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寬恕 厚德感化奸民

作者:魏風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南北朝到隋朝時期的梁彥光,曾擔任岐州刺史。岐州的風俗質樸,梁彥光用不擾民的方式治理,百姓安居,政績被評為天下第一。他轉任相州刺史時,仍用在岐州的寬仁之政治理。

誰知相州的居民很雜,民風粗俗,人多狡詐,作了歌謠說梁彥光不能理政。皇上聽說了譴責他。梁彥光竟被免職在相州待罪,被相州的居民起外號、肆意侮辱。一年多後,梁彥光被派去當趙州刺史。梁彥光請求再到相州上任,改變當地的不良風俗。

相州的狡猾之徒聽說梁彥光自請來此地,沒有不嗤笑的。梁彥光到任後,揭露奸詐狡猾之徒的私密事,如同神明那樣準確。狡猾之徒沒有不逃走的,全境大為震駭。

梁彥光沒有對相州的百姓展開報復,而是用厚德教化他們。

當初,北齊滅亡後,讀書人大多遷移到關內,只留下樂戶、商販之家。因此,世道人情險惡狡詐,妄起謠言、扳倒官員的事無奇不有。梁彥光打算革除當地的弊端,就用自己俸祿,聘請學者,在每個鄉里設立學堂,推行教育,不是聖哲書不教授。

他親自考學生,有勤學的學生,設宴時,讓他享受和官員並排坐在堂上的榮耀; 有好諍訟、懶惰、遊手好閒的,就讓他坐在庭中,只給他用草蓆做的座位。於是人人都爭著向上、學好,相州風俗大改。

有個叫「焦通」的人愛酗酒、對老人失禮,被堂弟狀告。梁彥光沒有治他的罪,把他帶到州裡的學堂,讓他觀看聖賢的故事。焦通感悟,羞愧得無地自容,後來改過自新成為善人。相州的小吏和百姓感歎喜悅,相州就沒有諍訟的事了。

資料來源︰《北史.卷八十六.列傳第七十四.循吏》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摯友易得,錚友難求;摯友比估計者多,錚友比想像的少。原因很簡單:摯友有時講利害,錚友卻重道義、辨善惡,講的正直、無私的話;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
  • 元之因喝酒過度醉死,三天後竟活過來了,告訴人們他去了和神國!
  • 相傳當時有一位叫婉無義的人,將二十五弦瑟送給自己的兩個女兒,卻沒想到女兒們每天為了彈瑟爭執不休,後來竟將瑟爭破成兩片,便將其中一片十三條弦給了姐姐,另一片十二條弦給了妹妹,秦始皇得知這件事,就把分裂後的樂器叫做「箏」。
  • 北宋的錢若水,為人有器識能斷大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了他在任同州推官(即知州的僚屬和助手)時,頂著上司的壓力平息冤案的事情。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