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周恩來辦公室前女祕書自殺內幕

人氣 39120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據中共《黨史博覽》披露,1957年,周恩來辦公室前副部級秘書、《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楊剛自殺,原因是其丟失了一個筆記本失去了信任。有文章稱,楊剛自殺原因成謎,應該與中共「反右」運動有關。

中共《黨史博覽》2014年12期刊登作者黎辛題為《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楊剛為甚麼自殺》一文。黎辛曾任中共作家協會、文聯副秘書長,中宣部黨委副書記等職。

文章稱,1957年10月7日晨,《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楊剛被人發現死於她在北京煤渣胡同的人民日報社宿舍內,她吞服大量安眠藥而死。

楊剛曾是周恩來辦公室多名工作人員中唯一的副部級秘書,周恩來讓她主管對外宣傳。

文章談到楊剛自殺原因稱,1950年10月,楊剛丟了一個重要的筆記本,裡面有些中共的機密,為此她壓力很大,向周恩來請求處分。周恩來說,筆記本不會丟到遠處,會找到的。原來,撿到筆記本的人把它交給了周恩來,周恩來已經看過。

筆記本內不僅有中共黨內機密,還有楊剛與美國新聞處駐中國的負責人費正清的親密交往經歷,特別是還有她和費正清聯繫的方式,而這時美國與中國並無外交關係。

周恩來將上述情況告訴中央組織部部長安子文,要他與楊剛談話,將她調到《人民日報》當副總編輯管國際宣傳。雖是平調,一切待遇不變,可是楊剛非常難過。她知道,這是對她不信任了。

文章稱,楊剛自殺的前一天,參加了批判丁玲、陳企霞的「 反黨集團」大會。大會的主題是批丁玲等人早年的「歷史錯誤」,場面慘烈。這個事件成為楊剛結束生命的最後一擊。

安子文在談到相關情況時說,肯定是周揚通知楊剛參加了會議,「他可能想擴大戰果。」那種場面,使楊剛感到她可能也要像丁玲那樣被批鬥,所以自殺了。

據維基百科資料,周揚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文聯主席、中宣部副部長等職,親自參與和發動中共歷次文化批判運動。

楊剛自殺之謎

共識網2014年3月3日曾發表作者裴毅然題為《紅色才女楊剛自殺之謎》一文。文章稱,正當「反右運動」之際,《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楊剛服安眠藥自殺,震動北京。

楊剛自殺原因至今為謎,共有三說:一是病因說;二是丟本說;三是政治說。

作者認為,楊剛自殺有深刻複雜的政治原因。病情因素並不大,可以排除。「丟本說」或為一因,但決非主因。「政治說」之所以不被接受或長期被迴避,是一旦承認豈非否定了「反右運動」。

文章談到,1928年,楊剛在燕京大學加入中共。燕京大學畢業後的一段時期,楊剛曾脫離中共黨組織。1937年「七七事變」後,楊剛重新入黨。自殺前兩天,楊剛出席了「丁陳反黨集團」批判大會,目睹對丁玲「歷史錯誤」的批判,她當然會想到自己當年的脫黨。

《人民日報》編輯葉遙曾在《炎黃春秋》2006年第12期發表的文章中質疑,難道楊剛的死和「反右派」鬥爭造成的極不正常、人人自危的嚴峻政治局面無關?當時社會上的頭面人物,包括著名報人、作家、藝術家等等,許多人被打成「右派分子」,其中有她多年共處的老同事和相知的朋友,難道對她沒有觸動?

中共反右運動簡介

中共竊政後,出於對政權合法性的恐懼發動了一次次政治運動,1957年開始的反右運動只是其中之一。

1957年5月至6月間,中共號召黨外人士提意見,很多知識分子因此上了中共的當。1957年6月8日,中共正式發起針對知識分子的「反右」運動。據1978年中共官方的統計,在1957年和1958年的運動中,至少55萬人被抓。

之後,中國大陸社會形成一言堂,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受到打擊,學者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僅完全喪失了言論和思想自由,而且在政治上和生活上也遭受歧視和迫害。中國傳統的道德被摧毀,是非善惡標準被顛倒。

許多學者認為,中共「反右運動」 不僅在精神和肉體上摧殘了作為社會良心的中國知識分子群體,扼殺了獨立思想存在的空間,更為中共以後幾十年的災難性政策奠定了基礎。

楊剛簡介

據公開資料,楊剛1905年1月30日出生於江西萍鄉,筆名楊季徽(又作徵),是中國知名女作家、記者。

1937至1939年,楊剛任職《大公報》,後隨該報南遷香港接替蕭乾任《大公報》副刊主編。1944年至1948年,她任《大公報》駐美特派員,在美國從事新聞採訪,兼事中共國際統戰。

1948年11月,楊剛奉中共命令回國後,先任天津《進步日報》副總編;1949年初任天津《大公報》副總編、黨委書記;同年5月任上海《大公報》軍代表;1950年,楊剛調到北京,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秘書;同年10月,調任周恩來辦公室主任秘書;1955年調任《人民日報》副總編。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從反右看中共的邪教本質
宋永毅:告密、學生鬥老師和被遺忘了的父親的「右派言行」
中共罪評六:毛如何讓知識份子集體失聲
中共罪評七:反右為後來災難埋下伏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