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需花費芬蘭多少錢

李婉文芬蘭
font print 人氣: 27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5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婉文芬蘭報導)芬蘭國際流動中心(CIMO)日前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芬蘭大學中培養一個外國學生所需要的教育經費比在應用科技大學(polytechnic,低於大學一級的高等教育機構)培養一個外國學生要高;而僅就應用科技大學而言,培養外國學生需要的資金要低於芬蘭學生所需資金。

截至目前為止,在芬蘭高等學府學習的所有學生都免收學費。

由芬蘭政府提供資金,芬蘭國際流動中心展開了一項研究,目的是為了核算教育培養外國學生所需的大致資金。該研究的最讓人吃驚的發現就是,應用科技大學培養外國學生所需的資金比培養芬蘭學生所用到的資金要少,而芬蘭大學培養外國學生所需花費明顯高於芬蘭本土學生。研究人員還強調,他們所收集的數據並不能用於計算確切的花費。

芬蘭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經費按學生人頭計算的話,平均下來每個學生每年平均需7000歐元左右。芬蘭高校每年都有固定支出,該支出與學生人數並不相關。如果減去高校每年的固定支出之後,芬蘭大學培養每個學習學位的學生每年所需費用為2800歐元,而應用科技大學培養每個學生所需費用為2300歐元。

不同專業所需花費差異也很大。在大學中,最昂貴的是藝術專業,而花費經費最少的是社會學和人類學專業。技術類、商務以及自然科學類專業相比之下所需經費要稍微低於平均水平,即6000歐元(未減去固定支出)。這類專業也是在芬蘭的外國學生主要學習的專業。

在應用科技大學中,教育經費需求最大的專業是與文化、自然自選以及環境相關的專業。經費花銷最低的專業是商業和管理類專業,而這些專業也是在外國學生中最熱門的專業。外國學生學習比較多的專業還包括技術類和通信類專業,這兩門專業每年每個學生平均需要教育經費8000歐元(未減去固定支出)。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外國學生不僅僅花費芬蘭的教育經費,外國學生也給芬蘭帶來經濟上的好處。例如,有些外國學生可能從他們本國獲得獎學金或者助學金用於去國外留學。獎學金可能用於他們在芬蘭的生活。外國學生也會做兼職工作,同時在芬蘭納稅。國際流動中心的報告顯示,主要依靠助學金生活的外國學生對於芬蘭來說,是一項純收益。

責任編輯:林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女兒在北歐還沒上滿一年學,暑假就來了。
  • 今年,芬蘭有一、二萬租戶數月不交房租後,溜走了、消失了。這種情形不是發生在首都圈裡,而是出現在中小城市及北部地區裡。欠租不交的房客越來越多,與去年同期相比多了千戶以上,超過17,000戶租客欠下房租走人。計算下來,房東們的損失超過了4千1百萬歐元。
  • (大紀元記者赫宇芬蘭報導)芬蘭政府計劃在大學、專科院校對來自歐盟和歐洲經濟區外的學生收取學費。
  • 芬蘭新聞社STT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得出了現在全國高中生考試情況匯總,2012年至2014年高中預科平均考試成績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以下學校:Kotka svenska samskola、Hangö gymnasium和Katedralskolan i Åbo。而2014年(春季和秋季)高中預科平均考試成績最好的前三位的高中分別是:Kotka svenska samskola、Säkylän seudun lukio和Gymnasiet Svenska normallyceum。
  • 星期五的早上,剛在教室坐定,就聽見一雙高跟鞋輕輕叩擊著地面向教室裡進來了。回頭一看,呵,口語課老師隆重登場了。
  • 自2015年1月1日起生效的芬蘭新學前教育法規定,所有的兒童在上小學之前,家長需為孩子安排學前班教育。
  • 據芬蘭媒體報導,芬蘭教育部將削減2.6億歐元的教育經費預算,此舉將導致一些規模較小的高中面臨關閉。雖然政府削減教育經費是出於提高高中教育效率的目的,但是一些城市的高中生已對此進行抗議,芬蘭議會也有政黨表示希望在議會就此問題進行討論。
  • 本屆芬蘭政府極具雄心推出的社會醫療改革方案未能通過。圍繞該改革方案,芬蘭政府、各政府部門以及各地方市政未能在有關憲法的關鍵問題上達成一致。在4月份的議會選舉前,議會將休會,社會醫療改革方案問題最後留給了下屆政府。
  • 日前,數百芬蘭大學生走上赫爾辛基市中心街頭,抗議芬蘭議會初步通過將學生補助限定在只供一個學位的提案。就在抗議進行中時,多名議會議員收回對此提案的支持,學生抗議人群得到此消息時,以歡呼聲對此表示歡迎。
  • 為因應時代的變遷,芬蘭的教育制度將出現重大改革,亦即廢除傳統上以歷史、數學等學科來授課的方法,而改為依據主題或重大事件來教學。目前這套新的教育制度正在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試行,未來將推廣至全國各地的學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