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首屆殘障人遊行 見識獨特紐約人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這是一個不一樣的人群。有的坐著輪椅,卻打扮得光鮮;有的身材矮小,卻驕傲地揚著頭,舉著「小美國人」的橫幅;還有的看不出和常人有任何不同,可他們或者是腦損傷患者,或者是聽力喪失的人……不管他們是誰,曾經有過怎樣的不幸,他們的臉上都帶著自信的微笑。7月12日,紐約舉行首屆「殘障人驕傲遊行」(Disability Pride NYC),紀念「美國殘障人法案」通過25週年。市長白思豪在遊行前向到場的數千人宣布,7月是紐約的「殘障人月」。紐約是全美第一個帶頭提倡殘障人權利的城市。7月里紐約市將舉辦一系列活動,提高社會對殘障人的認識——他們是獨特的紐約人,他們同樣能為城市做貢獻。

殘障人不是少數族群」

手拄著枴杖的伊莉莎白‧阿克賽爾(Elisabeth Axel)7個星期前在自家樓道里滑倒,造成骨折。她以自己為例對記者說:「殘障人不是少數族群,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加入進來成為其中一員。」伊莉莎白是盲人福利組織「超越視覺的藝術」(Art Beyond Sight)的首席執行官。她說:在1987年,當她的身為藝術家的祖母失去視力時,她發現紐約市竟然沒有為盲人服務的場所。那麼多美妙的博物館、豐富的文化作品不能為盲人所欣賞,她感到自己必須為此做點什麼。於是她成立了一個盲人能夠「參觀」的藝術館。伊莉莎白說:「這個遊行是人性的慶祝會!我們每一個個體都為此驕傲,我們是紐約這樣多元社會的一員,我們可以為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超越視覺的藝術」首席執行官伊莉莎白·阿克賽。(施萍/大紀元)

嘉妮絲‧林茨(Janice Schacter Lintz)有一個聽力缺失的女兒。她在幫助女兒戰勝困難獲得資訊的過程中,建立了世界上唯一一個致力於大範圍幫助失聰人士的組織「聽力通道計劃」(Hearing Access Program)。目前她已經和60個世界大公司、娛樂組織、政府機關和交通部門合作,讓他們建立了聾人通道。她對記者說:「美國10%的人口、4000萬人有聽力問題;65歲以上的老人35%受聽力喪失之苦。今天是紐約市為失聰人士創造條件的時候了,而我正在改變世界。」

「我們是獨特的人」

遊行隊伍中的很多人打出「我們不是沒有能力,我們是有不同的能力」、「我們可以工作,可以貢獻」、「我們不是外星人」、「我們是獨特的人」等牌子。

米特蘇亞(Jun Mitsuya)是一個13歲男孩的父親。他帶著孩子來參加遊行。他向記者強調:「自閉症不是病,他們只是獨特的人,其他人能幹的事情他們都能幹。」

蘇珊‧李(Susan Lee)是個學醫的大學生。她在2009年一次醫療事故中不幸損傷了大腦,導致了她肌肉無力、感覺衰退,視覺障礙和頭痛等多重後遺症。她現在一週只能工作8小時,在一個商店做營業員。就這樣她還受到歧視,她的經理勸說她辭職。她希望身體好起來,能夠繼續工作。

威廉姆斯(Antoinette-Marie Williams)是個高大的黑人婦女。她坐在紅色的輪椅上,她稱之為「我的紅色法拉利」,「因為它的速度象法拉利一樣快!」威廉姆斯因病大腦受傷,失去了對四肢的控制。她說,她的組織「大門敞開」(Doors Wide Open)正在努力讓五個區所有的飯店都開設輪椅通道。

7月12日紐約殘障人遊行。(施萍/大紀元)

7月12日紐約殘障人遊行。(施萍/大紀元)

華裔參與「殘障人」權益活動

遊行隊伍中也有華人的面孔,那是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組織的隊伍。行政總監陳作舟介紹說,華埠商改區(BID)將於7月26日在歷史古街勿街舉辦活動,慶祝殘障法25週年紀念日。他想藉此活動讓紐約人關注華埠、到訪華埠。陳作舟說:「以前紐約的人行橫道上沒有輪椅通道,現在幾乎都有了。我們華埠人口越來越老化,50%的60歲以上老人都需要輪椅等工具,華埠的場所街道也需要建設輪椅通道。」

陳作舟(左一)和華埠BID義工參加遊行。(施萍/大紀元)

昨天的遊行從曼哈頓的麥迪遜廣場公園出發,沿著百老匯街一直到聯合廣場公園。包括市長白思豪、曼哈頓區長布魯爾等多位政要、市議員及紐約市致力於殘障人事業的人士參加了遊行,還有近百組織到場支持殘障人。

責任編輯:鐘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