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已進入結構性通縮

人氣 50

【大紀元2015年07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了結構性通縮,一般來講通縮將造成企業利潤減少,個人預期收入降低,宏觀經濟悲觀衰退等效應。

據自由亞洲電台7月6日報導,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中國目前已經進入結構性通縮。這與中國目前貨幣超發有人擔心通脹風險恰恰相反。

中國廣州經濟學家黨愛民6日表示,中國近年放出一百多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遠遠超過中國經濟規模,但貨幣超發不能簡單地等於通脹,中國有錢消費的群體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消費慾望,這些人錢再多也不會去增加多大消費。這也是為甚麼在中國儘管現在貨幣多,儲蓄多,但消費上不去。另一方面,中國的窮人儘管還沒有滿足自己的消費,想消費但沒有錢,因為他們的消費受收入不足的制約。

黨愛民認為:「中國的確發行了天量的貨幣,但轉化成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部分卻不多,很有限。現在老說中國實體經濟不行,其原因就是這個消費不振。中國有錢消費的人消費相對飽和,渴望消費的人又沒錢消費,通縮必然發生。」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認為,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繼續下行。這種走緩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經濟自發的增長動力不足。內需不足主要體現在投資不足,而投資不足最主要體現在於房地產開發的投資增速乏力。

該研究中心認為中國已進入結構性通縮。

今年年初就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已經陷入了結構性通縮,這些經濟學者通過投資減少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持續在低位徘徊等經濟數據確認中國陷入通縮,只不過中共官方不承認而已。

中共為了應對經濟增速繼續下行,投資不足,加大了基建投資的審批。在今年5月份和6月10日的40天內共審批了6,000億元的基建項目。

據《新京報》報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共發改委提出並組織實施了信息電網油氣網絡、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運輸、健康養老服務、能源礦產資源保障等七大類重大工程包。截至今年5月底,七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1個項目、33個專項,累計完成投資3.1萬億元。而這個時間幾乎和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時間相吻合。

原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教授6日表示,中共在經濟不好時增加政府支出,建設公共工程是在沿用傳統的凱恩斯主義的做法。他說:凱恩斯主義在很多國家實施過,留下很強的後遺症,使一些發展中國家在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經濟沒辦法繼續增長,教訓深刻。凱因斯主義是一劑猛藥,採用時要慎重。中共政府已多次採用,只是將名詞改動了一下。當然,凱恩斯主義不是不可以用,它的作用只是短期的,長期是有危害的。

資料顯示通貨緊縮意味著消費者購買力增加,持續下去會導致債務負擔加重,企業投資收益下降,消費者消極消費,國家經濟可能陷入價格下降與經濟衰退相互影響、惡性循環的嚴峻局面。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2015年四大負面因素 中國經濟形勢嚴峻
財經人士:大陸經濟已經陷入通縮
中國2月份經濟持續萎縮 央行顯通縮憂慮
大陸通縮危機加重  人行再度減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