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1113
【字號】    
   標籤: tags: ,

古代先賢韓愈說 :「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這一句非常經典,廣被傳誦的名言正是畫龍點睛的說明了一個賢者的心,是可以移風易俗,風行草偃的讓群眾效法而學習、而感化以至於起到提升道德、端正社會風氣的功效。所以,居上位的有德者一定要本著「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胸懷,順天理,應民心,問心無愧的盡心盡力,鞠躬盡瘁的德庇萬民。

心的效用既然是如此的巨大,修心養性自然而然是人生的重要課題。培養一顆漂亮的心,善心、愛心、惻隱心、清淨心、寬心、誠心、慈悲心、虛心、衷心、耐心等等都是很好的內涵。一切以善念為本,放下人心、放下情,守住心性、心正而淨而恬靜,境隨心轉,相由心生,人生的路隨其自然會越走越寬廣、越光明。

古時候的讀書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愛靜坐、淨心、調息、棋琴書畫、遊山玩水,接近大自然怡情養性,清淨、心靜而定,氣定神閒自然而然有益於身、心、靈的平衡健康。

東方文化中的儒家、佛家、道家都講修行,西文化的基督倡導的也是心靈的淨化,概括的講就是修煉,就是修心性,修那一顆純淨漂亮的心。

人生在世要秉持宇宙的共同特性──「真、善、忍」,光大純真的一顆心,心如天地,虛心接受天下之喜;潛心觀天下之理;定心以應天下之變,平心論事可容天下之事。寵辱不驚,慈善大愛,上善若水;有容乃大,能容天下之物。力行「忙而心不盲」的哲學,有慈善之心,無私心的待人處世;用心、專心做事,隨心隨緣而喜。

知福、惜福、要惜緣,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會長久,所以要學會把愛放大,愛自己、愛親人、愛大眾,凡事多為對方想一想,別一股勁的只用自己的思維想著自己的好。但是,也別太在乎的亂想,如果心裡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煩惱就會接踵而來,其實,也許自己什麼都不覺得,或者就算是即使懂了,有的時候就是心裡過不去那個檻。心迷就是苦,能悟就自在;性似太虛,動靜如一,修心養性,提高心性才是正道。

人就是在情中活著,但是不能一味地縱情於名、利、情仇、恩怨、慾求和享受,要放開視野去認識生命的真諦,要看得起自己而重視修心養性,隨時用正面思維去自我勉勵和激勵別人,也要看得起別人,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七情六慾、利害得失看得淡,沒有心機心甘情願的為人好,就算偶而有摩擦也不能留下心結。尊重別人和自己的差異,少看別人的缺點,少批評、少計較;多釋出善意的了解、諒解 ; 多看別人的優點,心動不如行動,可以學習但是少攀比。

知人知面不知心,知己知心何處尋,心有靈犀一點通,心靈的契合是交心,投緣、好人緣不請自來。善念、正念常在心中,時時刻刻用正面思維,心寬天地寬,百邪煙消雲散。

人各有志,只要有願景、有心願,有信心,用心若鏡,肯專心、耐心、恆心,心堅石穿的持志力行,沒有得失心,做而無求,反而無心插柳柳成蔭,心想事成無求自得。 @#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世間的修行,重在修心。當人心受名利所驅時,人們就會為得到利益而歡樂,也會為失去利益而苦惱。
  • 漸入老境,為了治病需要,遵照醫囑多喝白開水,慢慢改變了過去喝濃茶的習慣。有位哲人說,喝白開水是喝茶的最高境界。這個道理,白開水喝多了,才領悟其門道。
  • 忽然間,小孩見那神像竟然微微動了,並向他招手,叫他進堂來。
  • 7日是金門戰地政務解除21週年,縣府今天舉辦座談會,戰地政務時期的官員認為戰地政務的正面效益高於負面效益。
  • 大愛無求,那種包容和無私正是現實生活中經常缺失的。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我想該會少很多無所謂的、雞毛蒜皮的爭吵和煩惱。
  • 有時候看似惱人的錯誤,或許還會帶來意外的驚喜......
  • 人生在世孰能無求?有求是天性和本能,是與生俱來的。求功名利祿、求成功發達,人生之求,名堂太多,讓你應接不暇,永無止境;讓你求得太苦、求得太累。人生之求是一種刺激,是搏擊與沉浮,是真切地感受和生活體驗。
  • 許多人發現一幅畫換不同角度看,就會看到不同的畫面;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了,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件事,福兮?禍兮?試試換位思考,你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快樂、幸福。
  • 芬蘭人黨 一直對移民持消極態度,最近該黨拿出一個以「民族成本」 標準來限制不同國籍移民的方案。
  •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得與失相互轉化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走向成熟的。有的人,從不為功名利祿處心積慮,也不會因得而喜、因失而悲,他失去的可能要多於得到的,但他失去的是身外之物,得到的是生活的充實。有的人,每天沉湎於患得患失的苦悶中,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失去了多少、得到了多少上,而不關心失去的是什麼,從不思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看起來他沒有失去什麼,事實上往往因得到的東西而迷失了自我,正如16世紀法國一位思想家所說:什麼都來一點的人,什麼都得不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