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宜蘭藍染特展 重現消失60年碾布工法

人氣: 29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為見證宜蘭藍染產業與文化,蘭博於9月17日到105年3月1日在推出「藍出於菁-宜蘭藍染特展」。策展人北藝大副教授李瑞宗將導覽,深入淺出解說這段被遺忘的藍染歷史。

李瑞宗表示,本次展覽除了完整呈現相關產業,如上游農民、中游染坊、下游布庄等產業外,很難得的是發現在臺灣已找不到的踏石磐出現在宜蘭;踏石磐是傳統碾布重要工具之一,此已消失約60年的傳統碾布工法,開幕活動現場,將首次公開呈現碾布石操作,展現老祖先的智慧。

1880年代,臺灣天然藍靛染料盛極一時,曾高居第三位外銷品,但後來德國人造藍靛研製成功,使臺灣藍染產業漸走下坡,今日已鮮為人知。為了瞭解宜蘭藍染產業與文化變遷,蘭博研究人員與李瑞宗副教授合作進行田野調查,並將研究成果策劃宜蘭藍染特展。

臺灣的採藍植物主要是山藍(大菁)及木藍(小菁),大菁生長在低海拔背陽潮溼的山坡地;小菁喜好向陽的平地與河邊。

「菁礐」(ㄑㄩㄝˋ)是浸泡、沉澱大菁的石砌水池,用於生產藍靛染料,在臺灣二圓一方類型最為普遍(即2個浸泡池配1個沉澱池),本研究在頭城福德坑溪發現六圓二方菁礐遺跡,是目前臺灣發現規模最大的類型。菁礐的類型與大菁產量多寡極有關係,目前在宜蘭仍有許多大菁植物的蹤跡。

此外頭城和平街曾有多家染坊,目前僅有源合成老店號,留下歷史空間之見證。本展覽現場除了菁礐沉澱池模型、頭城老街源合成染坊空間意象,還有藍染植物盆栽展出,包括山藍、木藍、蓼藍、菘藍,其中菘藍更遠從臺大梅峰農場而來。另外還有宜蘭在地人士提供早期藍染產業文獻資料、碾布文物,臺灣藍布文物,以及各種藍染技法的介紹等單元。

藍染植物盆栽。(謝月琴/大紀元)

在展覽期間,除展覽導覽外,蘭博還規劃山上看大菁及藍染DIY等活動,詳情另於蘭博官網公布,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宜蘭的藍染產業與文化。

除了本次特展,宜蘭文化局將在9月26日(六)起於礁溪龍潭台化紡織廠,舉辦植物染人力培訓課程,詳見文化局官網(http://goo.gl/cnXGUS

湸悅舞蹈團為特展編創的舞作〈藍出於菁〉。(謝月琴/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