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蛟懲貪商

作者︰古樸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97
【字號】    
   標籤: tags:

王植,新贛人。有一天,他和朋友朱壽坐著船過襄江,當時已近傍晚,發現有兩個人從岸上下來,這兩人都穿青色衣服、手持蘆杖。

他們問王植:「你們從哪來?」王植說:「我們是從新贛來的。」那兩人說:「看樣子你們倆都是書生,念什麼書呢?」王植和朱壽說:「我們讀的是《詩》和《禮》。」

那兩人笑著說:「孔子說,他不說神怪;又說敬鬼神而遠之,為什麼呢?」

朱壽說:「孔子是聖人,他不說神怪是恐怕神怪擾惑了典教;他又說敬鬼神而遠之是為了警戒倫理綱常。他的本意在於教導人們奉行宗親之孝。」

那兩人說:「好!」又說:「你信嗎?」回答說:「是的。」那兩人說:「我們其實不是鬼神也不是人類,今天偶然和你們交談,是上天讓我們這樣做的。」

他們又對王植說:「明天有兩個人來,一個叫李環,一個叫戴政,都是做買賣的,以獲利剝削萬民,貪得無厭,上天討厭他們,想要在三天之內懲辦他們的罪行,你們不要在這停船了。千萬記住!」

說完兩個人沒入江中,朱壽、王植深感驚異,不知道這是什麼鬼怪。到了天亮,王植對朱壽說:「有這種不吉祥的事,咱們還是早點把船開得遠遠的吧!」就把船撐到上游五百多步的地方。

拴住船以後,就有十幾條大船從上流而來,果然停在王植和朱壽原先停船的地方。王植說:「現在就可以去詳細問問,一定要知道他們的姓名。」於是朱壽就過去打聽。果然是兩個商人,他們的姓名就叫李環、戴政。

朱壽心裡吃驚地說:「這事肯定了!」於是他對王植說:「陰間也厭惡不善的人,今天我才相信了!」王植說:「所謂『幽明』,就是因為幽中有神而神自明,為什麼不信呢?」當時是晉恭帝元熙元年七月。

八日到十日,果然有一場大風暴雨,兩個商人同時溺水而死。王植剛聽到那兩個人說的時候,私下告訴了一些人。等出事時,來看的一共有好幾百人。其中有一個叫耿譚的,已經七十歲,平素熟知本地的事情。

他對王植說:「這裡邊有兩條很像青蛇的蛟,都一丈多長,常常出現在水波中,也時常變化成人遊覽洲渚,但是也不怎麼傷害人。你看到的那兩個穿青衣的人,恐怕就是這兩條蛟有靈,奉上帝的命令而做的。」@*

資料來源:《九江記》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代有個叫張文僖的人,他年輕時有一次北上參加科舉考試,遇到一位頭戴青巾、衣著樸素的道士一同搭船。船上的人都怠慢道士也看不起他。張文僖對他卻非常敬重很有禮貌。
  • 當一個人願意把自己僅有的一點財富布施出去,這種不求回報的布施是非常高尚、純淨的布施…
  • 良心一聽娘說是天鯉神魚,也害怕起來。他背著天鯉神魚到鎮上.....
  • 李三戴著刑具站在大庾縣衙廳堂下,剛剛聽完縣令的宣判,忽然,陰雲突來,雷電交加!轟然一響,李三的刑具自然脫落.....
  • 西南昌地方,有一個姓裘的秀才,夏日炎熱,他到土地廟內乘涼。秀才見廟中寂靜無人,就把衣服脫得精光....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