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快樂的遊戲 訓練孩子專注力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279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4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孩子的注意都是由興趣先開始的,如果孩子沒有興趣支撐,那麼很難長期持續對某樣事物的注意。所以,家長如果希望孩子能具備長期保持注意力的能力,從小培養與保護孩子的興趣是不容忽視的。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5~7歲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為15分鐘,7~10歲兒童為20分鐘。年齡越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的時間越長,反之年齡越小則越容易受到干擾。父母可利用孩子喜歡遊戲的特點,寓教於樂,通過各種遊戲,訓練孩子的專注能力。

孩子的注意力訓練包括耳、眼、口、心、手等,讓各個器官動起來。下面介紹幾個訓練方法。

一、耳

家長讀下列短文,孩子認真聽,當聽到一個「一」字就用筆在紙上打畫一橫,家長讀完後統計「一」字的個數,直到孩子記錄的個數與短文中「一」的個數相同為止。

範文:有一小鳥,它的家搭在最高的樹枝上,它的羽毛還未豐滿,不能要飛,每日只在家裏嘰嘰地叫著,和兩隻老鳥說著話兒,他們都是覺得非常的快樂。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兩個老鳥都找食物去了。一看見火紅的太陽,它們又害怕了,因為太陽太大了,它們又看見一棵樹上的一片好大的樹葉,樹葉上又有站著一隻小鳥,正在吃害蟲,害蟲吃了很多樹葉,讓大樹不能長大,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每一棵樹都產生氧氣,讓我們每一個人呼吸。這時老鳥馬上飛過去,與小鳥一起吃害蟲,吃得飽飽的,並為民除害。

二、眼

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黑桃5、梅花4、紅桃9,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4,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梅花4在哪兒。如果她猜對了,就算贏,兩人輪換做遊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

三、耳和手

家長用適當的速度連續念出一些詞語。每念一個詞語,孩子認真聽,當聽到電器就馬上舉起右手;當聽到學習用品就馬上舉起左手。例如:凳子課桌洗衣機籃球電視機自行車書包電冰箱作業本葡空調電風扇電話機被子杯子鋼筆手機籃球羽毛球打火機飛機刀劍。

四、口、耳、心並用

這種遊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參加,那就更好了。為了敘述的方便,現以三人為例,方法是:

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語言來開動「火車」。如,父親是深圳站,母親是上海站,孩子當作北京站。父拍手喊:「深圳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父拍手喊:「北京開」,於是,當北京站的兒子要立即接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兒子拍手喊:「上海開」。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火車」開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

這種遊戲由於要做到口、耳、心並用,因此能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也鍛練了思維快速反應能力。由於這種遊戲氣氛活躍、有趣,孩子玩起來,樂此不疲。這樣即訓練了孩子的專注力,又有利於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于孩子們的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和大人們相比,他們的活動量大,可是能夠把注意力集中起來的時間卻非常短暫。正因為孩子們具有這樣的一些特點,有時候就很難區分,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到底是發育過程中正常的“注意力不集中”,還是病態的“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在孩子還不滿5周歲以前的這一段時間,要對這兩种“注意力不集中”加以區分,就顯得更加困難。
  •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時間至多也只有15分鐘,1—2歲的孩子自然更短,最多不會超過3分鐘。

  • 【大紀元9月10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紐西蘭研究指出,孩子一天只要看兩個小時以上的電視,到了少年期,就會注意力不足。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會跟著孩子一輩子。
  • 【大紀元7月7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據統計,大約每十個學齡兒童就有一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分心以及寫作業不專心等情形,影響在學校學習的表現,心理師表示,家長可以試著規定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提高學童成就感,飲食則多鼓勵兒童吃蛋白質、維生素與蔬果等,都是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 父母希望孩子能「專心」,這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才能加以教導。
  • 自尊運動,就是對孩子所做的每件事給予口頭甚至實質的獎勵,以表揚他們的智力及能力。不過,斯坦福大學教授、社會和發展心理學家Carol Dweck卻表示,所謂的自尊運動,其實是在暗暗破壞孩子們的自尊。
  • 歲末年終,又是送禮和感恩的季節。許多父母已籌劃著給孩子的禮物或節日派對。但如果可以將禮物轉化為另一種「給予」,讓孩子知道,他們也能成為「聖誕老人」,把溫暖的心意、禮物傳給需要的人。父母利用節日,讓孩子學會珍惜和分享,或許會讓聖誕節更有意義。
  • 孩子犯了錯就要承擔責任。但為了讓處罰合理,就需要瞭解孩子犯錯是有意還是無意,年齡尚小的孩子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嗎?他腦子中的是非、對錯是甚麼樣的?因此即使孩子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也要控制好情緒。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大聲斥責,要冷靜、謹慎地導正孩子不當的行為。
  • (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研究表明:孩子可以學到所讀的10%、聽到的20%、看到的30%……但是,他們通過教授別人的方式學到的東西則多達95%。家長們是否發現,當你們居高臨下地教導孩子讀書時,孩子總是坐不住,聽不進去?有沒有想過換個位置,讓孩子當老師,家長當學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