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開復補修死亡學分 生命不是只追求名利

人氣: 19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7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前微軟全球副總裁、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在罹患「淋巴癌第四期」,面臨死亡後,開始省思「世事無常,生命有限。」「我終於放下熱愛的工作,回到臺灣接受治療,被迫補修死亡學分。」

他因名利而失去初衷,虔誠祈求上蒼痛改前非

李開復出版新書《我修的死亡學分》,日前在臺北晶華酒店舉行新書發表會,分享他生一場大病後對生命的領悟。2013年9月,李開復在微博公開他罹癌的消息。當時擔任創新工場董事長與執行長的他正準備積極幫助年輕人創業,卻因為「淋巴癌第四期」讓一切停擺。

人在世俗裡面很容易陷入現實世界裡面,他因長期的壓力與對工作的投入而忽略身體的警訊。經過人生的重擊與嚴峻的一年,李開復對自己、對人生有新的反省,發現他早已因名利而失去初衷。李開復說:「我們每個人都要臨死才會想到這樣的事情嗎?」

面對死亡,李開復也從迷惑、憤怒,轉而平和接受,將癌症視為朋友。他反省自己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是把人生最精華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他虔誠祈求上蒼:「拜託再給我一次機會,只要讓這場病趕快過去,我絕對痛改前非,盡力彌補……。」

「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

李開復事業成就一帆風順,他26歲時,博士論文就得到《紐約時報》半版報導,被全美資訊工程學排名第一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MU)破格授予教職;之後投效蘋果、微軟及Google都快速得到拔擢,擔任當時華人最高階的職務;他還曾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年度百大風雲人物。

「一帆風順的人生履歷,讓我的驕傲悄悄滋長,」他提到,理工科培養出來的思維模式,包括因果邏輯、結果導向和一切以量化判斷……,讓他在追求效率時變得冷漠無情。「我是走在一條頗為正確的道路上,但是,過度的名聲卻讓我的中心軸偏了」。

他省思,國學大師錢穆先生送給父親的條幅「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一直掛在客廳,跟隨他飄洋過海,又跟著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彷彿父親的耳提面命,隨時在身邊叮嚀、提醒。但是,「我居然充耳不聞,因為我打從心裡是『有求』的,最要命的是,我還自認『無求』!」

李開復喜歡被熱情的粉絲簇擁著,喜歡一打開電腦就看見蜂擁而至的回應……。他反省,「所以,我做的許多事,其實是有條件的,我算計著各種成本,衡量成敗得失;我並沒有為所當為,隨緣去做我做得到、而且我也想做的事。」

「循著這個線索追溯我的所有『偏差行為』」,他發現自己太在意別人怎麼看他了!他想要把自己塑造成某一種可以留存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這個心態,說好聽是「愛惜羽毛」,其實就是愛面子、好名。

這場病後他覺悟,他不認為再過50年,這個世界還有人會記得他,他也不在乎是不是還有人記得,因為那都不重要了!「我現在最在意的是,我能不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我的溫暖、善意?我是不是能夠不分愚智優劣、毫無差別的對待每一個跟我有緣相見的人?」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新書《我修的死亡學分》昨天發表,李開復表示得了癌症後體認到應該多花時間陪母親、老婆與女兒。(鍾元/大紀元)

學會感恩

「要把『驕傲』從我的根性中一點一點拔除,很重要的一個功課,就是學會感恩。」李開復表示,因為唯有感恩,才能把盤踞在他心裡的「自我重要感」鬆開,讓自己走下高台,走入人群,跟大家融成一體。

李開復學會感恩疾病之後,他就不再質問「為什麼是我?」當心中那種隨著強烈的自我意識而來的抗拒之心漸漸軟化,他開始自問:「為什麼不是我?」他發現,癌症之前,人人平等;而他,脫掉了過去的所有光環、頭銜,他不過就是一個肉眼凡胎的普通人。

他還發現,「感恩」有幾個層次,第一層是想到親人對他這麼好,他好感激!第二層是「我怎麼沒有回報?」這是做人應有的態度,不懂得回報就沒有良心了。第三個層次是主動付出關心和愛,最後是付出之後不求回報。

學會感恩,讓他從內心感受到平和與愛。他說,這種愛,來自於親人、朋友之間的關懷,也來自於跟萬物、跟眾生的一體感。他體悟,人所有的缺陷,都是在趨向圓滿的過程之中;就像佛教徒所相信的;不斷輪迴的人生,就是來學習有朝一日可以像佛一樣成為覺悟的人。

他表示,既然相信每一個人都跟他一樣在繼續成長中,那麼,對於過去曾經傷害他、打擊他的人,他不僅寬恕他們,也感恩他們。因為他們是在不夠完滿、不夠成熟的狀態下,可能因為內心還有恐懼、還有很多慾望,所以做出了傷害別人的行為。他也希望他們早日脫離恐懼的威脅,讓自己更趨圓滿。

相信神的存在

李開復在微博上發佈:「我並不是虔誠的教徒,但我相信神的存在,因為我相信世界的奧妙,不是科學可以完全解釋的。我相信與一些人的緣分和那種信任,不是友情、親情可以解釋的,我相信善有善報。我相信我們所有的遭遇,必有其道理。」

他愈來愈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絕非偶然,親人、夫妻、子女的緣分也必有此生來世的因果,似乎我們是相約了來到這個世界,一起完成一個夢想,或是共同學習某一項功課。」

2015年5月他得到母校CMU頒贈榮譽博士學位,並獲邀對畢業生致詞,他特別提醒學弟妹們:「你們有責任做出明智抉擇,在技術的選擇上,要致力於能把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技術,而不能僅僅局限於先進或很酷。」

「在工作的選擇上,要選擇能拯救生命的工作,而不是破壞生命的工作;要選擇強化人類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人類的工作。選老闆時,要選擇有大愛之人,而不是貪婪小人;要選擇想幫助世界的善人,而不是想征服世界戾氣之人。」他希望大家能夠思考:他們是否憑著良心做每件事?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世界是否會更好?

記者會中他表示,出版新書所提到的死亡學分,一共有7個。他領悟到健康無價、萬事都有理由、珍惜緣分、學習如何生活、經得住誘惑、人人平等,以及人生究竟是為什麼。他衷心企盼讀者從中有所收穫,不用補修死亡學分,就能明白什麼是自己最該追尋的,能夠自我實現,擁有理想的人生。

現在的他敞開了自己,自由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緣分,寧可跟一群年輕人見面分享經驗,拒絕了跟一群話不投機的大老闆同桌吃飯。別人想破頭也無法理解他怎麼願意花時間在一件全然看不到利益的事,他心裡卻很清楚,「當我不再斤斤計較付出時,才能獲得最真誠的人情互動」。

責任編輯:蘇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