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美國對華政策何處去

人氣 351

【大紀元2015年09月02日訊】近來,美國政界學界就對華政策展開激烈的爭辯。越來越多的人對美國實行多年的對華交往政策提出質疑。

我們知道,在美國,是尼克松總統首先啟動了對中國開放的政策。當時的主要考慮是聯合中國對付蘇聯。接下來,中國發生了「六四」事件,國際共產陣營土崩瓦解,蘇聯解體。於是,美國很多政界學界人士主張放棄對華交往政策,時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的蘭普頓等人則認為中國對美國的戰略價值依然存在,強調美國繼續需要中國。

可是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美國人發現,當年他們為交往政策設定的兩大目標都沒有實現。第一,中國並沒有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走向自由民主之路,反而強化了其意識形態色彩和專制性;第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日益增長,但是它並不想加入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反而在尋求建立另一種國際秩序。可見,原先的對華交往政策不但沒有達到它預期的目的,反而導致了相反的後果。因此,要求改變交往政策,代之以圍堵政策的呼聲再次高漲。

只是時至今日,美國要改弦更張談何容易。畢竟,今日的美中關係和當年的美蘇關係有很大不同。在冷戰期間,美蘇兩大陣營壁壘分明;而今天美中兩國的交往很深很廣泛,在經濟上已經形成了某種互相依賴。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固然對美國是挑戰,中國經濟的下滑又會拖累美國的經濟,也對美國不利。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希拉里在一次不公開講話中就說:你對自己的債主如何強硬得起來呢?再談國際事務,美國在很多問題上和中國有矛盾有對立,但是在其他不少問題上又離不開中國的合作,因此一味的強硬似乎也不是辦法。

不久前,《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透露,其實,當年的尼克松也對他開啟的對華政策的長期後果充滿疑慮。1994年,尼克松在逝世前不久說:「我們也許創造了一個弗蘭肯思坦(Frankenstein)」。《弗蘭肯思坦》是十九世紀英國詩人雪萊的夫人瑪麗.雪萊寫的一部科幻小說的名字。其內容是,一位科學家用實驗的方法製造出一個巨人,可是這個巨人最後竟要摧毀人類社會。「弗蘭肯思坦」本來是那位科學家的名字,他創造出的那個巨人本來沒有名字;可是到後來,人們都用「弗蘭肯思坦」來稱呼那個巨人。「弗蘭肯思坦」已經成為英文的一個新單詞,意思是一個最終毀了它的創造者的東西。這和中國成語「養虎遺患」的意思很相似。說來也是,中國在這三十幾年的迅猛發展,確實有賴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投入了大量的資本和技術。

尼克松的疑問是二十一年前提出來的,到今天,他的擔心已經變成現實。有中共學者說,中美相交、相融、相爭發展到今天,美國已經喪失了軍事、外交、經濟、金融、文化、社會各種手段並用,直接扼殺中國崛起的歷史性機會。

中國的崛起無疑是二十一世全球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中美兩國關係,不是新超強對老超強的問題,也不是東方對西方的問題,而是一黨專制對自由民主的問題,是兩種價值觀對立的問題。美國對華政策何處去,這不但對美國有重大的意義,對中國有重大的意義,而且對全人類及其未來都有重大的意義。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希拉里亞太行 中美較量 奧巴馬收緊對華政策
美媒:奧巴馬羅姆尼對華政策四大分歧
華郵:奧巴馬對華政策由軟趨硬轉變之路
日本關注 奧巴馬連任恐影響對華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