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心臟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 降低金屬支架風險

廖素貞雲林

人氣: 20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心臟血管疾病為國人非常普遍的問題,不管是以胸痛、喘或急性心肌梗塞表現,在診斷和治療上都是非常重要而且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最新一代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drug 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近幾年正廣泛應用於心血管患者。

斗六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陳柏偉醫師表示,最新一代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drug 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在2014年7月正式於台灣上市,以多乳酸聚合物為原料製造,原料是人體內常見的物質,對身體無害,在置入9個月後支撐能力開始下降,3年後便會完全分解,針對冠狀動脈狹窄的治療,只需要支撐6個月即已經達到足夠的效果。也就是說,最新型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在一開始的時間完成支撐血管的任務之後,即會逐漸吸收分解,將長期置入金屬支架可能潛在的風險降到最低,讓血管恢復原來的彈性。

陳醫師說明,目前常用的金屬支架分成裸金屬支架與塗藥支架兩種。金屬支架對身體來說是外來物,有可能會引發組織增生反應,塗藥支架的藥物讓附近組織不再增生,雖然可以將再狹窄率降到 4%~5%,但長期下來相對也有可能會造成慢性發炎,冠狀血管也較為無法保持因應生理狀況而自行調整的彈性。

陳醫師表示,冠狀動脈的介入史可以追溯至1977年,當時單純只有施行氣球擴張術,並沒有支架的置入。第一個冠狀動脈人體支架的置入則於1986年,相較於氣球擴張,置放金屬支架可將再狹窄比例由40~50% 降低至20%~30%。至於藥物塗層支架則於1999年問世,藉由藥物塗層的方式將支架再狹窄的比例降到10%以下。在現行的裸金屬支架與塗藥支架兩種選擇之外,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將有機會為心血管患者開創另一條道路!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