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蔡襄品茶名聞天下

作者:舒晴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06
【字號】    
   標籤: tags: , ,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兩宋三百多年來茶道、茶藝、茶學的發展均達到了巔峰。在中國茶史上宋茶文化占有極重要位置,故而茶人輩出;在眾多茶人中,蔡襄(字君謨)是既懂製茶又精通品茶,更有茶學專著流傳後世的茶博士。

蔡襄出任福建轉運使時,負責監製北苑貢茶,在這期間他創製出聞名於世的小龍團茶。由於此茶製作精細,品質優異,所以深得皇帝歡心。

蔡襄擅長製茶,更精於品茶,具有高出一般人的品茶經驗。北宋彭乘《墨客揮犀》中記載蔡襄的一件品鑑茶茗的軼事: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甌)能仁寺內有棵茶樹生在石縫中,寺裡和尚採摘後製成八塊茶餅,稱之為「石岩白」。寺中方丈將四塊茶餅送給時任轉運使的蔡襄,另四塊茶餅則秘密送給京城汴梁內翰(唐宋稱翰林為內翰)王禹玉。

第二年,蔡襄被召回京城為官,有一天他去拜訪王禹玉。王禹玉一見好友來訪非常高興,立刻吩咐家人拿出最好的茶來招待。

不久,家人端上香茗,蔡襄拿起茶杯還未嚐一口,一看茶色、一聞茶香,就對王禹玉說︰「這茶很像福建能仁寺的石岩白茶,這茶產量極少是當朝茶葉珍品,你是怎麼得到的呢?」

王禹玉聽了簡直不敢相信,當即派人去查存茶茶帖,一經查證果真絲毫不差。從此,王禹玉對蔡襄的品茶工夫真的非常佩服。

蔡襄不僅創製小龍團,對大龍團的品評也十分了得。《墨客揮犀》還記載,有一次,福唐蔡葉丞秘校(古官職名,原指祕書省校書郎,後沿用指新擢第者)蔡葉丞邀請蔡襄共品小龍團。兩人聊了一會,忽然來了個不速之客。這時家僮端來小龍團款待客人,蔡襄喝了一小口說︰「這茶不僅僅是小龍團,裡面一定摻有大龍團。」

蔡葉丞聽了大吃一驚,趕忙喚來家僮問話。家僮自然不敢說謊,只好據實以告說︰「原本只碾造了兩份小龍團,不料又來了一位客人,要準備已來不及,所以就將事先已碾造好的大龍團加進去,沒想到蔡大人一喝就知道了。」蔡襄品茶的工夫名震天下,蔡葉丞也為之折服了。

《續墨客揮犀》 中也記載了蔡襄品的一個「名對」趣事。少常(醫官)陳亞以滑稽著稱,蔡襄曾用他的名字戲弄他說:「陳亞有『心』終是『惡』。」陳亞就答覆說:「蔡襄無『口』即成『衰』。」成了當時名對。蔡襄不愧是茶學大師,品茶之「口」也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六大傳統茶葉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確泡製它們?通過了解茶葉和泡茶的藝術,你可以發現這六種茶葉背後都有各自的魅力,並品味這些已流傳數世紀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間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無需茶席的佈置、無需服飾的搭配、無需佐以什麼音樂。茶的沖泡與供奉已表現了看得到的美感與境界,茶的品飲已表現了看不到的香、味與茶性的美感與境界。
  • 茶人除了要具備茶學的基本功底,對繪畫、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宗教、哲學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修養,尤其是抽象藝術,這樣才能融合泡茶、奉茶、喝茶、品茗環境成一件新的藝術作品,並從中創作出讓自己與參與者都能享用的茶湯境界與茶道氛圍。
  • 能分辨出不是南零水或許不難,能辨別出是江岸邊的水就不容易了。特別是二者混合竟不相融合,大概就是生命一面的表現吧!與「井水不犯河水」異曲同工。因為它們是不同生命的一部分。
  • 唐、宋、明三代都是中華飲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茶之神、茶之韻、茶之趣的影響直至今日。你知道唐宋明各代的古人是怎麼做茶、飲茶的嗎?體現了中華茶道的哪些特質特色呢?
  • 中國人飲茶的同時,時時觀照生命、處處洞察心靈。從茶而生的「茶聯」,提昇了茶的精神層次,更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絕。
  • 茶事走過了唐、宋的鼎盛時期入了明代,也步入精備的境地。明代在飲茶法上展開新的里程碑,洋洋大觀,豐富的內涵為人津津樂道,也為今人所繼承。
  • 回文詩是漢語詩文中的奇葩,語言世界中的妙境,神傳文化帶來的豐富的妙境絕趣。「空花落盡酒傾缸,缸傾酒盡落花空。」這樣的回文茶詩,泛起茶禪一味的悟境。
  • 一些名士圍繞著「茶」產生許多有趣的文學作品和故事,茶對聯是最接近俗民文學的一種。「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這下聯如何對呢?
  • 到了北宋徽宗年間,宋朝新巧精緻的「點茶」發揮到了極致,成了全民的茶遊戲。這其中,建盞扮演著什麼關鍵角色?美在何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