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共搞經濟30年 4個「沒看到」

人氣 3702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9月06日訊】日前,一篇評論大陸經濟弊端的博文在大陸網站流傳,作者認為中共現在的經濟體制帶來了結構性病變,由此產生了四個在三十年後本應該出現的經濟成果卻沒有看到。

經濟學博士棲遲在鳳凰網博客寫的一篇博文近來被格上理財、撲克投資家等網站轉載。棲遲認為,經濟是循環的血液供應系統。只有每個細胞能充分感受到血液的滲透壓,才能有效的產生經濟活力。但是現有的系統卻產生了血液流動的重重障礙。由此帶來的結構性病變,正是預期成功未能取得的關鍵。結構性病變的根本就是所謂政府、集體、個人之間的權益在不同的地方遭遇不同的不平等待遇。這種不平等產生了四個「沒看到」

第一,三十年後,我們沒有看到這條道路將中國帶進台灣、韓國、日本的行列。我們在很多產業鏈看到如下的低水平循環和陷阱:出口繁榮——產能增加工資上漲——出口價格下降競爭力喪失——尋找新的行業出口——該行業產能增加。

當日本先後經過紡織業出口、電子加工業出口、汽車業出口的同時,日本留下了東洋紡東麗株式會社等紡織業大戶,留下了索尼、東芝等電子產品大公司,留下了豐田汽車等全世界皆知的品牌。而中國出口只留下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出口殺價。全世界留下「Made in china」的便宜貨印象。

第二,三十年後,我們沒有看到剩餘勞動力安定的留在城市。東亞奇蹟的關鍵,是農業經濟向城市經濟的轉變,是工業製造業向信息服務業的轉變,是成熟技術使用向創造革新技術的轉變。農業剩餘勞動力穩定的留在城市,通過勞動收入逐漸跳出之前的低技術格局,廣泛進入更高階段的人力資本,或者充實城鎮的服務業、第三產業。信息化、城鎮化的集聚效應逐漸創造新的崗位、新的部份,並使第三產業在發達國家佔據到70%的經濟份額。這正是日本、新加坡、台灣地區的軌跡。

但在中國,勞動力僅僅是把工廠當做短暫的棲息之地,他們在城鎮只有被褥。他們沒有戶口、沒有孩子學籍、沒有保障。他們工作一年所積累到的可憐的技術和知識,在工廠倒閉、外需疲軟的半年一年之後,立即回到原地,成為白紙。因為他們無法留在城鎮進行更好的學習和交流,他們也不能因為穩定的預期,下定決心在城市向更好的職業奮鬥。

第三,三十年後,我們沒有看到中國農村走出落後的格局。今天,中西部農業的最好設想仍然屬於到哪一個地方去打工的選擇問題。背井離鄉和居無定所,構成90年代以後中青年農民的生活主線。

第四,三十年之後,我們看到曾經的鄉鎮企業逐漸銷聲匿跡。看到曾經的求職熱門外資企業已經拱手讓位於公務員行業。看到曾經的壟斷國企越做越大成為熱門央企。看到民間資本仍然無處可去只能羞答答的地下融資。

作者認為,中國的「開放改革」是在外需的壓力之下、外部形勢倒逼之下的改革。而世界經濟給中國帶來的機會稍縱即逝。完全沒有自主的融入,可能被經濟大潮吞沒;而如果希望棄世界經濟大潮而不顧,未來的發展同樣沒有希望。

實際上,中國走向真正市場經濟的道路並未完成。在外需的壓力下,改革前的所有扭曲的體制——工農業產品價格倒掛、匯率操控、物價管制,已經逐漸放開,但在接近終點之時,卻又戛然而止。

最後需要完成的步驟僅僅是:給所有經濟個體——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以最充分的公平競爭環境;為所有企業——無論國企還是民資提供最充分的技術支持和必要保障。如果用繼續的扭曲和政府進民退加強內需,中國經濟的未來必然走入深淵。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花旗:中國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李克強首開專題會 承認中國經濟遇到新壓力
中國大陸中產階層的無奈和焦慮
三大銀行數據告訴你 中國經濟有多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