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山僑民哥倫布公園「燒花衣」

黃曆七月鬼門開 四邑老移民唐人街推民俗「唱戲做節」

人氣: 1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8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8月16日為黃曆七月初三,距離「盂蘭節」還有一個多禮拜,一群臺山籍老華僑及算命仙等華埠街坊,昨天已率先在華埠哥倫布公園舉行「燒花衣」活動,從上午11點至下午5點,用臺山話唱戲,為生者求福,為死者超渡。眾多街坊不顧酷熱天氣,搬來小板凳、舉著太陽傘,坐在公園內欣賞。

上午11時,哥倫布公園空地上,燭光香火,煙霧繚繞,拜祭的市民在忙碌。公園一側紅紙貼出的各家各戶自發捐款的名單,足有上千戶之多,祭祖的花衣及地府錢,在地上攤了一大堆,加上火鴨、燒豬燒雞和生果,讓祖宗有充足的盤纏上路。

按臺山人習慣,七月初七是七仙女下凡的日子,初六要先做「落仙」(乞巧節),拜祭品通常有香燭、金銀冥幣、溪錢、芽菜等,生果常用時令水果,當天還有搭台唱戲活動,給祖先及無主孤魂等先人與街坊帶來娛樂。平日在公園里拉二胡的廖錫銘介紹,由於初六是週三,就改在週日先做一個大的,週三再做一個小的。

昨天在簡易戲臺前,數名算命婆婆穿上自製的亮麗服裝,手拿扇子及簡單道具,用臺山語唱戲。有唱有和,沒有事先排練,全靠即興發揮,幾個小時唱下來,直讓人佩服老婆婆們不但能記住這麼多臺詞戲文,而且聲如洪鐘。

從上午11點至下午5點,用臺山話唱戲,為生者求福,為死者超渡。(蔡溶/大紀元)

從上午11點至下午5點,用臺山話唱戲,為生者求福,為死者超渡。(蔡溶/大紀元)

據介紹,「落仙」有天上仙女下落凡間之意,通過神婆唱誦「木魚」、「賣雞」、「禾樓歌」等臺山民歌,教人奉慈孝親做孝子,行善感恩做好人。

平日在華埠哥倫布公園為人看相的王婆婆告訴記者,盂蘭節在家鄉是一大節日,臺山的農村在「七月七」、「七月十五」期間,「落仙」、「捨衣」等鬼月祭祖和超度活動,村村舉辦,戶戶進行,各家各戶大擺筵席,為祖宗送行,不止臺山,四邑的習俗都差不多。

她說,移民到紐約的臺山人,也把這種風俗帶到唐人街,大家合力舉辦,但求心意,以發揚這項廣東祭祖習俗,也祝願9·11死難者靈魂得到安息。

活動吸引了眾多街坊不顧酷熱天氣,搬來小板凳、舉著太陽傘,坐在公園內欣賞。(蔡溶/大紀元)

燒花衣和盂蘭節

盂蘭節又稱盂蘭盆會,起源於傳說中目犍連尊者依釋迦牟尼佛開示,設盆齋僧,助使其母脫離餓鬼道的典故。

相傳每年黃曆七月十四日,鬼門關大開,俗稱「鬼節」。傳說中說,由黃曆七月初一起,地府中所有的無主孤魂全部被釋放,可在人間徘徊一個月,接受人們的祭祀,直到七月三十日,鬼門關會再度關閉,鬼節的節期亦就此結束。七月又稱之為鬼月。道教稱為「中元節」,是赦免亡魂罪的節日。

「燒花衣」,意為給祖先送上新衣服,好讓祖先穿起新衣服去看戲,俗謂「公婆睇會」。在做節之前,各家各戶都買回一疊或幾疊花紙,一張張捲成圓紙筒,謂之「花衣」,然後分紮成幾扎。燒花衣那天,必宰雞鴨祭祀,燒紅、黃、藍、白、紫五色紙和銀寶紙(如圖),作為供奉祖先的衣服和錢財。除敬奉自家祖先外,還到屋外燒衣拜祭那些無主孤魂,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以示善心。

責任編輯:鐘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