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規劃人口34億的「房地產大躍進」

人氣 726

【大紀元2015年09月30日訊】最近,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在各大網站的新聞排行榜上一直擁有著極高的點擊量。消息來自某中國工程院院士向媒體透露的這樣一段話:一個關於12個省會城市和144個地級市的調查顯示,平均一個省會城市規劃4.6個新城,平均每個地級城市建設約1.5個新城;甚至某一個西部省會城市提出建3個新區、5個新城,總面積是現有建成區面積的7.8倍。最後,他強調,全國新城、新區規劃人口達34億,這是嚴重的失控。

一個地方可以容納34億人,這不得不讓我們感歎中國的地大物博;然而,如果想到中國的人口相比「34億」這個數字,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時,我們就會發現,政府規劃新城的用意似乎並不在安置人口上,而是對不斷的新建各類房屋著了魔。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用一句「房地產大躍進」來形容,實在是一點都不誇張。或許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那時的「畝產萬斤」不過就是一句蠱惑人心的口號,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此時打著「發展」旗號建造而成的新房、新區、新城卻是國內外都有目共睹的。

事實上,持有這類看法的人,或許他們還未認清這樣一個現實,13.57億人(2013年)即便都被安置在能容納34億人的住房中,也會導致房屋因需求不足而過剩、出現大面積空置;更何況中國現如今還有為數相當可觀的人群沒有能力、沒有資格入住到這樣的新城裡。這也就是「鬼城」得以出現的首當其衝的原因:大部份人根本買不起。無論是被強徵之後拿不到徵地補償的農民,還是被拆遷之後所得的拆遷費根本不夠買房的城市居民,他們對高樓林立的新城都只能是望塵莫及。

其次,所謂城市規劃,理應是政府針對現實情況而做。明明只有十幾億人,且大部份根本就買不起,但卻規劃了一個可住34億人的大樓盤,我們只能懷疑,不是政府瘋了,就是開發商傻了。當然,這只能當作是笑談,只要其中有利可圖,就足以驅使他們為了共同的目地而義無反顧的選擇「強強聯合」。

既然土地是國家的,且一黨獨裁下的各地官員不但無心政事,甚至只想將以權謀私當作發財、致富的手段,那麼地方政府就會挖空心思的將從民眾那兒剝奪而來的土地以最快的速度賣掉。接下來,他們急需考量的問題是,到底誰會心甘情願的買?如果說政府足夠無賴,一心只想把搶來的東西再轉手賣回給被搶的人,那麼他們就必得在「心甘情願」上做做文章了。對於民眾來說,衣、食、住、行乃基本生活所需,而唯一能跟土地(尤其城市)發生直接關係、且在短期之內實現暴利的領域,就是「住」這一項了。

改革開放之後,政府一邊喊著「發展就是硬道理」,一邊開始逐步打開房地產市場,將本該自己負起的住房保障之責推的一乾二淨。至此,老百姓只能從等著分配住房的美夢中醒來,被迫去適應一個用攢了一輩子的積蓄或每月趕不上物價飛漲的收入來為自己安置住房的新生活。既然謀劃好了由老百姓自己來買房,那麼就得有人為了迎合需求而斥資買地、建房。於是,房地產開發商就這樣成了政府眼中的最佳配角之選。

要說開發商如此倒霉的當上了「冤大頭」,或許有些言過其實。畢竟這樣的既定人選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有條件來當的。說到底,不過是政府拉過來、打算合夥欺騙老百姓的同謀。因此,開發商能心甘情願的投入巨資買地,必然就不會無利可圖。尤其是那些寄希望靠貸款來開發樓盤的地產商,他們或許早就盤算好了,獲批從銀行貸出的巨款即便打點了某位高官,某些關係戶,甚至是拿出一部份建造房子,也似乎仍有充份的結餘來做其它錢滾錢的買賣。更何況,房子建造出來之後,大部份擁有者不是權貴巨擘,就是依附於體制而活的人,他們自然會想盡各種辦法來維持一路攀昇的房產價格。最終,被忽悠著為此買單的,只是老百姓而已。

轉眼之間,房地產鼎盛的一、二十年就要過去了,如今呈現出的空城不過是必然。然而在此期間,那些賺夠了本的開發商或許早已趁機轉移了資產、開始了別的行當。身在官位、擁有權力不過幾載的各地官員則更是如此,正如一句譏諷之語所言,飛的多高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平穩著陸。既然有著陸的那一天,那麼高高在上時必定會處心積慮的想著能撈就撈的事兒,誰還關心老百姓的死活?只是沒想到,一個不留神,中國土地上崛起的這個巨大樓盤,居然成了一個比人口還多一倍、且工薪階層、普通民眾根本住不起的鬼城、死城。反觀之,我們也可想像,這樣一個鬼城又曾滿足了多少貪官難填的欲壑?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何清漣:下水道凸顯中國脆弱的城市生態
房山人致信陸媒 別為哄領導開心丟良心
北京暴雨積水如河流  民眾制「洪澇地圖」警示
北京暴雨再掀高層政治風暴 北京市長郭金龍辭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