利祿、求成功發達,人生之求,名堂太多,讓你應接不暇,永無止境;讓你求得太苦、求得太累。人生之求是一種刺激,是搏擊與沉浮,是真切地感受和生活體驗。
  • 在中國古代,「吾日三省吾身」是儒生為學為人的基本功夫。蘇格拉底說過:「我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無知。每一個成熟的人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的過錯,這個道理在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一個能經常反省自己的人必定具有高尚的人格,一個善於反省自己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優秀的民族。」
  • 羲之,字逸少,號澹齋,東晉時偉大書法家,後人稱為「書聖」。其字飄逸而端莊、真率而蘊藉,自然生姿,又給人以靜美之感,被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 蘇格拉底說過:「我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無知。每一個成熟的人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的過錯,這個道理在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一個能經常反省自己的人必定具有高尚的人格,一個善於反省自己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優秀的民族。」
  • 只靠「獨行俠」維持正義是不可行的;唯有凝結團體共識,了解合作互助的重要,一個團體才能擁有長久安定的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