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股災凸顯香港金融中心優勢

人氣 4

【大紀元2015年0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玲浦綜合報導)中共連番救市措施,雖然讓大跌三週的大陸股市上週四(9日)起止血反彈,不過多個外媒近日發表評論,一致認為救市帶來副作用,正反映內地未準備好推行自由市場,相反,香港面對股災表現冷靜,凸顯香港股市的可靠、透明和安全。

路透在題為《中國市場爆破凸顯香港金融中心的光環》的報導稱,中國股市過去四周的震盪,反襯出香港仍是在風雨中屹立不倒的燈塔。中國多管齊下救市,更加凸顯香港對想參與中國市場的投資者來說,是更可靠、透明和安全的市場。

報導指,相比於內地,香港在法制環境、自由市場政策和司法體系等各方面,都較有優勢。經過今次的股災之後,上海及深圳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計劃,將會被推後幾年。而中國的救市政策,亦證明內地未準備好讓市場自由運行。

報導又引述香港全明星投資基金創始人季衛東指,過去數週內地的情況,為所有人敲響了警鐘,同時令的香港市場重獲光環:「法制、機構投資者基礎以及政府對市場較少的干預是香港相對於上海的關鍵優勢。」

香港在中國市場動盪中看到曙光

彭博專欄作家William Pesek亦撰寫評論文章,大讚香港當局冷靜在面對今次的股災中,向北京展示了一個成熟和開放的經濟體系應該如何運作。

評論指出,樂觀的人認為在1997年香港回歸後,北京可以在新聞自由、人權及市場透明度等各方面倣傚香港。但事實上,中國至今仍不斷出現連日股災,內地連番出招暴力救市,相反,香港面對股災表現冷靜,更加突顯香港金融市場自由、透明的一大優勢。

英國《金融時報》同樣形容「香港在中國市場動盪中看到曙光」。報導指出,北京對股災作出恐慌的反應,更顯出香港金融市場的開放性,以及更為穩健的監管體系。

香港制度優勢 成金融中心生存因由

時事評論員黎則奮早前在信報專欄發表文章,也表示大陸股災凸顯香港制度優勢。

報導稱,香港股市有一半股票是國企、紅籌,連同與大陸事務有關的企業和中資控制的三、四線股,至少七成股票會受大陸股市拖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股票市場完全開放,資金出入自由,不受限制,不會胡亂停牌停市,其優點亦是其缺點。缺點就是每每成為提款機,大陸大戶不能在內地股市沽貨套現救急,便只能沽港股,相信日後本港的豪宅,亦會因大款沽貨套現而暴跌。

報導又表示,港股始終有見底之一日,因為自由市場必定有買有賣,本港優質股尤其是業務以香港和海外為主的藍籌勢必率先大幅反彈,說明香港擁有的自由與法治和可以做到的,大陸政經體制不改革,永遠也沒有,也做不到。這亦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唯一有可以繼續生存的因由,港人能不珍而重之嗎?

A股納入MSCI機會減

另外,中國股市的動盪,可能也會影響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早前表示,大批股份停版或停牌的機制可能對外資公司信心帶來影響,相信對A股納入MSCI指數會有一定影響。

責任編輯:蔡恆

相關新聞
日股收紅 聚焦希臘紓困協議談判
中國股市週二下跌 反彈宣告失敗
投資人觀望希臘 歐洲主要股市小漲
中國股市不如賭場 外資撤離削減442億元股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