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薪人士報稅易犯的五大錯誤

人氣 2116

【大紀元2016年0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美國2016年報稅季已在1月19日啟動,這份令人頭疼的工作,除了利用報稅軟件或委請報稅專家幫忙外,報稅人最好先了解相關規定以及過去的報稅錯誤,以免向聯邦政府及州政府繳了過多的所得稅或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個人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com近日報導,全美工薪人士常因不了解稅法,每年多繳數千美元的所得稅。為了協助工薪報稅人合法節稅以及順利完成報稅,文章特別列出五種最容易被忽略的錯誤。

1. 未能最大化非現金慈善捐贈扣除額

曾服務於國稅局的會計師傑克遜(Sherry Peel Jackson)表示,許多全職勞工不知道善用「非現金慈善捐贈扣除額」(Noncash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Deductions)規定的好處。

工薪人士在這個項目通常只列500美元扣除額,因為如果超過500美元,就要填8283表,許多人或因不知道規定,或者怕填表麻煩,而錯過增加扣除額的機會。傑克遜估計,一名工薪報稅人可能因此少報了數千美元的扣除額。

2. 忽略雇主提供的輕稅福利

稅務服務專業人員埃克斯坦(Michael Eckstein)提醒勞工,在選擇雇主時,要特別注意雇主提供的福利計劃,因其通常可以帶來極大的節稅好處。

埃克斯坦說,如果很幸運遇上提供員工完整福利計劃的公司,雖然有時要負擔一些費用,但所獲得的節稅利益更大。

此等節稅方法包括:

交通費:依雇主提供的福利而異,有些涵蓋所有與交通有關的費用,甚至自行車的費用。交通費的扣除,可降低應稅所得。

團體保險:有些雇主為了照顧員工,提供全面的團體醫療保險,雖然員工可能要負擔部分費用,但這些費用可以扣除,降低應稅所得。

彈性消費帳戶(Flexible Spending Accounts, FSA):有些雇主會為員工開設FSA,將員工的部分薪資存入FSA,用於醫療保險未涵蓋的項目,包括日間照料、保健服務、藥品及處方藥等。FSA金額不用計入稅前所得。

目前每年可存入FSA的最高金額限值是2,550美元,大多數FSA要求,年內沒有用完的金額,無法併入到次年,即便同意可以併入次年者,通常最多僅能併500美元。因此員工要仔細計算每年存入FSA的金額,以免因沒有用完而造成損失。

3. 忽略退休帳戶的供款

工薪報稅人最容易犯的報稅錯誤,就是不知道可以將員工在雇主提供退休金帳戶的供款(contribution),列為稅前扣除額的項目,甚至更糟糕的是,未參與任何退休金帳戶計劃。

幸運的話,遇到雇主提供401(K)和403(B)退休計劃,可以獲得最大的節稅優惠。2015年及2016年,參與此等退休計劃的勞工,容許的最高供款限額是18,000美元,50歲以上者還可額外增加6,000美元。這些供款,在報稅時都可以扣除。

如果雇主未提供退休計劃,可考慮開設傳統個人退休金帳戶(Traditional IRA)或羅斯(Roth)退休金帳戶,2015年和2016年容許報稅時可扣除的最高供款限額是5,500美元,50歲以上者為6,500美元。

薪資不高者,除了可以扣除供款金額外,還可利用「退休金儲蓄供款抵稅優惠」(Retirement Savings Contributions Credit, RSCC),拿到一定比例的繳稅減免。

例如夫妻合併申報者,如果年收入為35,000美元,依規定年收入低於36,500美元時,可申請RSCC的抵稅優惠是IRA供款的50%。因此,報稅時,要記得扣除IRA供款1,000美元,得到「調整後收入」(Adjusted Gross Income, AGI)34,000美元,另外還可申報退稅500美元。

4. 忘記檢視薪資預扣所得稅

多數勞工不明白薪資預扣所得稅的影響,以致不重視W-4表(員工預扣稅證明書),無端預付多餘的所得稅。

因此在填寫W-4表時,專家建議的經驗法則是,每月由薪資預扣所得稅的金額至多10%即可。另外,年內應依據家庭狀況的變化,檢視W-4表,必要時可調整預扣所得稅的金額。

5.忽略仔細檢查退稅資料的重要性

報稅時發生錯誤造成的後果,有些是多繳稅,也有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及精力彌補錯誤。

容易發生的錯誤是,填錯社會安全號碼、婚後忘了通知社會安全局更改姓名、或者誤列扶養家屬等,這些都可能引來國稅局的關注。

另外,浮報太多的慈善捐款或者誇大家庭辦公室所使用的空間,也會踩到國稅局的紅線。

還有可能發生的錯誤是填錯收入金額,不要懷疑,這是報稅人很容易犯錯的地方。所以,最保險的作法是,寄出報稅單前,不厭其煩地認真檢查一遍。#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美國人2016年想退休?需掌握三要點
在美報稅不要怕花錢 聘專家協助節稅更多
紐約州健保月底截止 無健保或罰更高
踩到美國報稅七大誤區 恐引來國稅局查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