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領袖蔣介石》第十一章——浴火重生(上)

《抗日領袖蔣介石》連載(38)南岳軍事會議

作者:袁定華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第四節 薛伯陵長沙展軍威

一、開創抗戰新局的南岳軍事會議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以來,一心妄想速戰速决,自以爲用三月時間必能征服中國。不承想蔣介石委員長却採用了一條以弱克强「持久抗戰」的戰略政略方針,先把倭寇從華北拖到上海,再從上海拖到徐州,繼而拖向武漢。徐州會戰在臺兒莊,敢死隊首挫日軍皇威,打破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武漢會戰,萬家嶺倒八字口袋陣將日本鬼子裝入其內,狠狠一擊,再給日本皇軍以教訓。三大戰役打下來,已是五個「三個月」過去了,中國,中華民族仍舊是威武不屈,巋然不動,日寇「三月亡華」的狂言,遂成爲天下笑柄。

這時的日本侵略者,其邪惡的本性雖無絲毫變化,强大的軍事力量尚未受根本性挫傷,但也出現了一時之間力所不及的狀况,所以他佔領武漢、岳陽之後,不得不稍停下來喘口氣,進行一番調整和補充。

就在此時。中華民國爲了總結第一期抗戰的經驗教訓,部署二期抗戰要略,一九三八年底,蔣委員長召開了南岳軍事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已如第十章第三節「前期抗戰回顧」中所述。

在這裏,蔣介石與各級軍官一起,共同回憶了十七個月來的抗戰歷程,總結出最主要的經驗就是,七七事變,我們同敵人開戰時,首先確定了持久抗戰,以弱勝强的戰略政略方針,實踐證明,這一方針完全正確。可以說自開戰以來我們始終是站在主動地位,而使敵人始終處於被動地位,這就是我們最後勝利的基礎。我們第一期抗戰下來,充分凝聚了國人的愛國精神,全國軍民都能夠團結一致,服從政府,和衷共濟,相親相愛,有了這種表現,就是我們精神上最大的勝利,為我們奠定了消滅倭寇最後必勝的基礎。用蔣公的話說就是,如今「我們抗戰的精神愈益堅強,抗戰必勝的自信心,也不知道要提高了幾多倍……,確信我們這次抗戰最後一定可以獲得光榮的勝利!。」

蔣介石根據原定的戰略政略方針,將整個抗日戰爭劃分爲兩大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前十七個月的抗戰;此後的戰爭,進入第二期。

第二期抗戰,就是我們轉守為攻轉敗為勝的時期。蔣委員長告訴與會將佐:「我們在第一期抗戰當中,不惜以極大的犧牲建立了這個最後必勝的基礎,今後我們要獲得抗戰的勝利,就全靠我們自己加倍努力,更能犧牲,以達成我們戰鬥的任務,尤其你們各位幹部要知道我們最高統帥在第一期作戰中已經完成了戰略上爭取最後勝利所必要的部署,今後全靠大家再接再厲,努力奮鬥,遂行轉守爲攻的任務,達到轉敗爲勝的目的,所以在這次會議時,希望大家將自己所得的血肉的經驗,盡量貢獻出來,凡是各人自己發現了什麼缺點,無論對於自己所帶的部隊,或對一般友軍在戰鬥時所得的教訓,所感覺到的優劣點,凡與抗戰勝敗直接有關的各種事務,如有意見都可以盡量的說出來,拿來研究,要屏除客氣用事與得過且過的不良心理,真正是誠心誠意盡心盡力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爲抗戰前途著想,徹底檢討過去,規畫將來,發揚已往的戰績,鞏固勝利的基礎。要知道:我們與舉世畏懼的這樣强大的敵人,抗戰了快到一年半的時間,我們獲得了血的經驗,有了活的教訓,如果不盡量拿來研究考慮,改良運用,而仍和普通一般的軍人一樣,因循苟且,敷衍塞責,那不但你們個人事業要失敗,國家民族亦要在我們手裏滅亡,現在真是到了國家民族和我們軍人個人事業存亡的最後關頭,不容再有一時一刻的懈怠,一事一物的疏忽,大家在會議期內,一定要殫精竭慮,盡量報告有益的經驗,研究有效的方案,使第二期戰爭格外獲得一個勝利的保障。……總之,我們今後抗戰要轉敗爲勝,使國家轉危爲安,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我們高級將領要提倡精神與道德的修養,造成忠誠樸拙的風氣,來改造軍隊,改造社會。」 (蔣介石文集·演講·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開會訓詞·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爲了確保中華民族的抗日衛國戰爭轉守爲攻、轉敗爲勝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蔣委員長决定對全國軍隊有計劃地進行補充、進行整訓,以提高整體素質與戰力,在南岳軍事會議結束時,蔣介石作出了如下部署:「我們這次承抗戰第一時期結束之時,在南岳舉行軍事會議,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整理軍隊、建立軍隊,關於整軍建軍的方策,以及一切應注意的事項,這幾天的會議,已有詳細的研究和决定,今後各機關部隊按照實施,一定可以完成整軍的任務,確立第二期抗戰勝利的基礎。但過去我們治軍辦事一個最大的病根,而為今後整軍抗戰必須徹底剷除的一點,今天首先提出講明,大家要相互警惕,一致作到。

過去我們機關部隊,事業廢弛,整頓改進,功效難期,最大的一個病根是什麽?一言以蔽之,就是「麻木不仁」。我昨天和大家講 總理嘗說我們中國人腦筋亦睡了覺,也就是這種「麻木不仁」的病徵。我們有了腦筋而不去運用,有了手足而不去運動,一似成了痼習,牢不可破,因此成爲麻木的狀態,無論業務如何廢弛,組織如何腐敗,民眾如何苦痛,官兵如何死傷,都是熟視無睹,毫不在意,這就是「不仁」。對於這種「麻木不仁」的現象,真是令人深致慨嘆!我們今後要整頓軍隊,挽救危亡,首先要拔除這個病根。要設種種方法來激勵振作,鼓舞興起,使一般人的腦筋都能活動起來,能夠盡量運用他的聰明才力,努力於各人的本業和職分,尤其我們高級將領,要實事倡導,奮發圖強,要從我們自己司令部,或指揮部改革起頭。大家要知道:現在各級指揮部,從我們軍事委員會起到各連部爲止,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麻木不仁」。推而至於全國各機關組織,無論文的武的黨政機關學校都是如此!這種弊害,影響實大。如一個連部麻木不仁,全連受害。一個營部麻木不仁,全營受害。如我們高級司令部或高級機關,尤其有關兵工、交通、通訊、軍醫、衛生等部門如有一分「麻木不仁」的弊病,即如應辦的事不急急去辦,應改進的事不積極去改進,則一個人懶惰懈怠,多少事務停頓敗壞,一部分散漫廢弛,全機關部隊都受影響。因之前方官兵冤枉的死傷,人民受到不必要的痛苦。而且現在我們大家都親眼目睹兵民的死傷痛苦如此之慘酷,而我們各部門有責任的當局者仍舊視若無睹,毫不動心,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悲莫悲於心死了,這豈不是大「不仁」?這種「麻木不仁」的毛病,和由此發生的種種缺陷和損害,大家試切實省察檢點一下,就可以知道,現在我們各機關部隊所在難免,今後我們一定要設法改正,逐漸轉變過來。……我們今後如果不大徹大悟,力習勤勞,急起直追,始之以愧厲,繼之以痛懲,痛下針砭,從精神和心理上根本改進過來,什麽好的計劃方案,都不能實現,怎麽樣會議討論,都沒有效果,因此我們以後要起衰救敝,振作人心,要改良司令部改造部隊乃至改良黨政機關,沒有旁的妙訣,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由我們機關部隊的主管長官凡事都要實行五到,躬親辦理,且要從極粗淺處著眼,極小極近處下手,想到見到就要作到,沒有一刻懈怠一事疏忽,只要我們主管長官以身作則,爲部下倡導,要改變機關部隊「麻木不仁」的風氣實在是很容易,而且我今天特要告訴各位,我們現在作了各機關部隊的主管長官,我們不是來作官,而是來革命,因此,我們不在講求名位和虛榮,而是要努力於事業,以成功事業為唯一目的。我們現在所作的事業是什麼?就是要擔當東亞大革命的神聖抗戰。我們負有這樣重大的責任,要完成這樣偉大的事功,如果不從行動上表現我們的精神和氣慨,不從事業上表現我們的理想和志願,就不能盡到責任,達到目的。所以在這次會議以後,凡是我們機關部隊和個人本身,一切應興應革事宜,都要從行動上表現出來,我們要救國先要救本身,救機關,救我們的部下。我們本身得救,我們的機關部屬都能得救,就可以救中國!總之這次會議是我們軍事勝敗,國家存亡轉移的關鍵。我們會議中所定各項計劃方案和辦法能否實行,實行有無成效,全看我們能否將中國幾百年沿襲下來的這一個「麻木不仁」的積弊徹底改變過來。我們要救國救民在此,要救人自救亦即在此!希望大家從此坐言起行,打起精神實幹快幹,來完成我們革命的使命!

其次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就是我們今後建立軍隊要以什麽作重心?對於這一個問題,我們現在亟應有一個明確的解決。大家知道:我們抗戰就是要建國,建國必須以建軍爲中心,一定先要集中全力,將軍隊建立起來,然後國家一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工商、實業等等纔能够建設成功,而整個國家纔能鞏固發展!……所以我們既作了部隊的官長,要作建軍的中心,必須特別講求學問技術,無論黨務、政治、經濟、社會和歷史地理等學科,都要多看書,多研究,尤其對於 總理遺囑所列舉的幾種書籍要時常拿來溫習研究。這不僅是我們高級將領要知道,就是那一個黨員或受過教育的國民都應該知道,但是現在我們高級將領當中有幾人對於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都從頭至尾全部閱讀和研究過?旁的學科的書籍,且不必說了,像這樣不研究主義,不講求學問,如何能夠訓練部隊,治理軍務!要知道我們軍隊如果沒有黨沒有主義,就沒有靈魂,沒有基礎,即不成其為軍隊。……

以上是說今後整軍建軍的重心,和我們軍官要擔負建軍的責任,應努力各點。以下關於實施整軍的要項,有兩點要特別提出來向大家預先講明的:

第一、全國部隊今後擬分三期輪流整訓,限期完成。其法即將全國現有部隊之三分之一配備在遊擊區域——敵軍的後方擔任遊擊,以三分之一佈置在前方,對敵抗戰,而抽調三分之一到後方整訓。等到第一批整訓完成,仍調回前方作戰,或擔任遊擊。乃換調第二批到後方繼續整理,第二批整訓完畢,再依次抽調其餘未經整訓的部隊。每期整訓期間,暫定為四個月,一年之內,即須將全國軍隊一律整訓完成,於此,大家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各部隊皆須輪流抽調後方整理,故勞逸要完全平均,賞罰要絕對嚴明。

第二、今後全國各部隊對於補充點驗事務應於軍部或師部設補充點驗處,專司其事,因為過去各部隊每經一次戰役,其官兵傷亡病缺的情形,都是由各部隊長自行報告,數目統計及一般實情,多有不詳細精確的地方,甚或不免以少報多等流弊,以後軍隊換防之後,應由軍部設專科負責派員點驗,以便核實補充,又補充事宜,以後各部隊既有專人負責辦理,亦必可增進很大效能!」 (蔣介石文集·演講·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國軍是中華民國進行抗日衛國戰爭的核心力量,這一核心力量,一年多來英勇奮戰,殺傷敵寇,要使用,要愛惜,更要養護,所以無論哪一支部隊苦戰之後,都需要全體休整,補充編制,從而恢復戰鬥力。因此蔣介石在南岳軍事會議上提出了全國部隊今後擬分三期輪流整訓,限期完成的方案。以此確保持久抗戰戰略方針的圓滿實現。

在抗日衛國戰爭間隙期召開的南岳軍事會議,從政治上、思想上、軍事上奠定了抗日戰爭轉守爲攻、轉敗爲勝的基礎,從而拉開了第二期抗戰的大幕。

(未完待續)

——轉自《黃花崗雜誌》第五十二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侵華日軍佔領滕縣後,即沿鐵路直趨臨城,然後以一部仍沿鐵路南下,牽制我軍主力,另以一部由臨棗台支路直趨台兒莊,企圖截斷隴海路而拊徐州之背。
  • 1938年5月日軍攻陷徐州後,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侵略目標:九衢通彙的武漢三鎮。日酋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佔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黃河決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5月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鬥序列,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揮第2、第11軍共約140個大隊25萬兵力負責對武漢的作戰。以岡村寧次指揮第11軍5個半師團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東久邇宮稔彥王指揮第2軍4個半師團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以及海軍及川古志郎第3艦隊120餘艘艦艇,日本第一個飛上天的飛行員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團500餘架飛機,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
  • 自「七•七」抗戰至民國27年(1938)5月徐州棄守為止,仗僅僅打了十個月,而中國方面已經失去了長江以北,平漢路以東的北平、天津、太原、濟南、徐州、合肥、南京、上海、杭州等16個重要城市。這個時候,國民政府已經遷都重慶,而中國最高的軍事指揮部則還在武漢。日本當局想要徹底擊敗中國,武漢便自然成為他們的下一個攻略目標。
  • 一九三八年五月,由寺內領軍南下的日軍,終於打通了津浦線和北上的畑俊六在徐州會師了。他們原本想在這個古戰場上撲捉國軍主力,進行一場殲滅式的會戰,但是,中國軍隊卻先他們一步,兵分五路突圍成功,巧妙地避開了這場決戰,徐州會戰到此也告了一個段落。這一役,日軍雖然站據了徐州(1938年5月19日),但卻不如他們的預期,沒能實現徹底擊潰“支那”,一舉結束所謂中國事件的企圖。
  • 日本侵華,處心積慮,蓄謀日久。由豐臣秀吉始,歷三百年時光,而明治維新,而昭和新政,而田中奏折,一本侵略擴張的慾望,一步一步形成了一條頑固的軍國主義路線,把貪婪的目光,始終盯在大和民族的文化母國——中國的身上。為了滿足大和民族的利益,實現侵略擴張的目標,數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努力發展經濟,發展各類適用工業,不斷提高國力。從明代的縱倭為寇,到清代的甲午海戰,日本當局一次次在檢驗著自己的實力。
  • 「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前,大約在一九三四年的時候,蔣介石就已考慮,將來要把四川作為未來持久抗戰救國建國的基地。因為四川可與雲貴兩省連為一體,一道組成中國的戰時大後方——大西南,這裡佔地一百餘萬平方公里,人口將近一個億。四川最大,面積相當於一個法國本土,比十個臺灣還大一點,最富饒,人口多達五千萬。崇山峻嶺環繞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李白說:「而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使它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蔣介石此時的戰略計劃就是把四川建成將來對日本作戰的大後方,即他所說的「復興民族之根據地」。
  •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生不息,日益興旺發達的立身之本就在於千百年來傳承不絕的優秀文化道統。這種傳承不息的優秀文化海納百川,內涵豐富,例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入則孝,出則悌;溫、良、恭、儉、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孝、慈、誠、信、禮、敬、學;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等等等等,正是這高尚而豐富的道德理念,鑄就了優秀充實的傳統中華精神文明。
  • 近代,幾乎每一個掌權為政的人都瞭解,文化教育對於國家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在施政環節的排序中,教育則又往往是落後於許多更現實的問題之後,因為,教育畢竟是百年之計,是遠大理想,而政治則是現實的,立竿見影的。平時如此,戰時更是如此。
  • 一九三八年十月下旬,武漢會戰接近尾聲,國軍部隊正在紛紛向後撤退的同時,另一場戰爭正發生在遙遠的華南——廣州。當時國軍主力絕大部份正投注於長江流域這條主戰線的戰鬥當中,一時無力支援四戰區,廣州戰役幾乎只能靠於漢謀12集團軍約六個師的兵力獨當一面,支撐危局。而在日軍方面,此時雖全力猛撲武漢,但由於「張鼓峰事件」的鼓勵,所以能從東北與山東調兵遣將,新編成了古莊幹部郎的11軍,約相當3個師團的兵力,分別從大連與青島出發南下,在臺灣海峽會合後,於十月十二日凌晨,強行登陸大亞灣。這一仗前後打了十天,廣州就淪陷了。
  •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目的是要滅亡中國。要滅亡中國,首先要打垮中國軍隊,消滅中國軍隊;繼而佔領中國土地;然後統治中國人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