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裡的味道

作者:于京揚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出門在外,最想吃的,還是家裏的紅燒肉。

小時候在家中,每當嘴饞時候,媽媽就會備好一斤五花肉,做出色澤艷麗,誘人的紅燒肉給我吃。每次,媽媽都是晚上開鍋,燙煮生肉,炒糖,煸炒上色,燉煮……直到屋裡漸漸飄滿了肉香。深夜,望著爐子上蓋著蓋兒的一鍋肉,我總是經不住饞蟲的「勾引」,跑去廚房,拿小碗夾兩塊,吧嗒吧嗒品嚐起來。那一塊塊五花肉,肥油早就被燉了出來,色澤紅潤如玉石,包裹著富有層次的滋味,甜糯可口,囫圇吞下。

那時候,家裏紅燒肉的味道早已成為經典。讀書辛苦,時常需要熬夜,很多個深夜,奮筆疾書。放下試卷,我常常愛去砂鍋裡夾兩塊解饞,那時也顧不得諸多健康的飲食規律。媽媽做的噴香的肉,陪伴自己度過了許多枯瘦的夜晚。

後來,出國留學,忽然間和家人相隔萬里。除了電話裡報平安,那碗裡一塊塊紅彤彤,油汪汪的紅燒肉,才是我想家時候最生動、最真實的滋味。

於是,我自己開伙,買來超市的豬肉,努力回憶她爐子前的步驟。折騰了許久,肉出鍋後,和當年的甜糯比起來,倒也差不太多;只是要想找回從前深夜裡滿口的驚喜,似乎成了奢望。再夾一塊送入嘴裡,細細嚼,慢慢咽,我能品出的是糖炒糊了,還是燉肉的時候水多了,或者是火大了。可不管好吃與否,我總得把盤裡的肉拌著諸多感受一併嚥下。當記憶裡總留存著一些「童年的味道」,長大後的許多努力,充其量是朝它靠近,卻很難抵達。

確有一絲難過。

蘇東坡的一首打油詩,《豬肉頌》云: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居士身貶黃州,頹唐終日,卻在生活上自得其樂,落得物美價賤的好豬肉,更驚奇的,這就是聲名遠播「東坡肉」的起源。

文火慢煮,飽食自如,才是爐灶前應該有的姿態啊。

小時候圍著廚房裡的爸媽,他們有意無意中教會我的技能,終於變成我離鄉背井時生存的必需;他們做事的態度,更是我前方路上的參照;而那些童年裡平常不過的,深夜裡飄來的香味,卻是今後越來越難找回的美好。

爸媽的愛不在嘴上,在碗裡的味道。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遛狗不見狗,狗繩提在手,見繩不見手,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的臉」……這樣遮天蔽日的場景近日出現在大陸25個省市地區。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均出現了今年入冬以來範圍最大的中度到重度且持續時間長的陰霾。如上海從12月1日開始出現陰霾,6日PM2.5平均值更是持續爆表。很多學生出現喉嚨痛症狀,需要打吊滴,一些居民反映空氣中還有異常的味道,有律師稱猶如生活在「人間地獄」。
  • 瑞典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能聞出疾病的味道,以判斷某人是否生病,特別是當其被細菌攻擊而導致免疫系統特別活躍時。這項能力使人們能避開生病的人,以保持自身的健康。
  • 王維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他的詩風也隨著人生的經歷、佛法修煉的領悟而變化。前期的詩,詩人青春年少,正值盛唐時節,多是反映現實生活;後期國家動 亂,隱居之意萌生,多是反映忘情山水田園,離世絕塵的願望。
  • 環顧週遭的親朋好友,包括自己在內,大多經常處在緊張、忙碌之中......
  • 一次學炒菜,是在讀高中時。當時自以為區區一把不到30公分的鍋鏟,何難之有?不就是大火快炒即可上桌。可是看似容易,當我如法炮製地學著母親翻炒時,鍋鏟怎就不聽使喚的?只好給自己找個台階說:“其實也沒什麼訣竅,就是多加練習嘛!”
  • 欲得正體豎排書籍久矣,然大陸簡體充斥,正體書殊不可得。吾每逛書店,則四顧 尋覓,每每悵然而回。嘗求諸台港,亦難以成就。
  • 中西方均有關於月亮的傳說,夜空中靜靜懸掛的月亮,對人類來說,既神秘又令人嚮往。人類也一直沒有停止對月球俄探索,參加美國宇航局阿波羅登月計劃,漫步月球的宇航員則擁有地球上大多數人沒有的獨特體驗——他們聞過月球的味道,那是一種不尋常、但可以識別的氣味,即火藥的味道
  • 在曼哈頓的韓國街有一家日式餐廳──Hana Michi。Hana Michi是日語「花之道」的意思。正如其名,整個餐廳的裝潢都以粉色櫻花為主題,走在落櫻繽紛的地板上,四周恬靜而富有田園氣息,好像走進了美麗的花園,清新、自然,令人心情舒暢……能夠營造如此雅緻而又有獨特風格的餐廳主人,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 華人對面的鍾愛可謂源遠流長。世界上最早的面源於東漢的中國;涼麵出現於唐,元有了可久存的掛麵;明出現了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山西的刀削麵…… 麵條口感爽滑,製作簡單,後來非常流行。因製作和調味不同,有上千個品種,其中武漢熱乾麵、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面、蘭州拉麵、四川擔擔麵並稱為「中國五大麵條」。 強大的飲食文化隨著與各國的交往、通商被帶到海外。唐時,日本出現拉麵、烏冬面、蕎麥麵等;朝鮮有了冷麵、泡菜麵、海鮮麵;台灣有擔仔麵和紅燒牛肉麵;東南亞地區在明朝始有麵出現。使得面成為亞洲地區的主食之一。 華人對麵食的喜愛和依賴一直延續至今,尤其身在異鄉,對與道地中華麵更是充滿了無盡的嚮往和思念。
  • (大紀元記者怡舒編譯報導)在上個世紀80年代,移民美國的亞裔人士並不多,一些生長在遠離本族裔社區的移民,會時不時前往本族裔聚集地旅行,購買食品衣服,探訪朋友。尋找「家」的味道,經常是亞裔旅行者追求的體驗之一,這些移民也成為最早一批「文化歷史遺產旅遊」的顧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