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之害知多少

作者:陳竹月
font print 人氣: 611
【字號】    
   標籤: tags:

寒假研習,聽了一位教授對於電玩損害兒童的研究演講,深覺獲益良多。其中談到關於電玩對於腦部結構與孩童學習、情緒掌控破壞的證據,更令人悚然心驚。

電玩危害證據顯著

首先,這位教授提到許多「無差別殺人」的罪犯,遠自挪威殺人魔,近至鄭捷;都有電玩成癮的問題。表面上,他們只是喜歡打電玩;實際上,很可能是電玩導致腦部改變的病態結果。

從腦部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中有一個杏仁核,掌管恐懼、驚嚇等負面情緒;作用猶如車子油門,可使人快速應變。而前額葉就是車子煞車,有人又比喻成理性與良心。杏仁核很早就發育完全,前額葉卻要到25歲才能完全發育,需要不斷的練習與內省,方能完成神經串聯完成。人體的杏仁核功能,可使我們在危急時保住一命,但是杏仁核太過活躍時,就會產生負面、暴怒與敵意,如果沒有前額葉輔助,就會釀成悲劇。

研究發現電玩成癮的人腦活動,前額葉近乎停滯,最後逐漸萎縮;杏仁核卻作用活躍。這就像一個人情緒長期高漲,卻喪失理性一般的可怕。研究顯示:越早接觸電玩,越容易沉迷,而前腦的優先考慮、控制情緒功能就會受影響,容易導致幼稚和衝動的決定,間接引發暴力行為。這也說明了電玩風靡之下,校園亂象叢生、道德淪喪,而霸凌四起的結果。

電玩腦=老人失智腦

電玩對孩童的傷害,早在10年前,就有日本森昭雄與島隆太兩位教授的研究震驚世人:一群玩電玩10小時以上的青少年腦波測量狀態,竟然與老人失智症患者高度相似。研究顯示,每天玩2~7個小時電玩,即使沒有玩電玩時,前額葉也幾近停止狀態。書中描述:

「這樣的孩子平常都像是在發呆、集中力很低、常常忘記事情或東西、沒有時間觀念、不善於跟朋友交往,有經常不上學的傾向,學業成績多位於中下。而電玩型頭腦的人幾乎也知道自己有這些症狀。」對照每班幾乎都有幾個電玩成癮而症狀符合的同學,更令人心情沉重。

演講中,教授並分享一個調查電玩人士與未成癮人士對於電玩的評價調查,結果發現成癮的人咸認電玩危害甚鉅,負面觀感要超過未成癮的人士。教授以為數據有誤,重新調查一遍,結果依舊。這顯示沉迷電玩的人並非不知其害,或許更明其害,但就像長期輔導監獄毒犯的教授所言:「100個人有99個人戒毒都失敗,1個是死亡了。」他們的大腦已被綁架,除了用在電玩上,顯然無法再適應現實生活。

如何預防與治療

而今科技的發展,與其說為人類帶來幸福的生活,不如是說形成痛苦的煉獄。最後教授說,要改變這個現象,除了安排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動,家長一定要慎重管控孩子們家中上網與使用電玩的時間,不要以為他乖乖坐在那兒就放心了。

然而也要注意不能過度高壓,因為唯恐理性薄弱的孩子發生情緒暴走的悲劇,因此高度的關愛是絕對必要的,也建議家長輔導孩子以運動等健康方式取代電玩娛樂,切莫不要讓孩子活潑的靈性在稚嫩的青少年時期就被扼殺了!◇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8月1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3日電)整型外科專家說,兒童與青少年沉溺於電腦遊戲,有太多時間弓著背,出現所謂的「電玩背」(Gameboy Back)現象,導致受傷與脊椎側彎。
  •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普及,連帶出現文明病,14歲的小朋友,因為肩頸痠痛找醫師求助,荷蘭最新的研究也發現,8~18歲的小朋友,背痛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如果發現他們出現駝背、脊椎側彎的情況,就是俗稱的電玩背,嚴重的話,恐怕影響發育!
  • 紙風車劇團今年年度大戲「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搭著「三國故事」的熱潮,將於睽違2年的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演出。
  • 新加坡追蹤研究3000多名學童後發現,玩電玩的青少年較可能出現逞勇好鬥的思維和行為。
  • 一項最新的研究揭示,孩童重複玩暴力電玩的時候,就是在學習這種思考模式,當他們長大時,這種思考模式仍然跟隨著他們,進而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不管其年齡、性別或文化為何,這種影響都是一樣的。
  • 臺灣臺北捷運21日發生史上首宗車廂喋血案,造成4死24傷,穿著紅衣的凶手鄭捷父母向員警表示,兒子是個宅男,除上學外,幾乎都待在家裡,唯一的喜好是打電玩,類似喜歡玩殺人格鬥之類的遊戲,不知是否因此而做出傻事。
  • 美國研究發現,暴力電玩遊戲褒揚反社會角色,可能導致青少年玩家犯罪和沉溺於吸菸、酗酒等危險行為的風險攀高。
  • 本月初,臺灣高雄市一名32歲男子因在網咖連續打電玩3天,疑似心肌梗塞猝死。對此,英國研究電玩上癮的專家格里菲斯(Mark Griffiths)表示,從事任何活動過度都有害健康,打電玩也不例外,電玩愛好者必須了解這一點。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