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土上的高僧足跡(3)——大元、日本篇

【文史】緩和中日關係的元代僧人一山一寧

作者:皇甫容

一寧草書立軸(作於1315年,由日本建仁寺收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99
【字號】    
   標籤: tags: ,

在今天日本的14個縣中(日本的縣相當於省,共有43縣),保存著一位中國僧人的很多的藝術作品,其中包括繪畫、書法、板碑刻等。這位僧人東渡日本後,京都士庶爭相前來謁見,「惟恐其後」,「花軒玉驄,嘶驚輶馳,盡出於城郊,見者如堵」。這位僧人受命出使日本,不僅結束了元朝和日本的戰爭狀態,並開啟了日本「程朱理學」與「五山文學」的先河。這位受兩國國君敬重的僧人,就是大元的一山一寧。

一寧是元朝臨海城西人,號一山,俗家姓胡,他自幼出家修行。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擔任普陀寺住持,因其廉謹自持,為當時道俗大眾所敬仰。他的日本之行,還需要從元朝派遣使者出使日本說起。

至元二年(1265年),僧侶出身的高麗人趙彝向忽必烈進言應與日本通好。至元三年八月,忽必烈命兵部侍郎黑的擔任國信使,禮部侍郎殷弘擔任國信副使,持國書出使日本。元世祖在國書中明言:「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元世祖遣使持書,以通好結睦。兩位國信使先抵達高麗,高麗元宗以「大洋萬里風濤蹴天」、「彼俗頑獷無禮義」勸阻二人不去為好。元廷第一次遣使無功而返。

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第二次詔諭出使日本,高麗王以「不可辱天使」派舍人起居潘阜到達日本,遞交國書。日本太宰少貳武籐資迎接潘阜,但拒絕讓潘阜面見天王,只將國書急送鐮倉幕府。

日本王室連日會議,討論是否要回信,王室認為元朝國書失禮,幕府認為元廷牒使,其心險惡,傳達「御家人」做好準備。(「御家人」指日本鐮倉時代「與幕府將軍直接保持主從關係的武士」。)潘阜因得不到回覆,率團歸國匯報。

1268年,元朝再次派遣黑的和殷弘出使,到達對馬島時,被日方阻止。此次出使帶回日本平民塔二郎、彌二郎二人回到元大都。元世祖以為他們是日本使節,厚賜匹帛,並說:「爾國朝覲中國,其來尚矣,今朕欲爾國之來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於後耳。」(《高麗史》)並讓塔二郎、彌二郎觀覽宮殿、燕京萬壽山玉殿與諸城闕,二人直歎元大都真如天堂佛剎。

同年九月,高麗人金有成、高柔率領使節團,攜帶忽必烈本人國書、大蒙古國中書省國書與高麗國書前往日本,到達日本大宰府守護所,塔二郎與彌二郎隨同使節團從大都回到日本。此次,日方仍無回覆。

此後,元世祖忽必烈或通過高麗,或自遣使者,又繼續發送了系列國書。元世祖還曾兩次派秘書監趙良弼出使日本,國書上曰:「親仁善鄰,國之美事。」然日本均不與元朝通好,亦不回遣使節。

1275年,元朝再次派遣使者禮部侍郎杜世忠與兵部郎中何文著前往日本,鐮倉幕府在鐮倉龍之口斬殺使團成員,梟首示眾。因為日本抗拒與元朝通好,從而引發兩國之間的兩次戰爭: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

儘管兩國發生戰爭,1278年元世祖仍下詔「詔沿海官司命通商日本」(《元史》本紀第十.世祖七)。因為日本崇尚佛教,元廷考慮到日本對佛家文化的理解,就派遣僧侶如智和一山一寧擔任外交使節。如智是「咸以中途有阻而還」,未完成使命而返。

大德三年(1298年),元成宗鐵穆耳敕宣慰使阿達剌等五十餘人至普陀寺,宣讀宣慰使手書及僧錄司官書,賜一山一寧金襴袈裟及「妙慈弘濟大師」稱號,以「江浙釋教總統」的身份,奉元成宗詔命,率領使團從慶元府搭乘日本商船前往日本。使團到達日本後,鐮倉幕府的執權者北條貞時認為他攜帶元朝使命,頗有間諜之嫌,就把他流放到偏遠的伊豆國(今靜岡縣)的修禪寺。

當時日本朝野對北條之舉頗有微詞,有識之士勸北條:「沙門者,福田也⋯⋯在元國,元之福也;在我邦,我之福也。」(《一山國師語錄》)後來北條又聽聞一寧的佛學風範,遂將其釋放,請他主持關東最大的佛院——建長寺,並親自向他行弟子之禮。

後宇多天王聽聞一寧的才學,就下詔至關東,請一山一寧進入京都,主持瑞龍山的南禪寺。後宇多天王數次親臨禪寺,詢問佛法精要。自此,朝廷官員、貴族及僧俗信徒等,皆慕名前來與一寧參禪問道。元朝和日本之間緊張的戰爭狀態自此結束。

一山一寧博學多才,精通諸子百家之學,又工書法,交友廣泛。 他留居日本,遊歷過日本各地的多家著名寺院,包括建長寺、圓覺寺、淨智寺、南禪寺等。他在弘揚禪宗時,也一併將中國的理學、文學、書畫、史學等在日本弘揚開來,由此開啟了日本「程朱理學」與「五山文學」的先河。

「五山」原是中國南宋的官寺制度,即朝廷任命住持的五所最高禪寺。鐮倉幕府時代,日本模仿南宋的五山制,設立鐮倉五山、京都五寺以及五山之上的京都南禪寺,合稱「五山十剎」。由「五山十剎」以文會友,以詩喻禪,通過禪學接觸中土文學,此風隨後擴展為「林下末寺」,進而風靡社會,史稱「五山文學」,並成為當時日本文壇的主流。

日本學者木宮泰彥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談到一山一寧對當時日本社會的影響:「固高僧也,來日之後,在鐮倉、京都張法筵,前後凡二十年。上下之尊信極篤,所住之處,縉紳士庶之隨喜者,門庭如市。」後宇多天王授贈一寧日本國師的稱號,對他的待遇頗厚。

文保元年(1317年),一山一寧為後宇多天王寫下偈語:「橫行一世,佛祖欽氣,箭既離弦,虛空落地」後圓寂。後宇多天王為其賜謚「一山國師妙慈弘濟大師」之號,敕令建造塔廟,御賜「法雨」匾,並親自為一寧畫像作讚:「宋地萬人傑,本翰一國師」 。

孔子說:「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一山一寧的出使就很好地印證了文德的力量。元朝大軍兩次遠征日本,都巧遇海上巨大風暴,損失慘重,大敗而歸。而一寧出使日本,其禪風猶如和暖東風挫去兩國銳氣,將中土文化再次傳向日本。難怪後人如此稱讚一山一寧:「蒼龍頭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關釋迦牟尼的一些事情,歷史流傳下來的很多佛經中都有記載。
  • 此番長途跋涉,帶給他啟示:「碰到不如意的事,除了忍耐之外,沒別的法子,勉強自己走,也總是走得下去的,忍耐過了就沒事了!」
  •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靈骨的西安興教寺,目前正面臨大規模拆遷。對千年古剎將要被拆一事,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大陸知名演員、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認為事關重大,在網絡呼籲中共當局應保護和重視文化歷史遺產。
  • (大紀元記者黃雲綜合報導)民間相傳,得道高僧修成圓寂後肉身不腐,俗稱「肉身菩薩」,中國無數名山大川有很多肉身不腐的現象。最著名的是唐朝的慧能大師,歷經千年不腐。九華山還有有5尊肉身不腐的真身。肉身不腐的現象至今科學無法解釋。
  • 荷蘭研究人員對一座來自中國的千年佛像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赫然發現佛像內藏著一個保持盤坐姿勢的僧侶木乃伊。此一發現具有文化上的重大意義,因為這是迄今已發現的唯一一個中國佛像木乃伊。
  • 石勒,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謚號為後趙明帝。在石勒的治理下,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而石勒能有此功績,與來自西域的高僧佛圖澄不無關係。
  • 他從天竺遠道而來,以超群見識、佛門妙術緣結後趙王土。他在宮廷、民間廣行神跡;也在兵爭天下之時,「憫念蒼生」,阻止殺戮,因此成為敦煌壁畫的主角之一。這位世壽117歲的天竺高僧,就是佛圖澄。
  •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建國號為吳,與曹操、劉備呈三國鼎立之勢。因吳國位於三國之東,故而亦稱「東吳」。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