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大師羅森鮑姆訪談(2) 古典音樂的欣賞

2016年新唐人電視台國際鋼琴大賽前夕,維克多‧羅森鮑姆(Victor Rosenbaum)先生接受專訪。(視頻截圖)

font print 人氣: 7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6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蘭青、張小清紐約採訪報導)按: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國際鋼琴大賽於9月30日至10月2日在紐約巴魯克大學英格門音樂廳舉行。本屆比賽邀請到教授古典鋼琴五十年的維克多‧羅森鮑姆(Victor Rosenbaum)先生舉辦大師班。比賽前夕羅森鮑姆接受專訪,摯誠分享了他對古典音樂演奏與欣賞、特別是比賽指定的貝多芬、舒伯特和肖邦等大師經典曲目的精到理解,無論是專業音樂家還是業餘聽眾,都會深受啟發。茲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接前文

欣賞音樂:多聽就好

大紀元:您剛才說,就技巧而言,無論專業音樂家還是音樂愛好者都可以分辨出優劣,諸如演奏的準確度、速度等,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如何傳達他們自己以及作曲家的情感。我是古典音樂愛好者,我的一些友人和同事也非常喜愛古典音樂。您覺得我們在觀看現場演出時是否也能選出勝者呢?因為他們會感動我們的心靈。

羅森鮑姆:絕對是如此,從你對演奏的反應就可以判別出來。事實上,很多比賽現在都設聽眾(觀眾)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聽眾得以選出他們最青睞的演奏,他們的標準可能有些不一樣。專業評委對於一首特定曲目應如何演奏可能有非常清晰的、確定的看法,每個評委不盡相同;而聽眾們可能不會受限於一種特定觀點,即一首作品傳統上是如何彈、公認為應該如何彈,而會以更開放的心態對待演奏者在作品中所發現的,以及所傳達出的東西。

在試著傳授音樂欣賞時,有一件事是我喜歡告訴那些擔心自己的專業背景和知識不足以理解古典音樂的人的,那就是多聽就是了。就像語言,你聽得越多,你就越能發現細微的東西,獲得對語言的微妙理解,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它。

有時我覺得教業餘的音樂聽眾欣賞音樂,有點像是幫倒忙,因為是在告訴他們應該在作品中聽什麼,而不是敞開心胸、不帶觀念、只從情感上去回應。

音樂是世界通用的語言

羅森鮑姆:而且,全世界很多不同文化的聽眾都對古典音樂心有戚戚。想到這一點,你會覺得這真是很棒的現象。

在華人中間如今湧現出一些最傑出、最有才華、也最有訴求的年輕音樂家,中國並沒有幾百千或幾千年的西方音樂傳統,而西方音樂卻得到接受、傳授和理解,華人正從西方音樂的世界中脫穎而出。在整個亞洲,在南非,在冰島,在南美,也都是如此。這些文化中的傳統音樂也為人了解和欣賞,但西方音樂也得到傳承和熱愛。沒人在強迫人們這樣做。不管文化背景如何,人們都將古典音樂歸於人類最偉大的表達,那兩三百年間我們所熱愛的作曲家包括巴赫、貝多芬等,在全世界都受到欣賞和研究。

大紀元:我想如果人們在探尋美好的事物,他們就會欣賞古典音樂。

羅森鮑姆:是的。所以我覺得作為業餘聽眾,要欣賞古典音樂,最大的障礙就是擔心自己理解得不夠、還需要了解更多——更多的技巧。隨著興趣的深入,關於形式和結構的一些背景可能有幫助,可能會幫助你在某些主題再現時得以跟進:「是啊,我在開頭聽過這個,結尾處又聽到了。」你會感覺樂曲的結構就像個大拱,這可以強化你聆聽的體驗。

但我覺得如果你只是聽,單純地接收音樂的情感訊息,多數人都能回應它,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理解它——如果說「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感到音樂向你訴說了些什麼、感到音樂傳達出的東西你捕捉到了。

多數人都能毫不困難地識別出一首樂曲是歡快還是悲傷;再進一步,可以從歡樂的作品中分辨出迷人、歡愉的,以及喜樂、壯麗的差別。音樂會告訴你,你不需要通過訓練來獲知。

而某些悲愴的樂曲可能很有悲劇感,深深打動人,也可能只是思鄉、懷舊、悵惘、輕柔。多數人不經任何訓練,在聽到音樂時就會知道。僅敞開心胸去聆聽就是了。

大紀元:那一定是超越時空來傳達的。

羅森鮑姆:音樂有旋律,有和聲,有織體(texture),織體有時厚重——音符很多,有時輕薄——音符不多;有時高昂,有時低迴;有時響亮,有時輕柔。所有這些都會與感受、與情感、與情緒,還有個性相溝通;我剛才提到的所有特質——高、低,響、輕,厚、薄,快、慢,抒情、有節奏……所有這些都是很好識別的,即便對於未經訓練的十分隨意的聽眾。

當一首樂曲很快、很有力、有很強的節奏感時,你會知道;當你聽的樂曲感覺像首歌,而傳達方式卻是旋律時,你也會知道。人們就是會知道。如果我身邊有鋼琴我會很容易給你演示。不過我們可以來看看比賽中要彈奏的一些作品。

大紀元:請給我們舉些例子。您剛才提到貝多芬在創作中的糾結抗爭,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人生故事,知道他經歷了什麼。

貝多芬奏鳴曲的絕響

羅森鮑姆:最後的三首奏鳴曲(作品第109、110、111號),其作品編號是連續的,可以說是作為三部曲被創作的,也如同三聯畫,那是貝多芬受託創作的作品。在他著手寫這幾首曲子時,他已經寫了29首鋼琴奏鳴曲,這是最後三首——第30、31和32(很年輕時也有幾首,但通常不被歸入這32首之中)。

研究者們看得很清楚,在他寫了29首曲子之後,當他受命寫這三首曲子時,他可能已經在心中決定,這三首奏鳴曲將為他從很早就開始創作的整組奏鳴曲畫下圓滿句號。

所以說這是相當晚的作品,不是在生命的最後,是在1822、1823年間創作的(他1827年過世),之後五六年裡他還寫過一些弦樂四重奏和重要作品,有一首比較重要的鋼琴作品不是奏鳴曲而是主題變奏曲,叫做《迪亞貝里》主題變奏曲。

所以最後這三首奏鳴曲,他理解將是他的奏鳴曲系列的終篇,故而每一首之中既有自身的內在聯繫,三首之間也彼此關聯,談曲子的關係這有點專,但其中確實有和聲和調性上的關聯。

比如說,這三首奏鳴曲的調子是個三度音——三度音是指中間跨這一個音的音程。比如說,從C到E,do,re,mi,這是一個三度,因為中間有個「re」

這三首奏鳴曲的調子是三度音,分別是E大調、降A大調和C小調——最後一首奏鳴曲有個小調樂章,也有個大調樂章。而三度音也同樣是每首曲子旋律中很重要的部分。

三首作品之間還有一些其它的相似性,但每一首都有非常確切、也迥然不同的特點。我可以展開談一點。

(待續)

點閱鋼琴大師羅森鮑姆訪談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6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將於9月30日至10月2日在紐約巴魯克大學英格門音樂廳舉行。聆聽巴洛克至浪漫主義時期的古典鋼琴音樂,敬請鎖定新唐人電視台欣賞。來自全球的才華橫溢的鋼琴家,匯聚在美國紐約巴魯克大學(Baruch College)英格門音樂廳,
  • 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國際鋼琴大賽,週五(9月30日)在紐約巴魯克大學英格門音樂廳將開始初賽,本屆比賽還邀請到教授古典鋼琴五十年的維克多.羅森巴姆(Victor Rosenbaum)先生舉辦大師班。
  • 由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今天(30日)在紐約拉開帷幕。 28日晚,近百位紐約民眾聚集台灣會館,一睹入圍選手的風采。
  • 9月30日,2016年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初賽在紐約巴魯克大學(Baruch College)的英格門音樂廳(Engelman Hall)舉行。來自17個國家的40位選手參加了初賽。這些遠道而來的鋼琴家們對比賽水準交口稱讚。
  • 參加2016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初賽的選手中有一位中國姑娘、第2496號選手李瑋彥(音譯,Li Weiyan)。她從5歲開始登台演奏,在亞洲及中國各種青年鋼琴大賽中多次獲獎,目前在賓州大學攻讀鋼琴專業博士學位。
  • 9月30日下午,19歲的龍嘉褀完成了他在「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的預賽表演。黑色西裝掩不住少年人的活力,他興奮地表示:「我在臺上,盡最大努力發揮出最好的狀態,這就是最好的演奏,沒有什麼遺憾的!」
  • 10月1日,新唐人電視台國際鋼琴大賽在紐約巴魯克大學舉行了複賽。中國選手、本次大賽最年輕的鋼琴家、紐約茱莉亞學院學生龍嘉祺也參加了比賽。他選了一首貝多芬的第32號鋼琴奏鳴曲c小調的2個樂章並演奏了大賽指定作品。龍嘉祺在比賽之後說,在體會了貝多芬的「重口味」之後,《真音》仿佛讓他看到「清風吹動荷花香」。
  • 淺黃色的舞台,黑色的三角式鋼琴,一位身著深灰色西裝的青年選手,在琴鍵上彈奏出一段流水般的旋律。這是台灣的陳邦玄在「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複賽現場,演奏指定曲目《真音》。之後他又演奏了貝多芬的Op.111, No. 32奏鳴曲。
  • 他熱愛古典音樂,每天練習4-5個小時,暑假期間達到7-8小時。這樣的他在玩現代樂的朋友們當中像個異類。但是他痴心不改,樂在其中。他認為,古典音樂永遠也不會過時,這些音樂即便演奏過億萬遍,還是讓人著迷。這位意大利青年斯特拉塔(Gabriele Strat
  • 每位選手需要在複賽演奏兩支曲目,黃時為認為另一支貝多芬的奏鳴曲更適合排在前面烘托指定曲目的特質,而舞臺上演奏的順序正好相反,讓她小有遺憾,沒有呈現出《真音》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她對這支具有中國風韻的鋼琴曲目鍾愛有加,對曲中的內涵也有獨特感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