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多倫多早期中餐館之艱難歷程

李平

人氣: 18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9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19世紀末,華人開始紛紛在加拿大各地定居下來(卑詩和亞省除外)。由於早期種族歧視嚴重和語言障礙等因素,華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從事洗衣房和開餐館等小生意。開餐館需要更多啟動資金,工作時間長,為減少成本,對於店主來說,餐館既是營業場所,又是家。
  
《多倫多市目錄》顯示,多倫多第一家中餐館是華人Sing Tom於1901年在目前新市政廳對面的皇后街西所開。到1912年,多倫多市共19家中餐館,其中近半位於該區內。10年後,多倫多中餐館就迅速增至近100家。區內有中餐館,也有華人所開西餐廳。

有人恨有人愛

  
作家瓦爾弗德(Mariana Valverde)女士表示,早期的道德改革人士警告白人要警惕中國人的誘惑,甚至有人認為這些餐館內藏匿鴉片,奴役白人,使得一些有排外情緒的加人覺得這些中餐館都是些罪惡之地,對公眾構成威脅,尤其能誘惑到一些年經白人少女。儘管如此,仍有一些白人因被中餐帶來的異域美食風味和廉價吸引,經常光顧中餐館。
  
1917年,全球美食評論家麥克阿瑟(Peter McArthur在)在美食專欄文章中,就曾深情表達了中餐美食給自己帶來的難忘回憶。1920年代中餐館常客新聞記者威斯特(Bruce West),曾回憶小時候在伊麗莎白街西上的一幢建築內2樓的中餐館等廚師上菜時,最喜歡看廚師做菜過程。他說,當時75分錢就可大吃一頓豐盛中餐。
  
除吸引美食評論家外,唐人街的中餐館還吸引許多社會名流前往。Arlene Chan說,1920年代,當紅演員羅賓遜(Edward G. Robinson)和一些其他猶太雜耍演員經常表演後到中餐館吃飯。羅賓遜說,自己最愛的中餐館是伊麗莎白街12—1/2號的一家中餐館。

政府警察總找茬

  
然而,儘管當年的中餐館華人老闆都是遵紀守法的生意人,但經常遭到政府和警察騷擾。如1908年,市府曾威脅取消一些僱傭白人女性的中餐館執照。1914年,省府又推出類似立法,但這些市府規定和省級立法均未真正實施。到1923年,多倫多121家中餐館共聘用126名白人女性。1923年,一些中餐館業主在80名白人女員工支持下,示威反對這一明顯存在種族歧視的省一級立法。
  
除政府為難外,警察也經常突襲一些賣酒或聚眾賭博的中餐館,尤其是在1916年禁酒法案通過後,更是如此。1918年,伊麗莎白街12號上的中餐館老闆Youk You因用茶壺賣威士忌而被警方逮捕,警方在店內搜出2箱威士忌,指控You違法,You後上交500元被保釋。後來禁酒法案廢除,但中餐館仍經常因違反酒精售賣規定被警方騷擾。1929年5月,伊麗莎白街11號的中餐館老闆Chong Wan因被控店內無照經營酒精飲料被警方停業。
  
早期的中餐館,聚眾賭博很常見。這是因為早期的中餐館從業者,都是些單身漢,喜歡玩番攤(fan-tan)和七張(pai gow)等賭博,也因此經常成為警方突襲目標。警方最喜歡在週日上門突襲,藉口這些人違反了《禮拜日法》。1919年夏季,警方對伊麗莎白和Albert街上的一家中餐館突襲,當場逮住27人在玩番攤,很快這些人以1.5萬保釋金釋放,當時這筆錢可是筆巨款。

白人刁難成家常便飯

 
當時的中餐館,還經常被人惡作劇,受當地白人刁難和欺負。如有些客戶點菜吃完飯後不付錢就直接走人。有一次,皇后街西上的一家中餐館,一年輕男子吃完後不付錢拔腿就跑,被店主和夥計追趕,後被警察追趕在Pearl街被堵住,行人聽說這名年輕男子企圖吃霸王餐後,紛紛湊錢為這名男子買單。由於店主沒提出指控,年輕男子被警方釋放。
  
還有些人專門搗亂,在店內飆髒話,大聲唱歌或用力捶桌子,趕走其他客戶。有人故意使勁摔門,將玻璃門摔碎。還有一次,一名叫William Lund的男子,拳擊店主Harry Quon,被店主躲過後發飆,開始砸桌椅,將咖啡和湯水倒在顧客身上,扔蓋子、凳子和碗碟等。還有一名叫John Shore的男子,喝完湯後少付5分錢,還叫店主Yok Lee儘管告。後來雙方對簿公堂時,Lee的臉上被縫了幾針,衣領上還有血跡。
  
這些都顯示,早期的一些多倫多白人居民,非常歧視華人,用「chinks」和「Chinamen」這種侮辱字眼稱呼華人。1919年10月,這類有意挑釁變得更為露骨:一群年輕退伍軍人突襲了皇后街西199號的一家中餐館,餐館窗戶被打破,收銀機被扔在大街上。
  
1個月後,又有一些退伍士兵在唐人街到處亂闖,用石頭打砸華人商舖和餐館等。警方到場後,這些人謊稱說自己在中餐館吃飯時被店主罵「白狗」因此才報復。警方在驅趕過程中,用了警棍,但沒逮捕任何人。此次暴力事件後,當時中華民國駐渥太華總領帶敦促多倫多警察局長H. J. Grassett為當地華人社區提供特別保護。

1940年代以後變遷

  
到1940年代,一些中餐館因年久失修,名聲日益欠佳。當時伊麗莎白街56號由Mah Keung和 Henry Mah經營的WK中餐館,被警方指責簡直就是污水池,被警方懷疑是犯罪份子和娼妓聚眾之地,而被取消經營執照。還有些中餐店老闆表示,有些客戶不受歡迎也沒辦法趕,否則生意賠不起。
  
奇怪的是,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伊麗莎白街一帶曾迎來中餐館蓬勃發展期。1947年,首家大型中餐廳Nanking開業,1948年Lichee Garden Restaurant 和Club緊接著開業。其中Lichee Garden就餐區寬敞氣派,每天可接待高達1,500名顧客。除提供中餐外,店內提供一個樂隊和舞蹈表演,表演一直到凌晨5點結束。這2家中餐廳均主要針對西方客戶,廣告也是在主流報紙和Canadian Jewish Review等精選少數族裔報紙上登。
  
到1950年代,該區又陸續進駐其他大型競爭對手,如Kwong Chow、the Golden Dragon和 Sai Woo等。和早期中餐廳相比,這些現代中餐廳不僅規模更大,裝修更精緻,而且環境更整潔,菜單更正宗和豐富。有意思的是,到1950年代末,伊麗莎白街上的唐人街成為市府拆建對象,但一些華人投資者對此卻熟視無睹,反而大肆投入。在此過程中,許多餐廳倖存下來甚至進一步發展壯大,但於1970年代和1980年代搬遷至Kensington市場附近。

責任編輯:滕冬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