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推新舉措還債 美媒:將毫無成效

人氣 2127

【大紀元2016年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默編譯報導)由於債務飆升和經濟增長乏力,中共政府已開始實施一項新戰略,以圖改變現狀。但美媒看低該策略,認為此舉不僅無新意可言,而且將沒有成效。

彭博社報導,本月早些時候,中共國務院發布了一個新的置換計畫的指導方案,公司可以用股權向銀行置換其債務。政府期待此舉將給公司重組機會,避免「殭屍公司」被國有銀行無限期的支撐。

樂觀主義者指出,在十多年前,中共當局採用了一個類似的戰略,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原因——過去的成功並不意味著現在也能成功。

90年代末,中共政府為了應對過度借款,創建了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幫助銀行清理資產負債表。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均由此而來。這些「壞銀行」購買了各種各樣的資產並以最低回報長期持有,以幫助銀行繼續貸款。

從歸檔的文件來看,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是有爭議的。但是即使這樣,這次都無法讓這種有限的成功歷史重演。

主要區別之一是資助此計畫的資本來自於哪裡。上一次的迭代中,政府使用中國人民銀行的公共資金和儲備金注資給壞銀行。這一次,它拒絕承諾任何公共資本,並希望現有的金融公司會關注參與置換的呼籲。但這些公司並非出於金融需要——完全是出於政治需要。

另一個區別就是問題的規模有多大。從1998年到2004年,中國花了近2000億美元清理壞帳。這次卻連表層都無法觸及,全球評級估計,中國的銀行現在需要1.7萬億資本的注入。就連國有銀行都無法在沒有新的巨大資本注入的前提下提供這筆資金。

最後的區別是最重要的。雖然中國的債務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期有所增加,但是由於貨幣貶值導致的大量貿易順差,名義增長的速度使其增長的更快。從1999年到2008年,中國平均貸款總額增長14%,名義GDP增長15%。換句話說,以前的置換計畫似乎是有效的,因為中國簡直超越了它的問題。

現在的境況非常的不同了。自2011年9月以來,中國GDP名義增長率平均為8.6%,而貸款總額每年增長14.5%。到2015年底,中國社會金融總量為GDP的202%,而2002年為122%。可以無須洞察力的說,當債務增長率幾乎是經濟增長率的兩倍時,支付帳單只會越來越難。

更糟的是,使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外部因素不可能重複。從2000年到2008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超過3%,使中國迅速提高出口,積累大量盈餘以償還債務。那時起,全球增長一直緩慢,對中國出口的需求一直不溫不火,中國的債務規模增長如此之大,以至於陷入困境,將需要在未來運行不切實際的巨額盈餘。

不幸的是,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既無經濟實惠的方法,也無簡便易行的方法。總有一天,債是要還的。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陳勁松:巨額債務戳穿中國經濟神話
己成負債大國 中國經濟的債務危機
牛刀:三級債務全面爆發 中國經濟注定會崩潰
IMF調降中國經濟成長預期 憂債務水平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