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號失事30周年 悲劇帶來的改變

人氣 1072

【大紀元2016年0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三十年前,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73秒後在空中爆炸,全球數百萬觀看電視現場直播的觀眾,目睹這場悲劇。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包括來自新罕布什爾州的教師麥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

遇難的七名宇航員分別為邁克爾‧史密斯(Mike Smith)、迪克‧斯科比(Dick Scobee)、羅納‧麥克內爾(Ron McNair)、鬼塚承次(Ellison Onizuka)、克麗斯塔‧麥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格雷戈里‧賈維斯(Greg Jarvis)和朱迪斯‧蕾斯尼克(Judith Resnik)。

奧巴馬:未來屬於英勇無畏的人

美國之音(VOA NEWS)28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週四(28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舉行追悼會,紀念NASA自1958年成立以來,17名遇難的宇航員,包括30年前挑戰者號(7名)、1967年阿波羅一號(3名),以及2003年哥倫比亞號(7名)。

奧巴馬在悼念文中說:「絕不能忘記那些為了探索無垠太空而做出最大犠牲的勇者。他們明知風險,但仍然選擇冒險。因為有他們的奉獻,美國後代得以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及更深入了解宇宙及人類在其中的位置,而獲得更好的生活。」

奧巴馬同時援引前總統里根在1986年悲劇那天的講話:「未來不屬於懦弱者,未來歸於英勇無畏的人。」

挑戰者號失事帶來的改變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網站28日報導,NASA前宇航員焦立中(Leroy Chiao)表示,挑戰者號失事是美國首次同時失去太空梭及全部組員的事件,同時因為七名遇難者中的麥考利夫並非是專業的宇航員,而更令人哀傷。

焦立中說,在挑戰者號失事前,美國自1981年開始連續發射24次太空梭,當時有股莫名的熱潮。失事後,讓決策者清醒,並改變很多做法,所有太空梭都必須再次校正,全部最新的技術都要再次分析。

麥考利夫的替補人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說,三十年恍如昨日,她為麥考利夫感到驕傲,因為她改變了當時美國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輕視。當時流行一種說法:「有本事的人做事,沒本事的人教書。」

挑戰者號失事幾個月後,宇航員的家屬成立「挑戰者航太科學教育中心」(Challenger Center for Space Science Education),激發學生對航太科學、技術及數學的興趣以及親身體驗太空的奧妙,30年來已教育近450萬名學生。

焦立中表示,30年前的挑戰者號悲劇,提醒人們探索宇宙存在很大的困難及風險,太空旅行絕不像商業飛行那樣簡單。不幸的是,雖然我們儘量避免災難的發生,但無法做到萬無一失;只能不斷地從教訓中學習,吸取經驗,然後繼續往前邁進。

挑戰者號失事原因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原因,係因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的O型環密封圈失靈,使得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泄漏,並因此影響鄰近的外掛燃料油箱以及助推器,造成結構分離。

另外,發射當天的低溫也是造成失事的原因之一,當天氣溫僅36華氏度(2攝氏度),較之前歷次發射時的氣溫還要低15華氏度(8攝氏度)。決定發射的人,不知道低溫會造成O型環及接頭失靈,同時也未注意製造商對在低於53華氏度(11.7攝氏度)發射時的建議事項。#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防傷亡 美新型火箭設逃生系統
谷歌首頁塗鴉 紀念美國首位女太空人
白宮橢圓辦公室演說 美國重大時刻登場
太空梭挑戰者號失事30週年 奧巴馬致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