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明開路的7位外國帝王

西方文明重要奠基者愷撒大帝(下)英雄折戟

舒原
font print 人氣: 109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舒原綜合報導)【按語】7月13日是愷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前44)誕辰紀念日。近日,以愷撒遇刺為題材的莎翁名劇在多倫多拉開新一季的序幕,而康奈爾大學歷史系主任的「愷撒之死」講座也於22日在校內開講。愷撒雖然從未稱帝,卻被視作「無冕之皇」以至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其開疆拓土的戰功和政績,給後世留下了很多傳奇;雖然他的軍事大權獨攬曾招來貴族元老們的不滿;一旦梳理其生平,就會看到愷撒得以成就基業的種種異質,除了仁慈、大度與慷慨,更包括勇敢、信心、忍耐與鎮靜。

2000多年前,愷撒征服了環地中海地區,作為才幹卓絕的軍事統帥留下英名,他的戰略與戰術是軍事史的重要部分,被後世西方很多將領(包括拿破崙)效仿。生活在羅馬共和時代末期的他雖實現了軍事專制,但他在任的時期,通過保護平民權益、限制權貴的改革,成為羅馬史上最開明的時期。其對人民的安撫政策平復了戰爭創傷,平息了社會衝突,為其身後存世近1500年的空前強盛的羅馬帝國奠定了基石。幾百年後,正是在羅馬帝國,基督教被合法化,得到廣泛傳揚。由此,愷撒不但常被視為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更被很多史學家視為西方文明的重要奠基者。

西方文明重要奠基者愷撒大帝(上)崛起之路
西方文明重要奠基者愷撒大帝(中)戰功與仁政
(續上篇)

遇刺始末

然而,就在愷撒成為終身獨裁官之時,他的生命只剩下一個月。由於莎翁名劇《裘力斯‧愷撒》,愷撒大帝的遇刺成為史上最著名的暗殺事件。

雖然愷撒的強幹、開明、仁慈和慷慨為他贏得了民心,但由於改共和為集權,招致了固守傳統的貴族派的不滿和忿恨。為了恢復失去的權力,他們密謀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的元老院會議上刺殺愷撒,六十多人中,為首的是卡西烏斯、布魯圖斯和德基摩斯。

數月中,不斷有異象出現,向愷撒暗示他將被殺;體格健壯的他也時常突然暈倒、夜裡做惡夢;且占卜師斯普林納明確提醒他,要他「當心3月15日(The Idle of March)」。而愷撒還是蔑視了災異,於當日5時左右被勸往元老院,沒有衛隊相隨。斯普林納告誡他:「3月15日來是的確來了,但是仍未過去。」途中,愷撒收到一張揭發陰謀的紙條,但沒有馬上展讀。

在元老院就座時,陰謀者圍攏過來。一人走到愷撒身邊,好像要問甚麼,卻趁勢抓住他的托加袍。愷撒的頸部先被刺中,隨之八面受敵。他被刺中23刀(只有一刀致命)。有人傳說,看到義子布魯圖斯撲向他時,他用希臘語說了一句:「吾兒,亦有汝焉?」就倒在龐培的塑像下,死時55歲。

英國畫家威廉霍爾姆斯蘇利文描繪了莎翁名劇《裘力斯‧愷撒》第三幕第一場的場面:愷撒發現義子布魯圖斯是行刺者之一,說道:「吾兒,亦有汝焉?」

康奈爾大學教授巴里‧施特勞斯(Barry Strauss)在新著《愷撒之死》(The Death of Caesar)中提出,這是一起精心策劃的准軍事行動。密謀者還掌控了很多角鬥士,以防愷撒的盟友復仇。三個主謀中,德基摩斯是愷撒的隨從、手下大將和終生的朋友,真正背叛愷撒的其實是他。

意大利畫家卡穆奇尼作《愷撒之死》(局部),1798年,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美術館藏。(公共領域)

愷撒死後,人們為他在馬爾斯原野上舉行了盛大葬禮,唱了從巴庫維烏斯的《武器的辯駁》中選出的一句話:「我救這些人是為了讓他們可以謀害我嗎?」執政官安東尼命傳令官宣讀了元老院的決議:立即授予愷撒以一切神和人的榮譽。在公眾悲悼的高潮中,許多外籍人也按照各自的習俗成群地圍著痛哭哀悼,尤其是被愷撒賦予了信仰自由的猶太人,甚至連續幾夜群集焚屍場哀悼。

愷撒死後被尊為「神聖的尤利烏斯」,龐培議事廳從此被封閉,3月15日則定為「弒父日」,元老院永不得在這天集會。

2012年10月,西班牙考古學家發現,今天羅馬的銀塔廣場就是愷撒遇刺的龐貝議事廳的確切地點。(GABRIEL BOUYS/AFP/GettyImages)

據記載,刺殺愷撒的人中,幾乎沒有活過三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並死於非命:有的死於海難,有的死於戰爭,有的則用行刺的匕首自盡。

愷撒前一年訂立的遺囑中,指定姐姐的三個孫子為繼承人:其中屋大維被指定為自己的家庭成員,給予3/4財產,並傳以自己的名字「愷撒」;參與刺殺的布魯圖斯被列為第二順位繼承人;他還把台伯河的花園留給人民公用,並贈予每個公民300銅幣。

歷史評價

愷撒的遇刺成為羅馬共和國的轉折點。此前,刺客們取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然而,他們低估了愷撒的軍隊,屋大維和其他愷撒部將隨後占領了羅馬。刺客們一心想保住的共和國,終於還是成為羅馬帝國。

愷撒大帝的甥孫屋大維(奧古斯都‧愷撒)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維基百科)

四十多年後,耶穌降生。基督徒雖然被迫害了300多年,但帝國東西分治後,西羅馬帝國很快在476年覆亡;隨著羅馬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信仰合法化,東羅馬帝國(自稱羅馬帝國,後世也稱拜占庭帝國)卻存續了千餘年,羅馬從異教文化轉至基督教文化,西方文明的基石由此奠定。

就愷撒個人而言,其領軍征戰幾十年,指揮的幾十個戰役大都能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其威猛的戰略和戰術,為後世的拿破崙等西方統帥所傚法,在羅馬和世界史上留下英名。後世羅馬帝國不少君主和副帝,以及德意志帝國及俄羅斯帝國君主,都以「愷撒」作為皇帝稱號。

同時,愷撒大帝個人的語言和文學造詣也受到後世推崇,其戰爭回憶錄《高盧戰記》、《內戰記》等,被史學家西塞羅評價為「簡捷明瞭而又不失優美,沒有演說術的堂皇詞句的裝飾」,是後世人學習拉丁文的必讀書。同時,青年愷撒在控告多拉貝拉之後,就被公認為羅馬最傑出的辯護人之一。西塞羅認為,愷撒的演說辭不僅優美、明白,而且雄渾、甚至是高貴。

延伸閱讀:走近愷撒

本文的最後編選《羅馬十二帝王傳》中關於愷撒的記述,將使我們進一步看到其極不尋常的品質——愷撒大帝能成就帝國基業,與此密不可分。(以下據張明竹、王乃新、蔣平譯本,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改寫。)

《愷撒與將士》,法國學院派畫家讓—萊昂‧傑羅姆作,約1863年,私人收藏。(www.artrenewal.org,公共領域)

一、他精通武器和騎術,具有難以置信的耐力。行軍中他走在隊伍前面,有時騎馬,但更多的是步行。他以驚人的速度長途行軍,他乘坐僱來的四輪大車,一天100羅里(合149公里)。遇到河流擋道,他便游過去或用充氣牛皮筏子渡過去。因此,經常出現這樣的結果:他派出的信使還未到達而他已先到了。

二、他有過人的勇敢。在沒有察明地形的情況下,他從不率領軍隊走易設埋伏的道路或渡海。可是,當聽到自己駐日耳曼的軍隊被圍困的消息時,他化裝成一個高盧人,穿過敵人崗哨來到自己的軍隊中。他作戰不僅按預定的計劃進行,也伺機行事,他常常在行軍結束時立即投入戰鬥,有時在極端惡劣的天氣裡,出其不意。勝負難分之際,他總是派出騎兵,自己一馬當先,以此提高步兵堅守陣地的決心,打消他們逃跑的念頭。他也會親自攔住每個逃兵的退路,單獨恢復軍隊秩序。

三、他騎的馬也與眾不同,四蹄頗像人腳,蹄張開時像人的腳趾。這匹馬在他住的地方出生。占卜者預言它的主人將統治世界。

四、他的鎮定毫不遜色。他擊潰龐培軍隊後,全軍被派往亞細亞。他自己正乘一隻小客船渡海時,突然碰上敵黨的10隻武裝兵船。他非但未逃,反倒靠過去並勸降。對方既降,愷撒收其為部下。

五、愷撒對士兵只看他們的勇敢,他對他們同樣嚴格,同樣和藹。在有敵情時,他才會讓他們枕戈待命,或發起突然行軍。在大會上他親熱地稱他們為「戰友」,他讓士兵們穿華貴的戎裝,給他們鑲嵌金銀的武器。將領不幸陣亡時,他曾不理髮、不修面,直到向敵人報了仇為止。

愷撒以此為自己贏得了士兵的最高忠誠和最大勇敢。內戰開始後,每個軍團的百夫長都自願拿出積蓄裝備騎兵,所有的士兵不要口糧和薪餉為他效勞,較富者照料較貧者。在漫長的戰爭期間,沒有一個人離隊。許多人被俘後,雖然敵人答應,如果他們願意為反對愷撒而戰,便可饒了他們性命,然而他們拒絕這種條件。

六、早在年輕時,他對依附者就表現出熱心和可以信賴;他對待朋友總是體貼關懷。友人陪他穿越茂密叢林時病倒,他把唯一有遮蔽的地方讓對方住,自己睡在露天。掌權之後他把自己的某些出身卑微的朋友提拔到最高的職位上。當別人譴責他這樣做時,他直截了當地答覆道,如果強盜和殺人犯保護過他的榮譽,他也將以同樣的崇高職位報答他們。

七、另一方面,他對人的敵意也不是那麼不可改變,一有機會他就樂於捐棄前嫌。對曾發表過十分尖刻的演說反對他的人,他日後能支持其競選執政官;寫過侮辱他的短詩的詩人們,一旦有悔意,他能主動寫信和解或設宴款待,與詩人的父親也不曾中斷交往。

八、甚至在復仇時愷撒也是天性十分仁慈的。前文提及,他雖然懲治奇里乞亞海盗們,却厭惡殘酷,將他們先處決再釘上十字架;在家人陳述了其妻子通姦的全部真情的情況下,他卻對法庭說,自己沒有證據。他當初帶病躲避蘇拉時,有人曾再三在夜裡堵截過他,一筆賄賂才使這人沒把他交給蘇拉,他掌權後卻從未傷害此人。愷撒的一個奴隸曾向愷撒的敵人保證毒死他,愷撒也只把此人處死,沒有折磨他。

九、他的克制和仁慈還表現在:當龐培宣布那些不拿起武器保衛共和國的人為敵人時,愷撒卻宣布說,那些保持中立不參加任何派別的人是自己的朋友。對那些譭謗他名譽的人,他只想公開警告他們,都採取了善意的寬容態度。**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7月13日是愷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前44)誕辰紀念日。近日,以愷撒遇刺為題材的莎翁名劇在多倫多拉開新一季的序幕,而康奈爾大學歷史系主任的「愷撒之死」講座也於22日在校內開講。愷撒雖然從未稱帝,卻被視作「無冕之皇」以至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其開疆拓土的戰功和政績,給後世留下了很多傳奇;雖然他的軍事獨裁曾招來貴族元老們的仇恨;一旦梳理其生平,你就會看到愷撒得以成就基業的種種異質,除了仁慈、大度與慷慨,更包括勇敢、信心、忍耐與鎮靜。
  • 據記載,行至高盧行省的界河——盧比孔河畔,愷撒對進退猶豫不決。這時突然出現一個魁偉俊秀的神奇人物,坐在那裏吹蘆笛;跑過去聽他吹笛的人中,有幾個號手。這位奇人猛然奪過一把號角跳進河中,吹響嘹亮的戰鬥號角,並向對岸撲去。愷撒明白這是「神的信號」,果斷指揮軍隊前進。
  • 台灣民主自由
    蔣經國先生是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他知人善任,啟用一批優秀的官員,將台灣建設成一個經濟起飛的國家,成為當時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時他晚年也解除了種種的政治禁令,讓台灣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調統計,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認為他是最受到懷念,也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總統。
  • 歷史上的今天,林肯:失身草莽良亦寇,一朝稱王賊亦雄。天地黑白早有定,是非成敗轉頭空。獨立自由血鑄就,想拿走就拿走?不中!
  • 蔣介石是近代知名的領導者,大多數人普遍以為他是一位冷酷的軍事強人,其實檢視他的日記與過去侍衛的回憶錄,可發現許多他個人在私底下與人熱情互動、為人設想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在他「車遊」期間最為多見,而「車遊」則是他個人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
  • 西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向北京,這一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關鍵時刻,湖南名士唐才常與革命黨領袖孫中山都在此年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活動,然而這些起義事件最後都以失敗收場,這一年也是革命黨人普遍感到最為低潮的一年,然而孫中山並不氣餒,本文將述說他在惠州起義前後的小故事…...
  • 上海市,不單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自民初以來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同時它也是中國近代革命家孫中山駐足居留最久的地方之一。
  •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不僅是20世紀叱咤風雲的政治領袖,而且是激勵人心的一流演說家、榮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悠然自得的業餘畫家。其是非功過雖有不少爭議,但這位在至暗時刻發出雄壯獅吼的前首相仍被民眾選為「最偉大的英國人」。其危難歲月卓越的領導力,至今仍為英美政要們欽佩稱道。
  • 在浩瀚的歷史洪流中,東西方都很少有英雄人物能夠像成吉思汗和亞歷山大大帝那樣脫穎而出,震古鑠今。亞歷山大(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和第一位大汗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都有著史無前例的征服世界的壯舉。但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對各自神的信仰以及對新文化知識的熱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