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中國崛起的三大難題

人氣 243

【大紀元2016年01月29日訊】

如果武統,怎麼叫和平崛起?崛起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中國崛起是否美國衰落?

崛起的由來

關於中國崛起的提法,有一個真假難辨的故事,說周恩來小時候上學,先生問學生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為陞官,有的說為發財,只有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能是比較早的中國崛起的提法,儘管近代面對外敵入侵,無數仁人志士為中國崛起而吶喊奮鬥,但中國並沒有真正崛起。創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孫中山,遺言是「聯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這還談不上崛起的最高目標,只是要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平等的基本目標。

隨後的蔣介石雖然領導中國取得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使中國成為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贏得了空前的國際地位,但隨即卻在和借抗戰壯大的共產黨的內戰中,丟失政權,敗逃台灣。毛澤東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接下來幾十年的個人崇拜和政治災難表明,站起來的只是偉大領袖一人,跪拜的是億萬人民。中國仍談不上崛起。
鄧小平時代國力上升,對外主張「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韜光養晦」顯然是為了未來的崛起,而「有所作為」應該是崛起的過渡性說法。江澤民時代提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其實就是崛起的換一種說法。後來雖然明確提出中國崛起、和平崛起的說法,但考慮到不夠韜光養晦,或者感覺說崛起,會讓人想到復仇,破壞世界秩序,特別是想到名著《第三帝國的興亡》裡第一章「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因此到了胡錦濤時代,更多地採取和平發展、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說法。

習近平時代,伴隨著中國夢,中國崛起、偉大復興的說法又重新興起。只是關於中國崛起並沒有那麼簡單,至少面對著三個問題。

三大難題

首先是崛起的方式。儘管官方強調的是和平崛起,但這卻隱含著問題:一方面大陸和台灣的最終統一,應該是中國崛起的標誌和必要條件;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又不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如果最終再啟內戰,至少從形式上,這就不是和平崛起。考慮到對台作戰的政治影響和國際反應,和平崛起就更有爭議。

實際上臺灣的民主政治、政權輪替已完整地走完幾個來回,兩岸除了統獨之爭,還有民主之爭。雖然同文同種,經濟上聯繫密切,而且大陸越來越強,但兩岸的分歧主要在政治。從「反服貿」等問題來看,台灣不認同大陸的政治,儘管中國政府很有錢。

大陸認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但誰都知道,背後有美國因素、亞太安全的地緣政治因素。不放棄對台動武會讓外界疑忌和平崛起,而且軍備閱兵、對日強硬、南海爭鬥,更是會使和平崛起的問題變得複雜。畢竟歷史上大國沒有和平崛起的先例,即使是德日的崛起,也是經過戰爭擴張和戰敗後的重建。

和平崛起,中國會是例外嗎?

第二個問題是崛起的代價。不說政治上對港臺和國際社會有沒有感召力,經濟上花錢了能否交到真朋友,就說能耗、資源、環境、食品、健康等無數的問題,需要做多大的犧牲才能維持崛起?面對讓人崩潰的霧霾,這樣代價的崛起又有何意義?

第三個問題,崛起不僅是相對於本國的過去而言,比過去壯大那只是增長,許多小國都可以實現。大國崛起還要相對其他大國的衰落而言,比較大國的實力和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而確立。具體到中國崛起,如果相對美國和西方的衰落而言,目前西方有危機,但看不到衰落的跡象,反而是中國的危機更大,一黨獨大的政治和兩極分化的社會隨時都會出問題。

歷史上有很多靠軍事征服而崛起的王朝帝國,如亞歷山大帝國、蒙古帝國、阿拉伯帝國、滿清王朝,但都不能持久。還有軍事擴張加經濟振興而崛起的例子,如納粹德國、軍國主義的日本,但最終軍事戰敗,政權覆亡。

有意思的是,因戰勝而崛起的蘇聯,最終由於政治的原因而崩潰,而戰敗的德日,卻由於政治的民主化而重新崛起。因此如果不民主,即使崛起了,也會像蘇聯一樣垮塌;而如果民主了,像德國、日本一樣,自新復興,和平崛起。

責任編輯:趙元

相關新聞
美智庫︰美國高估了中國的崛起
台國防部長:中共軍事崛起造成區域安全問題
國際特赦年報:中國崛起中的暴力強行驅逐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 熱打「中國牌」21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