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2500多年前 聖人孔子誕生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572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祖先曾是宋國貴族。他被後世尊稱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孔子自為表率,並用睿智的語言講述了做人的道理,創立了儒家思想。儒學對中國以及東亞文化有著極其深遠影響。

春秋之後的兩千五百多年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是儒家、釋家和道家。這三家的鼻祖: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長久地受到後人的景仰和崇拜。

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天意的安排,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處於同一時代。老子的出生年月不詳。公元前566年4月初八,釋迦牟尼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又過了十五年,即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在山東曲埠。中華文明也因為這三位聖人而奕奕生輝。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

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孔子說:「我已經熟習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熟習演奏的技巧,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意境、志趣啊。」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熟習樂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繼續往下學了。」孔子說:「我還不了解樂曲的作者啊。」

過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遠望而意志昇華地說:「我知道樂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

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恭敬地說:「老師說這樂曲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問禮於老子

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求道問禮,受教良多。《水經注‧渭水注》載:「孔子年十七問禮於老子」;《禮記‧曾子問》載:「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及土恆,日有食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莊子‧天運》載:「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

孔子終其一生都沒有停止過學道、求道,有一次,孔子去周地向老子求道問禮,回來對弟子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用網捕獲它,會游的可以用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於龍,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它是駕著風雲而飛上天的。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大概就像一條龍吧!」

孔子認為獸魚鳥三種動物,人們皆能得之,唯獨老子如龍,乘風雲而上天,人們不容易追摹,可見他覺得老子妙高道遠,人不易得之也。

孔子知天命

孔子五十歲以後接觸到《易經》,深感《易經》是一部揭示天地萬物演變規律的高深天書,大為慨歎說,我「五十而知天命」。此後,孔子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地修習研究起《易經》來。《今帛傳‧要》載:「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橐。」

修習《易經》的數十年間,孔子為《易經》寫下了大量評論和註釋,並將它推祟為六經之首,致力於廣泛傳播。因此,孔子與伏羲、周文王被後世並稱為「易更三聖」。孔子曾說:「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那意思大約說,假如讓我多活數年,我就更能通達地掌握易經之理了。

孔子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大意是:道能不能得到推行都由天命決定,公伯寮能把天命怎麼樣呢?

有一次,孔子在衛國匡城被匡人包圍,孔子依然在屋內彈琴歌唱,神態怡然。子路跑進去見孔子,說:「老師怎麼還有閑情彈琴唱歌呢?」孔子說:「仲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想擺脫窮困已經很久了,可還是不能避免,這是天命啊。我想尋求通達已經很久了,結果還是不行,這是時運不濟啊。碰上了堯舜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失意的人,這並不是人們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紂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得意的人,這也並不是人們的智慧低下,是時勢造成這樣的。知道窮困是命運,通達需要時機。面臨災難而不會畏懼的,這是聖人的勇氣。仲由啊,休息去吧!我是順天命而行,匡人又能對我如何呢?」

受困的第五天,果然有一位將軍前來謝罪,說道:「前幾天,我們一直誤認您是曾經帶兵騷擾過匡城的陽虎,因此讓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請夫子恕罪。」孔子此時終於解圍而出。

孔子提出,不僅要「知天命」,而且要「畏天命」。這個「畏」字是「敬畏」的意思,包含了人對天命的恭敬之心、順從之意,以及知命而行的豁達。

孔子知未來

在《列子・說符篇》中,曾記載這樣一件孔子的故事。

說宋國有一個樂善好施、仗義行仁的人,家中的黑牛有一天生了個白犢,覺得奇怪便去向孔子請教。

孔子沒給他說原由,只對他說:「這很吉祥呀!你去把它獻給神明吧!」

過了一年,不知甚麼原因這個人的眼晴突然瞎了。那牛又生了一頭白色的小牛犢,他又讓兒子去問孔子。

兒子說:「上次問他把睛晴問瞎了,又何必再問呢?」

父親說:「聖人的言行有很深的道理,有時候他們的話要到後來才可看出真意的,只管暫且再去問問他吧!」

兒子又去問孔子。

這次孔子還是沒講原由,和上次一樣對他說:「這是吉祥的徵兆呀,去把它獻給神明吧!」

兒子回來稟告父親。

父親說:「按照孔子說的做。」

又過了一年,兒子的眼睛不知甚麼原因也瞎了。

不久,楚國發兵攻打宋國,把城市包圍起來,老少爺們都被征去迎敵,大部分都戰死了。這對父子因有眼疾免於參戰,保住了性命。到包圍解除,眼晴竟奇蹟般地又都復明了。

事後,這對父子才明白孔子對他們說的話。

影響中華文化的儒家思想

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奔走遊說。但是他的主張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在六十三歲的時候,孔子回到了魯國。魯國最終也沒有重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要求出來做官了。

此後,孔子潛心於授徒講學,編撰典籍,儒學作為一種思想體系在這遲暮的九年裡最終形成了。最為著名的是:孔子完成了被稱為「六藝」的《詩》、《書》、《樂》、《禮》、《易》、《春秋》的編修。除《樂》後來遺失外,其它經書一直是後世王朝學校裡的基本教材。

孔子是中國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講學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學在官府,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把教育對像擴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識傳播到民間,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孔子就學的弟子大約在三千人,其中能精通禮、樂、射、御、數、術這六種技藝的有七十二人。至於多方面受到孔子的教誨卻沒有正式入籍的弟子就更多了。

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倫理、道德、教育等在內的完整學說,期望規範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的行為。他告訴了人們甚麼是中庸,甚麼是仁、義、禮、智、信等,對中國,乃至東南亞的歷史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可以說,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者。他的上述思想成為後世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之一,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以及社會心理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的儒家思想重視人的道德修養,講氣節,重道義,關心別人,提倡寬忍平和、豁達樂觀;關注國家、人民的整體利益,講求修齊治平,這對於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保持和諧的社會關係,穩定社會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許多朝代的有道國君都遵循孔子的思想治國平天下。

對於孔子,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的評價是:《詩》中有這樣的話:「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讓人遵循。」自古以來,天下的君王直到賢人也夠多的了,當活著的時候都顯貴榮耀,可是死了就甚麼也沒有了。孔子是一個平民,但讀書的人都尊他為宗師。從天子王侯到全國談六藝的人,都把孔子的學說作為最高準則,可以說孔子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因此,知中華者必知孔子,不知孔子就不能真正的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孔子於公元前479年去世,享年73歲,他死後被葬在魯城北面的泗水岸邊。他的弟子和魯國其他人,相繼前往墓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而就把這裡命名為「孔里」。魯國世世代代相傳,每年都定時到孔子墓前祭拜,而儒生們也在這時來到這裡講習禮儀,舉行飲酒禮,以及比射等儀式。#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初,魯之販羊有沈猶氏者,常朝飲其羊以詐市人;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潰氏,奢侈逾法。魯之鬻六畜者,飾之以儲價。及孔子之為政也,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越境而徙。三月,則鬻牛馬者不儲價,賣羊豚者不加飾,男女行者別其途,道不拾遺,男尚忠信,女尚貞順,四方客至於邑,不求有司,皆如歸焉。——《孔子家語•相魯第一》
  • 7月2日,華埠孔子大廈的住客聚集在一起,以美國傳統的方式燒烤來慶祝獨立日。
  • 中共在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學院十幾年來,一直被指控淪為該黨的宣傳與洗腦工具,招致許多海外華人和學者的抗議。繼美國芝加哥大學和賓州大學在去年關閉其孔子學院之後,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也在今年1月跟進。對此,日本網上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於7月8日發表瓦爾佐科(David Volodzko)的文章稱,隨著孔子學院接二連三關閉,中共可能正朝向一場針對西方的「軟實力」戰爭。
  • 一個人即使一生沒做錯甚麼,也可能因為一句話的不當,而前功盡棄。所以說,要成為一個君子,就必須時時謹慎!
  •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何也?為玉之寡而珉之多歟?」孔子曰:「非為玉之寡,故貴之;珉之多,故賤之。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珪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孔子家語·問玉第三十六》
  • 古時候的人最講究「信義」二字,孔子曾讚歎楚莊王重信、重義之舉。春秋時期,陳國的陳靈公荒淫無道,被大夫夏徵舒殺了。楚莊王為伸張正義發兵攻打陳國,殺了夏征舒,並把陳國吞併。但在大夫申叔的勸說下又恢復了陳國。
  • 孔子學習很認真,一邊學還一邊思考。開始時,他向師襄子學了一支曲子,練了十來天,還在不停地練。師襄子對他說:「差不多了,再學一支曲子吧!」
  • 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論述的中心和重點。為了辨清「君子」的形象,孔子常把「君子」與「小人」比較而論,從道德修養、人格理想、義利觀和行為觀等方面區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兩者根本的區別。
  • 續上期)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是說君子內心非常莊重,與人和睦相處,不拉幫結派、牟取私利。而小人卻總與君子相反。孔子將事事苟同、不講道德原則的人稱之為「鄉願」,他批評說「鄉願,德之賊也」,指出小人、偽君子定然是眾人所唾棄的。他講判斷一個人的德行「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應以善惡道德標準為依據」。君子對於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不會妥協的。
  • 楚昭王派人向孔子致意,孔子周遊列國也打算到楚國回拜昭王,路過陳、蔡兩國的邊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