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康熙讚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作者:魏谷
font print 人氣: 20983
【字號】    
   標籤: tags:

當漠漠草原的清脆馬蹄,在中原的廣褒疆域上響起,女真的金戈鐵騎定鼎燕京,東方古國迎來了它的嬗變,也迎來了「康乾盛世」。如果說康熙大帝如日月高懸,光照寰宇,那麼他的治下群臣則猶如星辰璀璨,熠熠生輝。

于成龍,康熙朝的封疆大吏, 45歲才出仕為官,從芝麻官做起,一直做到兩江總督;他卒於68歲,「端坐而逝」於衙門的官椅上;他為官二十多年,官至一品,身後留下幾罐豆豉一襲粗衣;他被康熙皇帝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才能卓異

于成龍生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總督,所到之處,皆有政聲。在朝廷的三年一次的考核中,他一次又一次因政績突出、才能優異被譽為「卓異」。

出仕之初,他是偏遠廣西的七品知縣。順治十八年,于成龍遠離故鄉山西,到廣西羅城做知縣。羅城縣地處群山之中,少數民族雜居,民風粗獷凶悍,「遺地荒草荊棘,瘴癘盛行」,當時全縣城只有六戶人家,縣城也沒有城牆和官署。他和僕人只得寄居於關帝廟中。于成龍到田間地頭和百姓拉家常,「笑語歡如家人」。 他動員百姓建築房屋,召回外散的人口居住﹔公正解決瑤僮(壯)族人之間的冤仇,建立鄉勇,使「盜皆屏跡」﹔他創設學官,教化百姓禮儀,有能讀書應試者,免其徭役。「民得安居,儘力於耕稼之事。」三年之後,羅城居民熙和,七年後他離任之日,「羅人遮道呼號」,「泣送至數百里」。

他以「卓異」被廣西巡撫舉薦,康熙六年,他升任四川合州(今四川合川市)知州。

于成龍赴川之時,戰亂剛休,合州人口銳減為全國最少。當時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賦稅和勞役卻很繁重。于成龍以「招撫百姓為急務」,首先嚴禁官吏勒索百姓,再招攬百姓開墾荒地,向農民借出種子和耕牛,使百姓有地種有農具使用。消息傳開,流民「遠近悅赴」,合州人口大增,「月戶增至千 」,一個月由一百戶增長到一千戶 。

康熙八年,他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今湖北黃州市)知府。四年後,他再升為湖廣下江陸道道員。湖廣地區地處征討叛軍的前沿,駐守官軍所需的大量物資,都要地方官府籌措供應。于成龍親手掌管征發轉輸,經辦一應事務,不假手於胥吏,「省民費以千萬計」。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他又被福建巡撫吳光祚專疏舉薦「卓異」,以「閩省廉能第一」,升任福建布政使。

康熙十九年,他被康熙帝「特簡」——破格錄用,任畿輔直隸巡撫,成為京城邊直隸省的父母官。

康熙二十年,他以地方官之身,得康熙帝親自召見,獲賜白銀千兩、御馬一匹,康熙親自賦詩一首表彰其廉能,並稱讚他為「清官第一」。

康熙二十一年,他又出任兩江總督。躋身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列,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

康熙二十三年,他卒於任上。康熙賜謚號為「清端」。「清」為清廉,「端」為正直。


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第一次升職已是51歲,此後一路升遷到一品大員。升官速度之快,令人稱奇。康熙皇上最看重的是他的廉潔:「朕博采輿評,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清朝時,官僚的車馬費用是攤派給老百姓承擔的。早年,于成龍從廣西知縣升任四川知州時,合州才經戰亂,他僅「畜一羸馬,以家僕自隨」上任。「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是他的日常飲食。有一年,于成龍的長子從山西老家千里迢迢去探望他,于成龍頓頓以青菜豆腐待之,與往日無異。臨別時,正趕上廚房醃了一隻鴨子,於是他讓廚房割了半隻鴨子,給兒子帶在途中食用。民間因此有 「于公豆腐量太狹,長子臨行割半鴨」的歌謠。

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離開湖北時,乘船出發之前,令人買了幾擔蘿蔔上船,船夫很納悶,就問道:「蘿蔔是賤物,帶這麼多有甚麼用?」于成龍回答說:「一路之上,以此為食。」

康熙二十年,康熙當面讚他 「今時清官第一」,並「制詩一章」表賜白銀、御馬以「嘉其廉能」。詩為:
自昔崇廉治,勤思吏道澄。
郊圻王化始,銷銘重臣膺。
政績聞留牘,風期素飲冰。
勖哉貞晚節,褒命曰欽承。

「于公穗」

出仕之初,于成龍對友人說,「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

在湖廣黃州府任職時,正趕上災荒,他以「屑糠雜米為粥,與童僕共吃」,把節餘的口糧、薪俸用於救濟災民。

他把僅剩的一匹供騎乘的騾子也「鬻之市,得十餘兩,施一日而盡」。以行動感化富戶解囊布施,救災民於水火。

他認為,天災起於人禍,總是官員德行不夠,才導致災害。康熙十九年冬天,直隸地區發生災害,他將自己原先所好的一點小酒也戒了,嚴格持齋三個月,誠心懺悔。這年歲末除夕,他滿腹憂慮地寫下了一首五言古詩:
今夕是何夕,明晨又一年。
  
三冬無再雪,萬戶有孤煙。
  
爆竹誰家響?盆花幾處鮮?
  
早朝齊拜舞,誰上彗星篇?
  
灶冷疇為祀,井寒空自漣。
  
哀哉孑遺歎,忍待麥芊芊。

第二年正月十五,他又帶領一部分官員在保定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祈雨儀式。

這一年保定府一帶的農作物竟獲得豐收。而且,單穗的農作物居然長出了雙穗,當地百姓把它稱為「于公穗」,認為這是于成龍德政的感應。

革弊治吏

于成龍對屬下青縣知縣趙履謙的懲治,驚動過康熙皇帝。

官府從民間徵收賦稅,所得的細碎銀兩需要重新熔鑄,變為大塊的銀錠再上繳國庫,那時把熔鑄時產生的損耗稱為火耗,亦稱火耗銀,由交稅的老百姓承擔,一些地方的官府把火耗提高到正賦的百分之五十向百姓攤派,這些費用主要用於官吏「分肥」和饋送上官。

于成龍為此特地頒布了一個《嚴禁火耗諭》:「民力難支,又安忍於正供之外,敲鳩形鵠面之骨,吸賣兒鬻女之髓,遂一身一家之慾!」康熙十九年十二月,于成龍懲處了私自多收火耗、侵吞賑災銀兩的青縣知縣趙履謙。

對清朝的官場來說,這是一件大事,因為官員普遍用此手法中飽私囊。第二年,在于成龍進京覲見時,康熙當面肯定他「劾趙履謙甚當」,震動朝野。

江南財賦重地,必得清廉能臣前往料理,方能澄清吏治,同年十二月,康熙特旨授于成龍兩江總督。此時的于成龍,已是白髮高齡。

于成龍深知江南積弊,制定了「勤撫恤、慎刑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徵收、崇節儉」六條戒律,作為官員的行為準則。「雖自己足食,當思民之無食者;自己披衣,亦當思民之無衣者」;若「無功於國,無德於民」而終日華衣美食,則雖身居官長,實與盜賊無異。他所到之處,「官吏望風改操」。

他還頒布了《興利除弊約》,開列了災耗、私派、賄賂、衙蠹、旗人放債等十五款積弊,責令「自今伊始」,將所列「積弊盡行痛革」。

江南富裕糜費,聽說「于青天」將至,江南那些歷來習尚奢侈的世家大族都「減輿從,毀丹堊,婚嫁不用音樂」;民間人人爭穿布衣,粗布的價格因之「驟貴」;貪墨之吏紛紛辭官落職,豪強猾胥都率家遠避。

于成龍以身作則,嚴正聲明:「本部院下車,清介自持,誓不受屬員一毫饋送。爾司道廳府州縣,務期共相砥礪,痛絕饋送。」

總督衙門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衙門裡不買茶葉,大家每天採摘衙門後的槐樹葉代之,天長日久,「樹為之禿」。

「罷市聚哭」祭于公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早上,總督衙門的僕人發現,67歲的老總督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就在衙門的椅子上「端坐而逝」靜靜地離開了人世,「坐不倚椅,顏色如生」。 



于成龍為官二十餘年,始終未帶家眷上任。得知消息的將軍、都統及僚吏一干人,進到他的居室檢視並為他收拾遺物,只見床頭的箱子裡,只有一套粗綢做的袍子。于成龍居室的堂後,也只是瓦甕裡有幾石米和幾罐鹽豆豉,文武官員「無不慟哭失聲」。

于公仙逝,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為此悲傷,很多人聚在一起痛哭,有人在家裡繪製他的畫像祭祀他,帶著香燭紙錢到總督署祭奠他的「日數萬人」,百姓專門採取了「罷市」的形式,表示對老總督的哀悼之情。

康熙得知消息,感歎: 「居官如于成龍,能有幾耶?」@#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古以來,貪污風氣幾乎籠罩著整個中國。歷年來行貪受賄者以官居多,而貪額可小於一斗米價,亦可多於一國之庫。
  • 今年的洞庭湖水災令人懮心。水災畢竟不同于地震、台風,中國古人早就有治水的成功故事,遠的有大禹治水,具體細節已不可考,只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近的則有康熙治河,有詳盡的史實可查。
  • 于成龍,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宁州(离石縣)人。生于明万歷四十五年(1617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67歲時病死在南京兩江總督任上,謚“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勤政廉洁,無私無畏,三次被舉“卓异”,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贊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 康熙皇帝.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
    滿清之最【二】

  • 江蘇百姓有《岳青天歌》,認為岳起是繼湯斌之後的清廉巡撫。戴敦元逝世後,箱子裡沒有多餘的衣服,家裡沒有多餘的糧食,總家產不及一百兩銀子,他的廉潔大概是天性使然吧!
  •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之意,他以博大的胸懷和對萬民的仁愛,勵精圖治,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庶、文化最繁榮、國力最強盛的國家,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是自古以來少有的一代明君。
  • 歷史上的今天,1667年,康熙大帝(1654--1722)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典禮,接受百官朝賀,宣詔海內,大赦天下。
  • 康熙皇帝倡導尊德崇道,實行仁政德治,他說:「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繫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是矣。」他言傳身教,嚴於律己,堪稱內聖外王的典範。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